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关河南编导统考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1-29 04:25:01
相关推荐

月初,跟一位学生去看了昆曲《牡丹亭》,期间聊起曾经的往事。我只教过她四天,两天小班课纯聊天,两天集训课,因为一部影片勾起了我的回忆,还哭的稀里哗啦的。

她说,艺考经历的好多位老师,虽然我上课时间最短,印象最深刻,收获也最多。收获的并非是应对考试的东西,而是即便升入大学,很多理念依然受用。

从没想过教学,能在不经意间影响某个人那么长时间。

今年有学生问我,过几天去机构面试,应该怎样去准备。会想起毕业后从事几年艺考培训,期间经历了多次的自我否定,对教学,有很多次改变。

今年就来聊一聊教学方面的一些感想。

河南编导考试特点

河南编导考试分为统考和单招,单招又分省内设点和省外设点。

统考和单招的教学虽不能说完全不同,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难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统考的教学。

河南编导专业统考的难度是及其低的,尤其是跟周边省份山东、安徽、陕西的统考(联考)相比,难度非常非常低。很多文化课程度不错的考生裸考依然可以通过,甚至取得高分。

河南编导统考的专业性,如果10分满分的话,我只能给3分,不能再多了。文常偏重中外文学史,有关影视文常屈指可数,故事编写更像初中作为,新闻材料评述则像高中作文,唯一跟专业性相关的纪录片分析,还是问答形式,一般的考题还与专业无关……

常常戏言,编导统考应该让语文老师来教……

河南编导统考的低专业性导致在考前培训时在专业学习上有偏差。再加上河南很多考生主要目的就是统考(今年统考院校持续增加),导致在教学上更偏重统考。

教学的几点困惑

1、教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在思考。教的是什么,考试内容?考试技巧?还是其他方面?先解释以下几个困惑,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2、有没有必要把大学里的内容教给他们

自己也是机构培训后考大学,大一的时候好几位老师告诉我们,把机构里学的那些东西全忘掉(不知道同行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也问过大学招生老师,升入大学后让我们把学的东西全忘掉,那么招生时考察的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录取学生?

可惜,并没有得出如规章制度一般的答案。通过考试的选拔方式,但并非真的想通过考试来选拔。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单招考试中如果有面试的话为什么如此重要。有些院校直接通过面试就可以决定去留。笔试得出的是一个基础水平,面试更多的看感觉。这种感觉就像厨师做饭时不需要具体衡量放多少盐,而是随手一捏就是这么多,够了。这种感觉更像是一种经验。

那么在教学中,应对考大学,需要把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交给他们么?

需要,又不需要。

这个专业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是要教的,不需要的就是如何去转化。

这就是第三个问题——

3、艺术的独特性与高考的应试性

任何考试都有套路。高考的应试性决定了即便是艺术考试,也有一定的应对策略。这个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是可以让考生知道怎样去答题,甚至答题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在教学中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模板这种拔苗助长的效果,如果是在考试前可以起到助考的作用,如果实在初学阶段,拔苗助长的后果就是苗死了。在考生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困顿与这种模板所带来的便利性缺乏了自我意识的表达。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习很长时间的考生依然困惑于不会写故事不会写影评。即便你已经告诉他故事要制造矛盾、情节要曲折,影评应从人物、视听、主题等角度去写。

任何考试都是有答案的,不然怎么去评判。但有些考试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文常部分的考试,不管是单招还是统考,相对来说更具有答案的唯一性。其它方面,故事、影评类,很难说有唯一的答案。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常常被教导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做题的思路不是“我认为”,而是“我要答出出题人的认为”。

这种思维在编导考试中会成为羁绊。

有考生问,影评有没有答案。写影评需不需要考虑(迎合)导演的想法,要不要考虑改卷人的好恶。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答题模板(套路)的重要性。

有老师说,模板或者套路或许不会让考生得比较高的分数,但也不会得比较低的分数。

我认同这种观点。而且这种观点在河南编导统考中更试用。

不求最高分,只求不失分。

因为统考是按比例划分分数线的,只要能在前三分之一,就能过A段线,过A段线的一个条件就是文常不拉分,50分取得40以上就非常ok。

但这种方式不适合单招中的部分考试。

单招的比例特别小,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特别是故事影评之类较主观的题,必须在一两千份试卷中脱颖而出,才能有胜算。如果按照所谓的模板,必然失败。

4、模仿是出不了艺术家的。

达芬奇也是从画鸡蛋开始的,但他如果一直画鸡蛋是成不了达芬奇的。

教学的阶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人的经验是什么

第二层,我的经验是什么

第三层,你的经验是什么

前两层比较好教,照葫芦画瓢即可。难的是第三层,怎样激发出来学生的经验。

动笔之前先动脑,动脑要比动笔难。

以往的集训流程是这样的,时间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每天还有影评故事文常类作业,白天课堂上昏昏噩噩噩,一有空就提问文常,答不上来抄写几十遍。

集训二十天下来,别说学生类,老师也累。

去年的集训,早读凭自愿,9点12点,2点5点,一天6小时课程精力十足不睡觉,晚上两小时聊天谈心看电影或者做题,放学回家没作业。

集训二十天下来,学生类,老师也累。

为什么?上课六小时大脑再高速运转,一开始是他们跟上我的思路,后期是我得跟上他们的思路,毕竟人多力量大,学生的脑回路总比老师强。

每天不写不画不做笔记。这样的训练是有压力的,好在成绩都不错,即便是新生也达到了130分以上。

出分的那晚,学生说,老师你教的真好,没写没练也成绩。

我说,我有压力。

为什么会有压力?

一旦不出成绩,会被认为教学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即便如此,也可能被批评,如果早晚再用些时间,会不会更好。

早五晚十能不能出成绩不知道,但是如果不出成绩也会有理由,你看,都努力成这样了,还不出成绩,天不助我……

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第三个层次,你的经验是什么。

故事素材不是来源于故事会、小小说,而是你个人的经历。

电影的评价不是来源于范文,而是你的世界观

在上课时会提前告诉学生,每个人深处的环境不同、世界观不同,评价的角度也不同,自然观点也不同。我所表达的,只是基于我个人的情况所产生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我的课堂上,争辩是经常。求同存异。

5、回到第一个问题,教的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点,

其次是对于这些知识点,我的理解和看法是什么(特别是影视类,很多理论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是视听语言各门各派都不同,不同的教材翻译也不同,学生常常困惑不知道学哪个,他们习惯于高中课本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思维,不容易转变为一可以是一,也可以不是一的思维)

重点是启发出,你的理解和看法是什么。

最后一步最难,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也需要机缘。

杂想

曾经一位老师说,我们的工作是“改命”,改变他人的命数。

改的好不好,谁也不知道。好与不好,更无从评价。

基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我也变“坏”过。

曾经的理想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成才”,后来发现,或许考学并非为他成才的方式。

曾经想按部就班的教学,出成绩并非一时半会。启发他们的自我思考和学习意识更能出成绩,后来发现,教一些“模板套路”更能博得学生的喜欢。

现在自己开机构,就是想更够完全按照自我的教学方式来上课。

也希望真心培养每一位考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作文600 灯笼的作文 晴天作文 榴莲作文 温暖作文开头 考研小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作文题纲 英语招聘作文 泪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家乡 初中300字作文 我渴望作文 家规作文 成长作文400 熊猫英语作文 初中400字作文 背后的故事作文 300字作文小学生 火锅的作文 耐心作文 热点作文素材 生活作文300字 开心的事作文 可爱的人作文 遇见600字作文 作文摘抄大全 感谢你 作文 300个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