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只知道齐白石红 为何这么红没几个人知道 祭齐翁仙逝一甲子

2020-11-28 05:45:02
相关推荐

齐白石先生的两个大型画展同时展出,成为前段时间北京艺术展览的热点,先是“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在故宫热闹亮相,紧接着“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特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迎客。

齐白石晚年作画图

尽管两个展览的展品都很丰富,但对于了解全面齐白石,展品数量仍嫌不多,对齐白石艺术风格不同面向的揭示尚显不够。

近百年前,画名不显的齐白石何以在名家众多的京城脱颖而出,代表京城画家与海派名家吴昌硕分庭抗礼,并进而取道东瀛,赢得国际声誉?坊间对此过程的描画,多含糊不清。因此,有必要对齐白石的艺术人生进行细致梳理,对仙逝一个甲子之后,白石艺术之花仍然能够红透京师,给出符合逻辑的解释。

乡间学画30余年

虽然齐白石如今是妇孺皆知的艺术大师,但是对于齐白石的从艺之路,普通艺术爱好者并不完全了解。齐白石常以“木人”“木居士”自号,很多文章在介绍齐白石时,通常会认为他成为画家之前,以“木匠”为职业,但查看齐白石年谱,会发现他很早就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

1864年的元旦,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叫星斗塘的地方。16岁时,齐白石拜当地著名的雕花木工周之美为师,学习雕刻细致的木工家具。那时的齐白石,并非只会使用凿子斧子锯子墨斗制作桌椅板凳的普通“粗做”木匠,因此,我们可以用“木雕艺术家”来称呼早年的齐白石。

20岁时,已经有了较深民间美学趣味的齐白石,初见乾隆年间翻刻《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残本,借以勾影,用半年时间以薄竹纸共摹了十六册。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的“启蒙老师”,也是一部《芥子园画谱》,据说他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

现当代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像得到心爱的宝物一样,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著名画家张熊认为《芥子园画传》“树石勾效之法,无不从昔贤名迹中来;且笔法严整,议论严明”。

这意味着虽然相比潘天寿、陆俨少,齐白石学习画谱时的年龄略长他们几岁,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藉由画谱的启蒙,正式走上了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艰辛之旅。

26岁的时候,齐白石正式拜民间画师萧传鑫(号芗陔)为师,学画肖像。27岁时,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画工笔花鸟草虫及诗文,后随胡沁园好友谭溥(号荔生、瓮塘居士)学画山水。他也有了文雅的官名“璜”,号濒生,自己起了个别号“白石山人”,世间自此有了“齐白石”。

28岁时,齐白石在乡里替人画肖像为生,所获润笔之资远超木雕“细作”,他也由此开始了职业画家生涯,作画之余,随当地名家萧传鑫学习裱画。

约30年的时间,齐白石学诗、治印、作画,一直在为未来做准备。

55岁时,因湖南家乡为军阀和地方土匪侵扰,齐白石只身赴北京暂住。忆及往事,白石先生如是写道:“余50岁后知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

齐白石曾这样叙述自己到北京后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注:画价),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在北京时,齐白石最初居于法源寺,原湖南巡抚陈宝琛的孙子陈师曾于琉璃厂南纸店见齐白石所悬挂之卖画刻印润格,特访法源寺,与齐白石成为莫逆之交。

正是由于幸识陈师曾,齐白石改变了过去一直坚持的冷逸画法,“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乃余或可自快心时也。"

所谓的“变法”,即借鉴吴昌硕的重彩画法,独创“红花墨叶”一派。

↑2018春拍张宗宪先生旧藏齐白石92岁写赠杨虎将军《满堂吉庆图》

从生冷奇崛到“红花墨叶”

中国画在唐代曾经崇尚色彩,青绿山水名重一时。到了宋代,诗意水墨成了画坛主流。清代,八大、石涛为代表的野逸派,不尚彩色,作画不为淡墨,即为焦墨,孤冷奇崛的风格影响了包括齐白石在内的若干后世画家。

