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日报刊“宣言”署名文章:丹心从来系家国

2020-11-28 03:35:01
相关推荐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丹心从来系家国

宣 言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历经百转千回,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激励人们前行的,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密码,揭示了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

透过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我们看到,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回荡在中华文明历史的深处,激荡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

(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国”这个看似宏大的字眼,显得如此真实而近切。

浙江援鄂医疗队的医生王师,曾回忆起这样一幕:深夜的武汉,换班的医生在公交车里唱起《歌唱祖国》给自己打气:“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路灯照进车窗,此刻公交司机已泪流满面。

从这个平凡的瞬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读懂了这样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读懂了个人和国家民族这样的同身共命、同频共振,就能读懂抗疫中展现的中国精神、迸发的中国力量。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面对疫情,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凝聚起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决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95后”女孩甘如意,是一名社区医生。疫情来袭,她争分夺秒从荆州老家返回武汉,历经4天3夜,冒着寒风冷雨,行程300多公里,而她的通行证明上,车牌号一栏写着三个字——“自行车”。

父亲敖醒吾、母亲庄建文、儿子敖慕麟,是武汉普通的一家三口。父亲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后,母亲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是不是捐献你父亲的遗体?”儿子写下同意书发给医院,医生感佩回复:“谢谢你们的大义。”

……

我们或许无法一一道出他们的名字,但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国的担当,以护国即护家的赤诚,守护了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守护了我们挚爱的亲人、亲爱的家乡。

这是危急关头迸发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湖南援鄂医疗队队员洪余德思虑再三,写给父亲一封未寄出的信:“同为父亲,我的不舍与眷恋和您一样,但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来自湖北红安的向氏五兄弟,大年初一齐聚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一家人一条心,为了武汉早日渡过难关,咱们顶上去!”危难之际,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医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血肉之躯挺起这个国家的脊梁。

这是舍身忘我、大爱无疆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不知道母亲想我/能否换一种方式/比如,派干净的春风/来唤我的乳名。”——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四川医生陈维锦,把对家和母亲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多少人没顾上同家人吃上一年到头最期待的年夜饭,多少人顶着星星月亮、风霜雪雨日夜坚守,多少人自从走出家门连续几个月也没有机会轻抚孩子的脸庞……一颗星火也许光芒微弱,但千千万万颗星火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黑夜、驱走寒冬,迎来阳春万丈晖光!

前所未有的疫情,割不断手足情,摧不垮奋斗志,攻不破防控线,难不倒中国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构成着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核。诗人吉狄马加写道:“让我们用成千上万个人的意志/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生命,在穹顶/散发出比古老的太阳更年轻的光。”

(二)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

孔子尚仁,所谓“仁”者就是推己及人、由家及国;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文明逻辑。

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每每有“鼏宅禹迹”“处禹之堵”字样,说明九州一统的观念古已有之。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与大一统国家交织互动,文明为国家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国家为文明赓续、文化繁盛提供支撑和荫庇,有人因此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悠悠上下五千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对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始终召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斗。

有学者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两千多年间,中国仅大水灾就发生过1029次,大旱灾1056次。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灾难抗争、与命运搏击的奋斗史。巍峨绵延的万里长城、造福一方的都江堰、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着在挑战面前不屈不挠、胼手胝足的拼搏与凝聚。“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存亡之秋、危难关头,都有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的人挺身而出,都有先忧后乐、心系百姓的人奔走呼号,都有身虽平凡、亦足奋勇的人当职尽责。他们的名字大多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他们的事业却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传承中,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观察中国的疫情防控,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感叹:“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展现出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精神。”不畏困难、不惧牺牲,源自心系家国、舍身取义的宝贵品格,这与西方有人认为的“国家是一种恶”“国家和个人是契约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精神气质。正是这样的家国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陪伴着我们踏实坚定地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

(三)

岁月长河奔涌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1840年以来的救亡史、探索史、创造史,正是中华文明史中最为湍急的一段。面对艰难低回的国运,靠什么奋起图强,又凭什么逆天改命?

正因为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无数仁人志士站立起来、前仆后继,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林则徐、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秋瑾、邹容……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几代人忧愤难耐、殚精竭虑,亿万人魂牵梦萦、心结难解。孙中山先生感慨:“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舍生忘死、血染河山,义不容辞、壮歌以行,苦难深重的中国涌现荡气回肠的奋斗、迸发惊心动魄的力量。

“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百年前的一声呐喊,揭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五四精神的核心,从来不是外国政客讲的什么所谓“平民主义”,而是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爱国主义,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

