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别再说开封没有多少古迹了 在城郊的这个庙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0-11-28 04:15:01
相关推荐

它是一坨铁,无论如何,它抵挡不住历史上泛滥的每一次洪流,但它是一尊神物,它抵挡了人们心中的洪流。在那个洪流席卷而来的夜晚,一个孩子奔走疾呼,发大水了!但人们更愿意相信,那是它发出急切呼声。

距离黄河岸边几公里外的开封东北角,有一个村庄,名为铁牛村。铁牛村得名于村子边上的一尊铁犀牛,在我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历经五百多年了,除却身上的锈迹,它与五百年前的模样无二,只是不再如五百年前那般,受人们供奉,香火熏天,它的象征意义,正在逐步被析解。或许是人们已经从无知走向科学,由恐惧过度自信,人力可以与自然为抗,已经不需要对任何它物寄以愿望。所以它已经很难再对人们的生活起作用,所以废弃也就不显得可惜。然而人们也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由于无知而恐惧,过去有什么用呢?知道我们为什么走到今天,这其间所给予我们的,远远不止是满足我们怀旧的情怀。

闻说此地尚遗这么一尊神物,特意寻个机会,与小青为伴去谒访一番。

宝物盛以锦囊,见其珍贵,利剑藏于鞘,蓄敛锋芒。这尊铁犀,也安置在路边的一座庙中,然而庙的破败,使它羞于称之为庙,更像一个荒弃的庭园,以至于我差点走过都没有察觉。复古式的庙门,门扉大开,门已没了作用,其上朱漆剥落,显出一股沧桑的模样,所以也就有了欺骗性,像许多仿古建筑一样,只要用上灰砖青瓦,也就能把人迷惑住。此行偶遇一位来此怀旧的人,据他的说法,上一次来这里时,是四十多年前,那时候他才十岁,那时候这地方唯有一尊铁犀,别无它物。四十年,黄发染雪,孩声沙哑;五百年,世事风变,万象移交。人有尽时而天地无寿终也。

进门,门之右侧有一偏房,无门,房内有床,但已无人居住,落满了积灰,很有古代书生投宿的破败庙宇的味道。也许曾经有人因此庙而存活,不过后来祭祀的人越来越少,无法仰赖,于是另寻他路求生去了,从此庙宇疏于管理,也就流于破败了。门后有阶,阶左侧有一石狮,精瘦而修长,狮生伴双,然而右侧为伴的一只已不见踪迹。我臆想这只石狮子被发现的过程,在庙宇修建前,一天,有一群孩子来此玩耍时,其中一个被一颗显露的石头绊倒了,孩子爬起来赌气地用脚踢它,但怼疼了脚。于是生气地想把它挖出来扔掉,以解心中的怒气。便唤来了玩伴,挖着挖着,逐渐地显露出狮子头,在双目接触阳光的那一刻,它一定很想眨一下眼睛,重见天日在它是劫后余生。于是不久,整个身子都被掘出了地面,一尊雄威凛凛的石狮却有了一丝落魄,有个成语叫虎落平阳,不外乎如此吧。

下了台阶,有一羊肠小道,道两旁不知何人种植的棉花,道路几乎掩于杂草间,幸而时值冬日,草已尽枯黄,路方得以显露出来,倘是夏天,杂草丛生,路恐怕就要被隐没了。鲁迅有一句为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反过来推也是说得通的,地上本是有路的,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是两个过程,前者趋于繁华,而后者流于破败。小道的另一头,是一个亭子,亭子如前门一般,已然斑迹剥离。但依所遇之人的说法,亭子是近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

亭子下是铁犀,铁犀面正北而坐卧,双目烔烔有神。腰膀圆壮,合两人抱,中空,其身多孔。头顶生有一角,并没有像犀牛一般长在鼻子上,这或许是犀牛在中原形迹已消,人们对其外形认知已经模糊,只好根据农作的牛将角安于头顶。身有诸多线状的压痕,这可以知道制作的模具是拼接的,可见其工艺是粗糙的,在铸造之时,并没有将之当作一具工艺品浇铸,而是套取它的精神象征。背烙铁犀铭:百炼玄金 溶为金流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填御堤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若磐石 水怪潜形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 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施之衽席 惟天之俯 惟帝之力 尔亦有庸 传之无极。

