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与蝉共鸣 禅语释情 晚唐诗人李商隐成“禅诗” 一生未能成禅道

2020-11-28 03:30:02
相关推荐

导读:

盛唐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空前鼎盛,从初唐四杰到诗仙、诗圣,再到晚唐诗人李商隐,几百年都在演绎一场古今诗歌文化的盛宴,成为几千年以后的文坛美味佳肴,闻之扑鼻,品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

晩唐诗人李商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所喜爱和推崇。在唐代群星璀璨的大诗人行列中,他仍然有一席之地。在今天的文学史中,凡是谈诗,他也拥有众多的粉丝《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他二十二首诗歌,仅次于杜甫、王维、李白,位居第四,今天就和网友们一起与蝉共鸣,禅语释情,浅谈晚唐李商隐 “禅诗”和人生。

一、李商隐的“禅诗”含而不露,是艺术与文学融洽的时代交响曲。

李商隐“蕴藉含蓄,典雅瑰丽”的诗风为大众所喜爱,如果说晚唐诗歌因为浮华艳俗而呈下滑趋势的话,是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如果说李杜是初唐诗歌领军人物的话,李商隐则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不少名句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李商隐不仅是因为……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千古名句而让时代所记忆,还有令人难忘的——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那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蝉》,即抓住了蝉的特点,又赋予了作者的清高廉洁的禅意。

木以高难保,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其实诗歌同样如此。这首诗分为两段,前半段四句完全是咏蝉,意思是蝉是清高之物而风餐露饮、难求一饱的空劳作,不平之呜不过是徒费声响而己。下半段则是直抒己意,在它乡作个小官,等于木梗漂浮,故乡已经荒芜。陶潜就有一句是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正和李商隐此情此景密切相关,结句因为闻蟬声而对自己敲响警钟,自己与蝉同病相怜,但要与蝉共操行,结句的“清”与首句的“高”相呼应,一丝不漏,章法严密。

二、李商隐的的人生处境和生活经历让他更加“禅意”,踌躇满志,飘摇不定。

李商隐是一位名扬千古的诗人,但他的人生却是有着很大的悲情,李商隐十岁左右失去父亲,与母亲和妹妹不得己回到河南故乡,全家生活困窘,全靠亲戚接济度日,身为长子的他,早早就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就曾“佣书贩舂”,即帮人抄书、贩卖米粮,维持全家生活。

早年的贫困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唐代注重门第的社会背景下,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当然,这种性格也养成他犹豫、敏感、清高、独立的性格,着就是他日后的仕途变得曲折坎坷。

十六岁的时候,李商隐以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和《圣论》获得士大夫们的赞赏,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尤其看重他的才华,令狐楚是一位儒将,他的骈体文非常有名,于是教授李商隐骈体文写作,而且资助他的家庭生活费用,并且举荐他与自己的子弟令狐绹等人交往,在令狐楚的指点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水平很快就提高,这对李商隐来说,信心满满,他要在仕途上奋力一博。

后来李商隐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谢之情和踌躇满志的心情。“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三、李商隐的仕途坎坷,成“禅诗”,未能成禅道。

大唐学子们要是想走入仕途,有两种方式进入:科举和幕府。前者为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能力的认可;后者则是一些势力的官僚团队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表现出色者,同样可以“出将入相”。

简单的说就是一人升天,仙及鸡犬,从神话中的玉皇大帝升天,后有门客三千的吕不韦成相,这种门客成为仕途之人的事屡见不鲜,多多益善。直到满清未年都十分盛行,如曾国藩的幕僚团队就出了李鸿章等高官。

然而李商隐因为受到令狐楚的栽培和提携,很快就成了令狐楚幕僚,这就让他的人生和前途慢慢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令狐楚倾向“牛党”,在他帮助下,李商隐进入了政坛,并且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中了进士,但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被倾向于李党的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青睐,娶其女儿为妻。

李商隐这位才华横溢,纯洁高贵,追求独立人格的诗人,就此成为“牛李党”之争的无辜牺牲品,他们被恩师的弟子们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从内心来说却是置身“牛李党争”之外,自己凭才能立身处世,而不是“党同伐异”去实现理想。然而要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独立只是“一厢情愿“,结果是受到对立双方的攻击和孤立,尤其是令狐绹的厌恶,认为他是“师门叛徒““卖身投靠李党”,忘恩负义,从此他的仕途之路就此止步。

其实用今天人们的观念来说,李商隐只要倾向“牛党”,令狐家族一定会使他稳居高位,然而“李党”领李德裕又是自己心中偶像,他不能昧着良心任令狐绹团队攻击李德裕,如果作一个“骑墙派”,对“牛李党”暗送秋波,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但是,锦心绣口的李商隐怎么能做这种人呢,李商隐能成“禅诗”,未能成禅道,中立在政派斗争中实在是很难与蝉共鸣;禅语释情。

总结:

理想主义的诗人始终应该为理想而生存,李商隐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独立的,自我负责的与蝉共鸣;禅语释情的道路,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李商隐一生的生活犹如杜甫,是十分艰难和困苦的,其困境只有两百多年后的苏东坡也与之“媲美”。但毕竟苏东坡吃遍了大江南北,李商隐未能走出党羽之争。

“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没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却给后代留下许多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其高洁的清廉品质,通过《蝉》诗给后世恰如蝉鸣一样警钟长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向往的生活作文 关于奉献的作文 雪作文300字 冬天作文500字 初春的作文 春节作文的开头 奋斗作文800 乡村景色作文 说明文作文400字 积极向上的作文 真情流露作文 英语作文30字 杭州西湖 作文 梧桐树 作文 黄鹤楼作文 礼物作文400字 腊梅作文 醒来 作文 碰撞作文 旅行作文600字 写人叙事作文 青春作文500字 描写妈妈的作文 植物作文4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 游乐场的作文 人工智能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 第一次作文400字 回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