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银河补习班|任性父爱的别样教育 发人深省

2020-11-28 00:00:01
相关推荐

导读

这篇文章将给你解决这几个问题。

这部片子是烂片吗?它是否全程无尿点?适合什么口味的人看?适合陪同女(男)朋友一起看吗?它到底讲了什么?

这不是部烂片

根据我这两年看电影的经验而言,这至少能称得上是一部用心打造的良心电影。全剧剧情的线路明确,故事情节自然生动。没有叫人恶心的套路,也不是挂着羊头买狗肉。邓超和俞白眉的演技也在线。

全程无尿点

这部电影时长140分钟。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算是比较缓慢,但显得更加自然。节奏拿捏的比较好。故事一波多折,高潮不断。全剧大部分时间处于比较温和,温情的氛围。但同时也会有戏剧色彩浓厚的生离死别,也会有浪漫主义的大逃课,也会有英雄色彩浓厚的考试大逆袭。在剧情的不断推波助澜下,这三处高潮显得格外的生动和有趣。所以全程还是蛮紧凑的。

(主要看个人,要喝多了可乐,那也难说)

适合什么口味的人看

这算是一部温情的文艺篇吧。主题是教育。那么适合什么人看呢?应该是暑假在家无聊寻求心灵寄托的人,热衷和担心教育的父母们,还有希望陶冶心灵,获得生活动力的青年们看。

适合陪同男(女)朋友看吗

如果馆主我有女朋友,我会拉她一起看的。说不定大家被感动到拥抱呢。嘻嘻嘻嘻。

它到底讲了什么

终于来到正题了。这部片子到底讲了什么?它内在的价值内核是什么?

纵观全片,全剧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感情。由此主线衍生出来的,教育和梦想两条副线。它讲述的是,工程师父亲一心为了修好自己人生的桥梁而永不言败;讲的是,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讲的是,面对传统刻板的教育,父亲和儿子勇于反抗,做到自己真正的教育。

教育篇

全剧以(儿子)马飞的妈妈和教导主任为应试教育的代表。塑造了传统模式之下对待教育的弊端和刻板。典型的形象就是他们过分地重视升学率和分数。教导主任只是一昧加大学习量,增大学习时间,用玩命态度去“学习”。他的名言是,要么考上清华北大,要么楼下卖煎饼。而妈妈的作为则是将孩子完全放到寄宿学校,却忽视了自己身为父母的教育责任。特别是他妈妈看着马飞成绩不好,不停地责骂马飞是笨蛋,蠢货,废物。看着叫人揪心。

爸爸的教育很新奇。他以生活的处处为模板,以另类的方式教育儿子。我觉得特别有英雄气息的大概是他用连通器原理测量出了水平线上的另一点。将生活用课本的知识去解读。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一起躺在草坪,吟诗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马飞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美,那将不再拘泥于诗词散文中的花花草草,而是陶醉在真正的大自然。

这不禁令馆主想起了小时候,一个老师给我们讲,“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词。讲到生动出,竟然就这么真的带我们走出了课堂,去看了附近的一座荷花池。那时正当盛夏六月,一片碧绿随风摇摇荡,宛如少女的绿色纱裙在翩翩起舞,那一幕真的印在的心里,刻在了骨子里,融进了血液里。而后一次作文,我们全班不约而同写下了荷花,那也是唯一一次我们班作文平均分高了其他班8分的一次。

当然这部片子也并非在否定传统教育。爸爸的做法只是更进一步的引导,将课本的知识解读生活。这个基础之下,他仍然是需要课本的知识。只是嫌弃它太刻板而已。

同时也在教育孩子做人的勇气,他说“永不言败”。要学会正视生活中的挫折,不要像那个教导主任的儿子,因为考砸了试而选择跳楼。

梦想篇

尽管教育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主题,但我觉得梦想是教育更加升华的一部分。

爸爸说:“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正如电影的片段。爸爸问,考上了清华北大之后呢?对呀,之后呢?我们有想过以后要干嘛吗?也许你的老师或者父母,在你人生的前十八年一昧的告诉你,考上大学,考上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十八年的唯分数论,只会让我们在面对未来职业和工作的时候一片茫然无知。小编也经历过高考,但最可笑的是高考出分数到报考志愿的仅仅只是短短的十来天,用十来天,选择一个专业,选择一个你最可能的未来的职业。这不是荒唐是什么?简直荒谬绝伦。

职业源于梦想,源于向往,它该是我们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内心追求的一个结果。那该是我们在前十八年生涯中最该去思考的,最该去梦想的。可总是被什么东西给扼杀了。

