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宽厚无私 品德高尚的一代贤相王旦

2020-11-29 04:05:01
相关推荐

王旦(公元957—1017年),字子明,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宋真宗执政时期任职最长的宰相,天下称之为“贤相”。

王旦父王佑为宋太祖、太宗时名臣,有很高威望。王旦幼时好学上进,善著文辞,深得其父器重。其父曾说:“此儿当至公相。”

王旦为人宽厚,以德服人,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令人叹服。王旦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后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理检院等。

宋真宗即位后,擢王旦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任参知政事。

公元1004年十二月,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天下趋于太平,宋真宗为人怂恿,大兴神仙土木祷祠之事。王旦规劝皇帝:“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王旦得到了宋真宗的信赖。“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

宽宏大度 贤明旷达

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王旦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参与决策军国大事。王旦凡事不固执己见,受人毁谤也不与计较,宽宏大度,贤明旷达。

适时,寇准为枢密使。一次,中书省有事需要与枢密院沟通,所拟的文书违犯了诏令格式,寇准立即把这事报告了皇帝,真宗大为动火,对王旦说: “中书行事如此,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王旦赶紧拜谢说:“此实臣等过也!”

不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需要传达给中书省, 其文书也不符合诏令规格,中书省的官员发现后,以为有了报复的机会,就非常得意的将文书呈送给王旦,王旦看后却下令退还给枢密院。枢密院的官员把这件事告诉寇准后,寇准非常惭愧。后来寇准对王旦说:“同年,甚得许大度量?”

每当王旦拜见皇帝时,都要称赞寇准的才华,而寇准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议论王旦的短处。 一次,真宗对王旦说:“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王旦答道:“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由此,真宗更认为王旦贤明宽厚。

后来,寇准得知将被罢去枢密使职务后,便托人到王旦家私下请求出任使相,王旦听后非常吃惊地说:“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寇准大失所望。不久后宋真宗问王旦:“准当何官?”王旦说:“寇准未三十岁,已登枢府,太宗甚器之。准有才望,与之使相,令当方面,其风采足以为朝廷之光。”遂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寇准接到诏令后前去拜见皇帝,哭诉道:“苟非陛下主张,臣安得有此命!”真宗告诉他是王旦推荐的,寇准即羞愧又感叹,逢人便说:“王同年器识,非准可测也。”

任人唯贤 以江山社稷为重

王旦为相时,宋朝社会经济已有了很大程度地发展,各项典章制度已基本确立,又值契丹讲和,西夏纳款,战争状态已结束。自古道 “创业难,守业更难”,王旦提出守“祖宗之法,务行故事”,帮助真宗基本完成了由创业到守成的转变,从此奠定了宋朝三百年的基。

王旦为外事,有大家风度,且不失民族气节。而平时则谨言慎行,考虑问题周密,善断大事,处处表现出其执政才能与处事智慧,“其为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

王旦身为宰相,权重位尊,他以大局为重,广泛交往,平等待人,选贤任能。《从政遗规》上记载:“李文正公昉为相,有求差遣,见其材可用,必正色拒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故,公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其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王旦不计较个人恩怨,不求全责备,任人唯贤,以江山社稷为重。他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所长,每有差除,就是先把拟定好的三、四人的候选名单密报给皇帝,让皇帝从中挑选,绝不市私恩,而是使恩归于上,平生举人无数,大多官至显位。

李行简品行贤德,因事家居,后被迁为太子中允。使者前往通报时不知其家,真宗告诉使者去中枢府问王旦,人们这才知道李行简是王旦推荐的。王旦死后,史官撰修《真宗实录》时,方知朝士中许多人都是王旦推荐的。

寇准性情刚正秉直,嫉恶如仇,以致于“面折廷争”,触怒龙颜,亦常惹同僚不悦,王旦也曾受其指责。但当王旦病重,真宗询问王旦:“谁可代卿者?”王旦坚定地说:“以臣之愚,莫若寇准。”真宗曰:“准性刚褊,卿更思其次。”王旦答道:“他人,臣所不知也。” 王旦看重寇准刚正不阿、襟怀坦荡及治国才能。

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知秦州曹玮改任秦州都部署,朝廷需派人知秦州,当时王旦就推荐了李及。有人说李及没有治理边疆的才干,王旦认为李及厚重,能谨守曹玮制定的规章,不致破坏曹玮已建立起来的安定和谐的局面。诚如其然,李及治理边境业绩裴然,声誉达于京师,人们这才佩服王旦有知人之明。

知人之贤 亦能察人之奸

王旦能知人之贤,亦能察人之奸,在相位,以进贤退不肖为己任。真宗欲以王钦若为相,王旦声称“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称立贤无方,然须贤士乃可”,真宗遂止。王旦死后,王钦若被用为宰相,然其奸邪害政立现。