正因为有着深厚的家国责任,中国共产党人才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走过大革命的烽烟,战胜长征路的艰险,淬炼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沙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革命先烈刘伯坚在家书中坚定地表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给家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家里不要想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之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其情切切,其意拳拳,这就是共产党人对家的深沉责任、对国的深情表白。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家国担当,亿万人民用双手和汗水建设起青春的中国、壮美的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夜以继日,齐心协力,治理长江、治理淮河、治理黄河,建起成千上万个水利工程,培固了数十万里堤防水坝,多少十年九涝之地成为千里沃野。为铸就大国利器,数十万人告别父母妻儿,扎根戈壁荒漠,从此隐姓埋名,孕育了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为了让长江岁岁安澜,上百万三峡移民泪别世代生息的故土,踏上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320多万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人民满腔热情地建设国家,党和国家也满腔赤诚地服务人民、造福百姓。惨烈的汶川地震过后,短短两年内,350多万户震损住房完成修复加固,150万农房全部重建完成,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建设完毕,在一片废墟上矗立起一座座崭新的家园。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国确诊患者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上至104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都得到精心救治,治愈者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600多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病情轻重,决不放弃一个生命,决不放弃一丝希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理念,更是行动。

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些歌声激励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向前进的壮丽征程,也激荡着当代中国强国复兴的澎湃动力。历史的天空里,家国情怀的光芒熠熠生辉;时间的长河中,家国情怀的源流绵绵不断。

(四)

今日之中国,经受住了空前未有的疫情冲击,但前进征程上依然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我们已经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还没有到歇脚放松的时刻;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当此之际,更需要我们弘扬来之不易的伟大抗疫精神,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激发风雨无阻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动能。

让我们把家国情怀熔铸于自信的坚守。疫情犹如大考,考出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考出了家的团结、国的凝聚、每个人的责任。“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经此一役,个人与集体相偎相依,小家与大家生死与共,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对孕育在中华文明之中的发展道路、制度优势更加自信,生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认同感、尊严感洋溢在每个人的心头。经此一“疫”,世界变局加速演化,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我们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是风疾雨骤,越是惊涛骇浪,越需要我们同心同德、同力同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坚韧和行动守卫我们的国、守护我们的家。

让我们把家国情怀刻写在平凡的岗位。“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这是《查医生援鄂日记》封面上的一句话。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查琼芳医生的这部日记,记录下许多平凡却崇高的身影:同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始终保持乐观、积极配合的患者,重症病房打扫卫生的志愿者……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疫情的阴霾正渐渐散去,每一个小家都开始恢复平常,喧闹的街道、繁忙的交通、路边的小店又回来了,我们的国家又重新鲜活起来、灵动起来。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烟火气息最有味、平常日子最难得,“国好家才好、家和万事兴”也就日益成为思想共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也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让我们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的奋斗。奋斗的人们最美丽,奋斗的国家正青春。前段时间,一张照片热传网络: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她就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狭窄的空间、端正的坐姿、认真的表情,让网友纷纷点赞:“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从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小姑娘,到武汉市区机动车的川流不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号角声声、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的机器轰鸣……家庭幸福靠耕耘,国家富强靠奋斗,亿万人民的辛劳和付出,一定能汇聚成新时代中国坚定前行的铿锵脚步;千家万户点亮的灯火,一定能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华儿女的家国心、民族魂,浸润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里,镌刻在于谦“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坚贞风骨里,回荡在江姐“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铮铮誓言里。每每民族危急、国家苦难,都有丹心如铁捍卫家国,都有丹心如光拨云见日。

在万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参与抗击非典时的誓言历经十数年而不改: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我奉国以满腔赤诚,国待我以至高礼遇。当四位国家功臣和全国抗击疫情先进代表走上主席台,他们接受的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人民的礼赞,我们见证的是精神的闪光、也是历史的回响。

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曾经积贫积弱,如今豪迈昂扬。今日之中国本色依然,千百年积淀的民族魂心手相传、愈挫愈强。黄河为凭、长江作证,我们正在肩负五千年文明走向复兴的责任,我们必将创造新时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0-26 20:14等爱的玫瑰[吉林省网友]IP:17445743
    宣词充满力量期待作者丹心情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家国情怀。
    顶7踩0
  2. 2020-08-01 06:44撒花茶叶[四川省网友]IP:1743889011
    这篇文章真振奋人心让人感受到了对国家责任与担当。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激动的作文 大食会作文 科幻作文 拟人写景作文300字 我来编童话作文300字 青春与价值作文 作文勇气 我错了作文200字 故都的秋作文800字 异想天开的作文 初三作文书推荐 叙事作文300字左右 什么什么之于我作文 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英语作文 秋色的作文600字 我爱四季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初一生活作文500字 作文写人叙事 我生活在什么之中作文 写影子的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800字 感动为题作文 笑容的力量作文 风景游记作文600字 老师教我写作文 红歌作文 以期盼为主题的作文 环境作文300字左右 写一篇关于写景的作文 青岛旅游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