令人尴尬的问题

台词的功底有点生搬硬套的错觉,这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如果连靶子都找不到对的话,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显得太过苍白,其实完全撑不起这部剧的主题。但主角仍然以一种郑重其事的态度来说这句话,给人生硬乱入的错觉。文段其实也很多这样的片段,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次是电影对这种另类的教育太过理想化,给人一种不现实的错觉。比如期末考试前请假半个月去看航空展览,去游山玩水,这样的做法是否得当,还有待商榷。又比如马飞最终考试成绩得到了年级前十,显得有点太过网络小说了。这样的做法,无非是既得了应试教育的好处,也得到了素质教育的好处。暗地里弱化了两者的矛盾。具体而言,就是说,现实中,确实本有的学习难度很大,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可能在半个月游山玩水后,从年级前十变成了倒数前十。

最后其实是主题表达上有点矛盾。最后一幕马飞的爸爸又直抒胸臆说自己的教育完全失败了,指出马飞的人格上的缺陷。这么突兀的一幕其实叫人很纳闷,综合前面的诸多情节明明表现出这种教育的独到和成功,但却最后又极其仓促一笔说这个教育是彻底失败的。导演在主题表达上显得头重脚轻,纠缠不清。

电影本身也是艺术强,所以,对待教育的态度还应三思。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有兴趣的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觉得不错就关注一下 书影私藏馆 吧。以后还有更多的电影书籍推荐哦。

我和兄弟的一些讨论

兄弟“秀一”:

我看完这部电影了,确实没有豆瓣评论说的那么差,但其实问题也很多。

我认为导演想要探讨的内容是,应试教育带给孩子太大的负担、磨灭了孩子的天性和素质教育的困境,当然可能还有父母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导演其实一直都没有想要探讨一条美好的素质教育的道路,导演也明白这个东西是超出他的能力的。到最后,马昊天的素质教育看起来是很成功的,儿子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但是,人格的缺失却成为了教育的败笔,这也是最讽刺的地方。

电影后面马飞为了自己的前途劝爸爸不再追究以前的事情,马昊天说“我的现在才知道,我的教育是失败的”。马昊天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是“只要你有目标,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最后马飞因为自己的荣誉,却要求爸爸放弃自己的名声,这是多么的讽刺?这也是我认为全剧那么多的抒情情节最好的一个。

还有一个剧情也是我觉得很可笑的地方。当马昊天被董局轰出来,马天跑过来说要去航展,马昊天说“能不能给我考高分,能不能给我争气点”。可能这句话马昊天也是忍了好久。说好的素质教育呢?怎么还是为了分数?

这部剧有很多的抒情片段,但是感觉很多都是硬抒情,有点尴尬,剧情略显老套。当然这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台词,这部文艺片,那么多的抒情,但到最后却发现没有一句可以让人好好回味的台词都没有,就算是这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如果连靶子都找不到对的话,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都有点显得太过苍白,完全撑不起这部剧的主题。

我很同意豆瓣一些评论的看法,这部电影对应试教育的探讨还是那些老套的问题不无外乎是:磨灭孩子的天性、给予过大的压力、孩子变得麻木没有目标。没有什么突破性。

可能是我太严格了,我觉得让人有感动的可能就是马昊天那任性的父爱吧。确实是向往有这样一个爸爸

馆主的回应:

第一,素质教育这个点确实有点牵强了。我感觉任性的父爱更能概括这部片子。尽管出现了传统教育的许多刻板印象,但电影展示并非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对立面的矛盾冲突。更像是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反抗。

第二,最后那个人格缺陷,我不太清楚导演是否要表达出说这个教育确实失败了。但我更相信导演觉得这种教育最后成功了:例证:马飞在洪水中自救,独立思考的能力;听到赵国荣去世后,同学们哭得伤心,但他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第三,面对高考状元的诱惑,,他最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这点魄力和勇气叫我感动);第四,读诗那段,“天街小雨润如酥”以及后来写出丰富想象力和广阔知识面的作文。

面对这些情节,我觉得更多只能把片尾的自私归结为人性的弱点。毕竟人无完人,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做成圣人。这一点我觉得并不足以说明教育的失败。

第三,抒情片段。这个可能真的人的感动点不一样。我觉得说有印象的台词(或者片段)。我觉得还是有一些蛮令人感动的。比如说连通器原理,那个片段也许跟主题不相关,但那股浪漫主义色彩很有意思。然后就是吟诗的那一段,真的打动了我。

其实很难说那种感觉,我感觉一切都是比较自然地发展。比如那段邓超咆哮着“你们来呀!你们来呀!来呀!”就很生动了

书影私藏馆

带你看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