清末民初,受东洋绘画的影响,重视装饰性与图案式的风格,渐渐成了海上风尚。日本近代著名画家横山大观、菱田春草在《关于绘画》中说:色彩刺激人的直觉,是给人带来忘我快感的捷径。

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种风格的始作俑者是赵之谦,他喜欢用浓艳明朗、对比强烈的色彩,善于用红、绿和墨三种重色,善于从冲突中求协调,因而在画面上,莫不精神饱满,气势逼人。

吴昌硕用色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写红梅、牡丹,色泽强烈鲜艳。

陈师曾劝齐白石向吴昌硕学习,改变绘画风格,让画作增加色彩感。齐白石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回忆中,他说陈师曾“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变通画法,这话正合我意,自创红花墨叶一派。”

当有机会观看了吴昌硕的画作后,那些作品也深深触动了齐白石。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外邦颜色有西洋红,其色夺胭脂,余最宝之。曾于友人处见吴缶庐所画红梅,古艳绝伦。” 从此,齐白石也爱上了“西洋红”。

据齐白石的好友、著名画家胡佩衡回忆:“记得当时我看到他对着吴昌硕的作品,仔细玩味,之后,想了画,画了想,一稿可以画几张。画后并且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时要陈师曾和我说,究竟哪张好,好在哪里,哪张坏,坏在什么地方,甚至还讲出哪笔好,哪笔坏的道理来。”

齐白石的学生娄师白说,乃师齐白石“使用颜料的特点之一是多利用矿物质的颜料,取其色彩持久之优点;其次,使用原色较多,以保持颜色的纯正沉稳,避免不同性质的颜色调在一起,因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而变色;此外,他用色一般较重,以延缓褪色的时间,而且用色厚重能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出现理想的效果。”

齐白石后来委托胡鄂公请吴昌硕为他写“润格”。“润格”,就是画的价格,可以自订,也可以由艺术界前辈耋老来代订。齐白石当时尚属不知名画家,而吴昌硕声名正隆,被日本画界誉为“嘉道一人”。因此,求请吴昌硕写“润格”,除了有熟人相托、奉上润笔之资而外,求请之人还要写封信,表明自己的心迹。

据说,齐白石奉上一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吴昌硕的号)衰年别有才。我欲门下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诗意诚恳,打动了吴昌硕,吴昌硕亲撰“润格”,并写下了几句颇含嘉许之意的话,大意是齐白石于京城画声隆显,求画者络绎不绝。而事实上,齐白石当时的画风与京城流行样式大为不同,门可罗雀。

吴昌硕为齐白石订出的润格不低:4尺12元,5尺18元,六尺24元,8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虽然这个价格连同期吴昌硕润格的一半不到,但已经大大地抬升了齐白石的画价。

齐白石笔下的和平鸽 北京画院藏

东京画展改变人生轨迹

齐白石知名度何时超越吴昌硕,成为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坊间通常认为决定性的事件,是1922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二次中日联合书画展,但事实上这只是齐白石改变人生轨迹的开始,距离取代吴昌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据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艺术学美术史学博士陆伟荣撰文介绍,1922年5月6日的《东京朝日新闻》第六版,以“第一回日华联合绘画展览会”为题,用近700字的篇幅刊登了这次展览的消息。

《东京朝日新闻》在评价齐白石的参展作品《桃花坞》时,称其“富于气韵,墨色变化妙不可言……相信可以说乃本次展览的杰作之一。”

北京画家陈半丁也获得了日本媒体的赞赏,称其作品“雅趣横生,非常出众”,但这一评价在国内长期被有意遮蔽。

坊间流行的文章,多称齐白石一战成名,获取了国际声誉,但陆伟荣认为,这样的认知很可能是一厢情愿,事实却并非如此。陆伟荣在文章中写道,1967年,日本的一家叫求龙堂的出版社出版了杉村勇造的《画人齐白石》,从1922年的记述内容来看,多半沿袭《齐白石自述》的内容,比如提到陈师曾劝其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他画了几幅山水和花鸟让陈师曾带到日本等,基本上源自《齐白石自述》的内容,而类似1922年5月6日的《东京朝日新闻》的重要事项却只字未提,也许是根本不知道。

