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庆人 你听惯的重庆景区导游词上新了

2020-11-28 10:50:01
相关推荐

去年,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词的通知》,开始了全市景区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截至目前,共规范完善导游词622篇、333万余字,其中A级以上景区导游词235篇、154万余字,A级以下景点导游词346篇、140万余字,区县全域导游词41篇、39万余字。

A

为什么要规范完善

按照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要求,此次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首次对全市导游词进行了彻底的修改完善,从文学、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对导游词进行了检查、考究和把关。

在规范完善之前,部分城市网红景点、民营博物馆、文物点等存在着无导游词的问题,部分景区导游词存在着语言粗俗、讲解浅显、引人误解等问题。此次整改,在不同层次对不同对象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导游词创作,掀起了重读导游词、重新挖掘审视文化旅游内涵、再塑重庆旅游形象的旅游文化热潮。

规范完善后的导游词,能够有力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更加彰显旅游导览的吸引力,更加体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的亮点特色,有力推动重庆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通过规范完善全市导游词,能够彰显对游客的人文关怀,让游客通过导游词获得审美上、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愉悦,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重庆旅游的新起色、新气象,体会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旅游品牌形象,感知重庆“行千里·致广大”旅游文化内涵。

B

怎么规范完善

景区自审 实景修改

规范完善工作初期,由各区县宣传部、文明办、旅游部门组织和指导辖区景区景点先行自查修改导游词,没有导游词的景点组织了专业力量进行撰写。

同时,组织对该景区景点最熟悉、最资深的导游、专家,对照景区景点和游览线路,边走边核对、边走边修改、边走边润色,对导游词进行核实提炼、完善丰富,不放过一处细节,不遗漏一处精彩,充分展现景区景点文化和自然的独特魅力。

区县初审 实名负责

各区县组织文化、旅游、党史、地方志、民政等部门及专家对导游词进行了初审,并实行署名制,落实“谁审改谁负责”,明确由景区负责人、旅游部门负责人、文明办负责人三级把关,落实“谁报送谁负责”。

各区县严格审查把关导游词内容,对导游词中的典故、传说等内容进行了去低俗化,提升导游词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词的导览趣味。

专家精审 实地调研

为充分展现导游词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和语言优美,组织了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5所高校旅游、人文等学院的92名专家、教授,利用暑假假期时间,冒着烈日酷暑,实地走访调研求证,在事实“准”、文化“深”、语言“美”三方面下功夫,对导游词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史料考证,深入挖掘各景区景点蕴含的人文历史,提升导游词的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

行业评审 实践考证

为保证导游词的操作性、适用性和趣味性,还组织了10余名资深导游、旅行社负责人、景区负责人等,充分发挥行业经验优势,重点对4A级以上景区及“网红”景点导游词进行集中评审,并反馈给各景区景点,由导览服务人员和游客进行体验,提出修改意见。高校专家再根据意见进行完善修改。

智能校审 实测勘误

导游词规范完善后,按照出版物文稿要求,采取“智能+人工”模式进行校审。运用专门校对软件连续运行三天三夜进行智能校审。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校对组,历时一周逐字逐句完成人工校审。全面排查导游词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把好规范完善导游词工作的“最后一道关”。

专家变游客 实地体验景区游览

对于全市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刚至今记忆犹新。去年7月,冒着烈日酷暑,他和学院的十余名老师走遍了各个区县的景区,以游客的身份体验了景区讲解。

“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里面有十余名老师,他们分别教授历史、地理、旅游、文化等课程,暑假期间走了60多个景区。”每到一个景区,赵刚都会以游客的身份先走上一圈,把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再在景区提供的导游词上进行查漏补缺。

在景区内,他会跟三方进行交流,导游词的创作人、景区管理方和游客。以游客的身份,跟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聊天,为什么要到这个景点来,对景点哪些满意和不满意,和去过的同类型景点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谈话中,赵刚可以得知大部分游客的兴趣点在哪儿。

“部分景点讲解的内容和游客想要听到的并不在同一个点上,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导游词,把景区单调死板的讲解变成以游客为中心的互动讲解。”除了改变讲解方式,在一些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导游词中,赵刚的团队还翻阅了大量资料,对导游词里的传说和故事进行了查证、修改。

“部分景点讲述的故事都有点千篇一律,为了吸引游客,有少部分内容比较低俗,即使是传说,我们也要找到它的来源,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从看风光到讲文化

万里长江第一索,重庆旅游第一站。长江索道一直是外地游客来到重庆必到的热门景点之一,来过多次的游客会发现,这里导游讲解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景区内的黄葛树,是1987年10月24日索道通车典礼时,栽种的“记忆之树”。去年以前,这棵树可能给一些游客留下过印象,但它并没有出现在导游词中。此次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后,这棵黄葛树的故事成为了长江索道导游词的一部分。

导游词中写到,重庆,山太高了,路太陡了。生命,必须顽强有力,才能生存下去。就像重庆市树“黄葛树”,即使扎根岩缝,即便爬满石壁的根系裸露,也依然迎风昂首,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就是重庆人扎根山城、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坚韧性格真实写照。正是这不屈不挠的刚硬血脉,让重庆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开天辟地的方式,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筑起了“索道跨江、扶梯爬山、电梯攀坎、轻轨穿楼”等属于自己的路。

“曾经讲解的重点放在风光上,解读山城外形,体验重庆特色。而现在,我们以‘江山一体景城融合,自然人文交相辉映’为讲解重点。”长江索道的导游词从此前的4000字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字,不仅为游客讲述“飞越山城,鸟瞰重庆”的秀美风景,更将重庆的文化向游客倾述。

网红景点有了导游词

规范完善导游词是此次的重点,但一些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新景点也成为了受益者。

渝中区现有等级旅游景区13个,其中4A级景区9个,单位面积等级旅游景区密度为全国之最,导游员超过了8700人。去年,渝中区规范完善景区导游词60余篇,为了讲好渝中故事,更广泛宣传渝中旅游,在辖区内新起的景点开展了撰写导游词工作。

李子坝轻轨穿楼,近年来得到了不少外地游客的青睐,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渝中区不仅在这里修建了观景平台,还找到了红樱桃义工协会专门在这里进行志愿服务及讲解工作。

从去年开始,樱桃义工协会每个周末都会安排4至5名志愿者来到这里,进行志愿服务、文明劝导,同时也会为游客讲解景点故事。

“李子坝观景平台、二厂、山城步道这些地方,我们都撰写了导游词,同时安排志愿服务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加入了讲解服务。”渝中区导游词规范完善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撰写、修改了导游词之后,他们还组织景区景点和导游协会共同学习了新导游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知音者 作文 被打屁屁作文 旅行的英文作文 学会宽容300字作文 秋天的作文500字 作文六要素 他的故事作文 一位印象深刻的人作文 校园一景作文300字初中 我最喜欢什么作文300字 游不二门作文 四年级观察绿豆的作文 写人特点的作文600字 什么叫状物作文 我是最棒的作文500字 沙漠作文400字 提建议英语作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作文 南京红山动物园作文 孔子我想对你说作文 读懂作文800字 读书使人进步作文 难忘的事作文600字初中 祖国作文800字 步入初中生活的作文 写景作文150字 我最喜欢的水果作文西瓜 我学会了叠衣服作文 2017专四作文 一个人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