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什么是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

2020-11-29 04:25:01
相关推荐

用阅读寻找人生的意义,你好欢迎来到智库导师囧囧的《有书·阅读方法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什么是经典,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当我们读完足够多的书的时候,内心一定向往,却常是阅读经典。诶,一说起经典我想很多书友都会犯迷糊:经典说起来我们知道是什么,但是具体来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那究竟什么才是经典?

很多人认为就是那些流传时间越长,他肯定就是经典了。比如说中国的《易经》、《论语》;西方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斐德罗》。

前一段时间,网上火爆的一篇文章叫做“复旦中文系教授写了“不必读”书单”,里面一反书单常态列举了很多“不必读”的书单。

虽然里面的观点需要辩证地全看,但他的书单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是不是流传的时间久,就一定是经典。的确时间是一个考量一本书是否为经典的参考,但也仅仅是一个考量的角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弟子规》,虽然说成书时间较为久远,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作品。并且采用《论语》这部儒家皇皇巨著中的“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延伸出来的作品。

流传了近400年,但它能称之为经典吗?并不能。

且不说现代人对它的误读,就连著书者,对《论语》也不求胜解。

首先“弟子”两个字,孔老夫子那时候弟子指代的人多为求学之人的称为,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学者称为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其次,孔子原话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在外端正品行。而弟子规摇身一变:首孝悌,次谨信。有了先后顺序。

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被简化为有余力,则学文。

原本是指端正自己品行,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而简化之后,就变成了有多余的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流传长久的书籍都能称为经典。甚至很多书籍也会让我们严重的误读经典,其实这也是次要的,最害怕就是扭曲我们的价值观。

— 02 —

前两年的国学热,断章取义地去曲解经典中的东西,比如:前两年什么女德班,全部都出来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课程内容就是刚才所讲的《弟子规》。

那既然如此,有这么多书,我们又改怎么判定一本书是不是经典。

那究竟什么是经典呢?经典其实有个这样的定义: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

注意没有时间长短,而是典范性、权威性,经过科学或者文化共同体共同认可的权威著作。

其实我们可以从人入手,比如说林语堂,他不仅撰写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哲学经典方面的作品,比如《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还将很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翻译成了英文传播海外。比如沈复的《浮生六记》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跟着这种公认的大师,虽然不一定能了解经典最基础的意思,却可以达到入门,并不会剑指偏锋,扭曲自己的价值观。

— 03 —

不过说到经典呀,很多朋友觉得入门应该非常难。不禁发出了一个疑问,我们什么时候接触经典比较合适?

我的回答依旧很和稀泥:什么时候都合适。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人并不比我们现在的人聪明。每家每户图书的选择量其实是很少的,因为印刷术的限制,哪怕是大户人家,也没有多少藏书。

小孩子从小开始就读那些跟生活语言不同的文言文。也都能接受,甚至比我们现在很多大人理解的都要深入。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经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抱着什么样的热情去接触它。

比如,开始接触能称得上经典的书,就是源自于好奇心。

大约高中时期,对中医比较感兴趣,就随便在书店买了一本关于中医的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从五行方面论述了中医运行的原理(虽然比较扯,但那时候我毕竟比较小嘛),顿时对五行感兴趣了。

那时候研究的较少,误以为五行八卦是一体的,就买了一本《易经》看,虽然那时候看不懂,但也坚持一点点看完了。

慢慢地打开了我阅读中国经典和历史的大门。

很多人说阅读经典可能没什么实际作用。没错,很多经典书籍并不能像实用类的工具书那样能够赋能于当下。

但是就像我在发刊词里说的一样:虽然,它们在长河中变得晦暗,但它们不动声响地激起波澜,直到生命的真谛如同一场洪流般,汹涌而来。

其实不然,大家应该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里面的虚竹在得到逍遥子全部的内功后,在刚开始的阶段,依然无所作为,甚至被人欺负。

可是在时间的磨练下,他因体内的内功与各家武学融会贯通,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其实我们阅读经典,就是修炼内功,在短暂的当下,可能无法显现神威,可是在不久的将来,你终将体验到,经典为你带来的益处。

— 04 —

其实经典也是在未来才能发挥作用,很多的时候也能赋能于当下。

比如宋朝的开国功臣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称号。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写文章遇见僵局的时候,不仅会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启发,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经典学习一些写作的底层逻辑。比如我特别推崇的《古文观止》中的一篇文章《尚德缓刑书》。

他的作者路温舒,就有着超高的情商和论文水平。当时是汉宣帝刚刚登基,权臣霍光当政,他这篇文章是抨击当时的刑法,也是抨击霍光的施政方略以及绝大多数的当权派。

却能运用高超的论文技巧,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仅完整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还做到了不得罪当权派,又讨好了皇帝和权臣,自己还升了官。

提到古文,大家可能都觉得《赤壁赋》、《过秦论》这样气势汹汹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但是我特别佩服这篇《尚德缓刑书》,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 总结 —

那阅读经典到底有什么用?

对我来说阅读经典能够让我们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又能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又一流的智慧。

好了,今天跟大家聊了很多理论上的东西,也算是对经典的入门级的理解。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1.并非时间久的都是经典;

2.阅读经典最好跟随大师的脚步,这样至少不会捡走偏锋;

3.经典不仅能作用于未来,同样也可以赋能于当下;

4.阅读经典能够让我们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又能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又一流的智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国歌的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800字 花作文500字 青岛景色作文 使我快乐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字 一次难忘的家长会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300 有关选择的作文素材 二年级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鼓浪屿的作文300字 春天写景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800字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作文 台儿庄古城作文300字 描写布达拉宫的作文 小事不小作文开头 保护环境的作文四百字 全国卷二语文作文 干农活作文400字 再给我一次机会作文 回味的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500字 我的学校作文700字 五年级作文漫画老师 绿水青山图作文 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