1972年,日本在新宿伊势丹百货店举办“齐白石展”时发行的画册,由大东文化大学教授杉村勇造作序,该画册卷后的齐白石简历,对齐白石1920年至抗日战争这段时期的记载竟然是空白,连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这个重要内容也没有任何表示。

陆伟荣在他的文章里透露,当年《东京朝日新闻》报道1922年5月的中日联合画展时提到,“上海的画家作品至今尚未到达日本”,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何以此次画展没有吴昌硕任何消息的真相。

据陆伟荣考察日本的相关资料,坊间流传的法国人在东京选了陈师曾和齐白石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以及日本人又想把陈师曾、齐白石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摄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等传言,“目前尚无相关的详细资料可以为证。”

不过,这并不影响东京画展对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写了一首诗以记录东京画展对他命运的改变:“曾点燕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

此后,齐白石的日子确实有所改善,他自己在文章中说:“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

但与吴昌硕相比,齐白石那时仍然处在追赶状态,并未能取而代之。1931年齐白石自订的润格,花卉作品4尺20元,8尺72元,扇面2尺10元,仍只及吴昌硕1922年润格的一半多一点。

1928年,徐悲鸿邀请66岁的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写了一首《自嘲》诗:

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谓我心手出异怪,神鬼使之非人能。

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

此诗是为感激徐悲鸿的赏识而作,诗中用了“一口反万众”这样的句子,表明当时的他,尚未能获得北京艺术界的肯定。

齐白石渐以花卉用色鲜艳大胆闻名北京,但他的山水画,仍然少有人问津。1931年,他在一本山水册上题字,五味杂陈地提及此事:“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这一年,齐白石在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任教,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周肇祥说画是野狐参禅,并私下对学生说:“千万不要学齐先生,他的画是骗人的。”

1931年的5月,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看到齐白石的长处在“有色彩”,徐悲鸿可谓深知其长,一语中的。

齐白石 《万竹山居》 北京画院藏

走向世界的不凡之路

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那些雅俗共赏的画作,多数半写实半写意,写实的部分甚似,写意的部分则“不似”。

事实上,这也是他获得国际国内声誉的重要原因。

齐白石写实的部分,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也符合1949年后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工农兵生活的艺术创作主张。齐白石能够栩栩如生地画出虾、蟹、雏鸡、芭蕉、枇杷、白菜等物,即便是普通的工农兵群众,也能够辨识与欣赏,做到了艺术服务工农兵大众、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符合国家文化意志,这或许是他在国内广受追捧的原因。

而写意的部分,虽然同样是中国画的传统,但与西方的现代主义,又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据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介绍,曾于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教的捷克画家沃伊捷赫·齐蒂尔,是齐白石画作最早的外国收藏者与推介者之一。

齐蒂尔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生活在北京,约在1927年,齐蒂尔开始收藏齐白石的画作,他将齐白石视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并竭力向同时代的欧洲人传达齐白石的艺术观念。在1928年至1936年间,齐蒂尔筹划了20余场展览,其中一次展览于1930年3月在维也纳展出。此次展览中,齐蒂尔首次将齐白石的绘画介绍到欧洲。展览中包含约30幅齐白石的画作,其中一些是动物题材,如蟹、虾等,其他的则多以各种花卉植物为题材。此外,齐白石典型的山水画也在展览中展示。随后,齐蒂尔在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伦敦等地相继举办展览,展出了大量齐白石的作品。

此时,齐白石的作品在东洋,也开始受到关注。1927年,日本外交官须磨弥吉郎被派驻中国后,系统地收藏了中国画,其中画作就有70多幅。他称齐白石的作品风格、美学价值则由另外一位为“东方的塞尚”,竭力向友人推荐。