五百多年前的1387年和1410年,黄河两次决口开封,良田房屋被淹无数,繁华的开封城被泛滥的洪流围困,民众颠沛流离,哀呼遍野。黄河在造福开封人民的同时,也充满着威胁,人们对其是又爱又恨,但也铸就了开封人民的顽强与客观,一朝繁华尽付洪流,倾而繁华重又现。朝廷开始物色能人前往治理,在主持朝政的杨士奇等人的倚重中,英宗圣笔一挥,写下一个名字—于谦。

于谦临危受命,在1430年的一个早上,携两个仆从一辆车上任,任河南和山西巡抚,这一任便是十八年,任满当迁,百姓不舍。于谦是个清官,到了任上的第二天,于谦在开封府衙门口两旁大书两块牌匾,求通民情,愿闻利弊。早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一首闻名后世的《石灰吟》,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成为了历代众多知识分子的精神自励,也表明了他的心迹。在后来被抄家的时候,官兵涌入其家,却发现“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在中国历史上,我相信没有几个官员能做到如此,按文章的写法来说,在他生命的最后,照应了开头,中间充满是清廉正直,身居要职,却两袖清风,不免显得有些傻,却傻得可爱,深得人心。

到了任上的时候,距离上两次的黄河决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留下了丰沃的淤泥。彼时人民已经恢复生产,乐观的人民并没有把灾难挂在口上,但黄河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于谦首要做的,是视察黄河。那一天,他带上两个人,没有大阵仗。他走过农田,正在耕作的人流着汗见到这位大人,拘谨而憨厚地问好,于谦停下来与之攀谈,于谦的亲和,使得农民消除了心中的拘谨。从谈话中,于谦知道了黄河作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虽然水灾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除,但依然在人民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他站在黄河岸边,微风拂面,河水缓缓地流动,黄河已经蓄敛了自己的暴虐情绪,显得温和而顺从,温和得有些无辜,使人难以相信,当它暴虐时,露出的獠牙是那么的无情而可怕。收了收思绪,再回头看身后的良田,于谦一言不发地回府衙。

第二天,下令修葺黄河堤坝,每隔几里建一亭,安置亭长督促监工。修建开封护城。做完这些,心里还是放心不下,为安民心,在1446年春,在河边建一座庙,名回龙庙,命工匠熔铸铁犀,亲自挥笔写就《铁犀铭》,烙于其背,安置庙中,祈求安保一方安宁。至于为什么要铸造铁犀,有传言说在一次于谦巡视黄河时,恍惚间见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其人飘飘然,仙风道骨。于谦向其询问治理黄河的方法,老人说,河患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则贪官,一则水怪,如今你上任以来,贪官已除,只剩水怪,镇服水怪,只需请来铁犀。言毕人已经隐然不见。相比考据成癖,我更喜欢这些更有温度的传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心理倾向。英雄近乎神,像关羽一样,在于谦死后,当地人民将之视为水神,为其塑像筑庙供奉,人民只记住自己心中的英雄。

铁犀铸成的那一天,成千上万的村民自发而来,牵牛拉车,合力将之抬入庙中,于谦亲自焚香,并将《铁犀铭》重又祝念一遍,民众跪伏于地,虔诚地叩拜。从此铁犀镇守河岸,香火不断,水怪潜形,自后二百年,再无水患。

铁犀铸成的十年后即1457年,于谦被奸人诬陷,被石亨,曹吉祥等以谋逆罪名诬陷下囚,不久遇害,被抄家,家无余资。《明史》上记载“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当时有个曹吉祥部下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每日用酒洒在于谦死去的地方,动声恸哭。曹吉祥生气地用鞭抽打他,然而第二天依然如此做。“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不久,石亨等事败,于谦昭名。正应了他的那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虽人死形消,声名却永被人们记怀。

崇祯十五年(1642),安稳了两百年的黄河再次泛滥,回龙庙被冲毁,铁牛深陷泥沙中,清顺治年间被掘出,康熙三十年(1691),巡抚阎兴邦重修庙宇,名镇河铁犀庙,刻碑文以记之。而后又被洪流荡平。直至成为如今偏于一隅的无名小庙。

于公已眠西湖畔,铁犀依旧镇河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心愿500字作文 童年作文800字 八年级作文题目 科技小作文 写风的作文 五子棋作文 感恩遇见作文 亲情500字作文 野生动物园作文 作文题目大全小学 作文结构框架 写医生的作文 开端作文 英语作文摘抄 社会作文600字 观后感300字作文 好作文300字 吃粽子作文 好作文开头结尾 不负青春作文 gre 作文 春游作文400字 有关高考作文 听雨 作文 归来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下册 花果山作文 介绍家人的作文 写西瓜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