王旦曾与杨亿品评人物,杨亿问丁谓以后会怎样。王旦说:“才则才矣,语道则末。他日在相位,使有德者助之,庶得终吉,若独当权,必为身累尔。”后丁谓为相,贬斥忠臣,而终因过被黜。

王旦为宰相时,陈彭年和王曾二人为参知政事,见一些奏折不经皇帝阅览,王旦就给予批示,便一起对王旦说:“每奏事,其间有不经上览者,公批旨奉行,恐人言之以为不可。”王旦谦逊地拜谢不已。一日,王旦走后,王曾将此事上奏真宗。真宗说:“旦在朕左右多年,朕察之无毫发私,朕喻之小事一面奉行,卿等当谨奉之。”王曾回来后谢罪于王旦,王旦毫不介意,说:“正赖诸公规益。”

当时,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王钦若、丁谓等怂恿真宗东封西祀,大营宫观,并建议封禅泰山,王旦等曾以“封禅之礼,旷废已久,若非圣朝承平,岂能振举”为由予以驳斥。但是真宗被劝说动心,王旦知真宗态度坚决,天书、封禅之事已不可挽回,只能在封禅过程中采取限制措施,限制“五鬼”的权力,使其不致作乱天下。

但是,王旦为此事仍愧疚不已,常常闷闷不乐,他对子孙曰:“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为之莫赎,我死之后,当削发披缁以敛。”没有为自己的过失加以粉饰,而昭示于人,其胸怀之坦荡令人佩服。

生活俭朴 严于律己

王旦虽贵为宰相多年,所居宅第极其简陋,皇帝多次要求为他修治,他都以“先人旧庐”为由加以拒绝。每有赐予,他都感叹说:“生民膏血,安用许多。”晚年王旦因病告退,真宗秘赐黄金50两,辞曰:“已恨多藏,况无用处。”最终拒绝不收。其家被服质朴素淡,就连家人想用缯锦铺饰毡席他都不允许。家人中有服饰稍奢者,他闭目不视。

一次,有人来家货卖玉带,家中子弟以为很好,便将玉带拿来呈送王旦,王旦虽让家人系在身 上,问道:“还见佳否?”家人回答说系在身上自己怎么看得见?王旦说:“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立刻令其退还。

王旦生平不置田宅产业,告诫子孙不要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过日子,要自立。仅仅为了钱财而争就是不义,要注意道德修养。

为政清廉 处事谨慎

王旦一生从没有为子弟谋求过一官半职。他哥哥的儿子王睦,曾来信要求举进士,王旦劝他不要与寒士相争。王旦女婿苏耆在科举考试中,被阻格在诸科之外,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真宗问王旦,王旦立而不答。后来苏耆说:“愿且修学。”事后陈尧叟对王旦说:“公一言,则耆及第矣。”王旦笑着说,皇帝亲自主试,以示至公,我身为宰相,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的亲属,不是失礼吗?等苏耆献上所作的文章后,被召在学士院应试,才得以进士及第。

王旦大女婿韩亿,也曾献上所作文章,皇帝极想召见测试他,王旦却极力推辞。按例韩亿应当去守边疆,皇帝特意召见后改太常博士,知洋州。王旦对女儿说:“韩郎如川,汝第归吾家,勿忧也,吾若有求于上,他日使人指韩郎缘妇翁奏免违适,则其为损不细矣。”至王旦死,其子王素仍不能为官。

王旦奉事寡嫂有礼,与弟王旭友善,对待婚姻不求门阀。饮食精洁而不求奢华。他告诫子弟说:“我家威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之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王旦死后,仁宗在其墓碑上题字为“全德元老之碑”。

王旦任宰相11年,为政清廉,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深得真宗信任,亦为同僚所折服,被时人称为“贤相”。

因此王旦不仅能得到正直官员的认可,而原与之有矛盾的官员也佩服其宽宏大度。其所作所为不仅为当朝皇帝和官员认可,亦为后世所推崇。仁宗初年,章献太后辅政时要求宰臣以王旦为“师范”,一些参政大臣也认为“王公德业,岂他人可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 窗外的风景作文600字 成长的快乐作文400字 挠妈妈脚心作文 哈尔滨之旅作文 写景的作文400字左右 写物的作文450字 感悟自然作文600字 找春天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600字初中 介绍自己的家人英语作文 难忘的经历作文600字 堆雪人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400字 作文好词好句摘抄积累 描写乡村美景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450字 我的梦想作文35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300字 读书感悟作文600字 有关家国情怀的作文 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六下第二单元作文 我能行作文500字 我的乐园作文100字 我的梦想作文450字 关于龙的英语作文 我的未来作文600字 那盏灯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