今年的保利春拍,须磨弥吉郎收藏的一册齐白石山水册页亦在其中,上有须磨弥吉郎的题跋:“白石翁画山水最罕而佳也,此册又翁山水中之白眉也”。

须磨弥吉郎所藏齐白石,曾于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于东京、旧金山多地进行巡回展出。由1960年东京白木屋百货商店展出的“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画册《白石·Ch’i Pai-shih》中的作品目录来看,当时展出的96件套作品,中堂、条幅类为大宗,其中以花鸟最多、山水次之、人物最少。

须磨弥吉郎在1960年展览画册《白石·Ch’i Pai-shih》的自序和前言中说:“在中国画领域中,我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收藏齐白石的绘画上”。齐白石非常看重与须磨弥吉郎的交往,曾有诗云:“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荒山冷雨何人买,寄与东京士大夫”。

须磨弥吉郎对自己与之间的艺术交往,同样深以为荣,于1960年写道:“我对他(齐白石)的多次造访至今记忆犹新,他和他的绘画将永远活在我心中”。

西方更易接受齐白石

1924年,年仅22岁的庞耐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于纽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Jan Kleykamp。庞耐女士于上世纪40年代初睹齐白石的《红梅》,深为其艺术感染力打动而购下该画,随后,画廊的收藏方向转向中国书画。上世纪50年代初,她分别在美国多个城市的美术馆举行中国书画展,其中有大量齐白石的精品画作。

研究齐白石海外收藏的学者龚继遂撰文介绍说,庞耐经营的齐白石作品主要是由画家汪亚尘提供的,汪亚尘先在国内购买齐白石的作品,然后带到美国交给庞耐进行销售,而向美国藏家介绍齐白石的作品风格、美学价值则由另外一位收藏大家王方宇来负责撰写,实际上他们三个人形成了一个经营、销售齐白石作品的“铁三角”。王方宇认为齐白石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他专门出版了用英文介绍齐白石作品的书。

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史专业教授洪善杓,从战后亚洲文化重新兴起的角度,来看待齐白石画作在亚洲的影响:“纵观中国绘画对近现代韩国画坛的影响,最令人瞩目的应是画家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东亚现代主义开始兴起,作为现代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开始在‘殖民地朝鲜’的书画界被人们所熟知,1945年以后,人们欲突破殖民地文化的日本画风格,人们开始正式吸收和应用齐白石的画风。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为了从抽象美术的影响中解脱出来而发起了彩墨造型运动,从这一时期起,齐白石的画风再一次开始被人们关注和灵活应用。”

中国美术史学者万青力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法国现代派野兽派都深受东方特别是日本影响。西方人认为中国绘画是表现主义,认为写意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的画是一样的,所以很容易接受齐白石,他们认为齐白石的画是表现派。因此,齐白石正好符合西方追求的形式,点、线、面、色彩的对比和张力,都可以从齐白石的画中找到共鸣。

在国际国内的多重影响下,最终,长寿的齐白石在晚年获得巨大的名声,成为了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各项荣誉也随之而来。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马明宸撰文记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齐白石转交了一封姓周的湘潭老乡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写信向齐白石致意,齐白石刻两方印送给毛泽东。

1950年秋,周总理责成有关部门对齐白石居所进行了修葺,齐白石作画相赠表示感谢。

作家舒云撰文说,1951年4月间,毛泽东派章士钊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丰泽园赏海棠,并共进晚餐。毛泽东和齐白石是湘潭老乡,毛泽东为齐白石敬酒。齐白石拣端砚、歙砚、圆砚各一方送给毛泽东。

1953年,齐白石获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月7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庆祝白石老人90诞辰。在庆祝会上,还展出了他的绘画、书法和印章。是年,齐白石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份,已经90周岁的齐白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9月,93岁的齐白石辞世,9月22日各界人士为他举行公祭,哀荣备极。

尽管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但齐白石及其作品,仍然像他的绘画色彩一样,红透国内外。

(原标题:白石为何这样“红”)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孙晓飞

编辑:TF00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