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他翻译的福克纳 影响了莫言的创作方向

2020-11-29 07:10:02
相关推荐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姚峥华

提起翻译家李文俊,我们马上会想到福克纳、卡夫卡、门罗……

对,他是卡夫卡《变形记》最早的中文译者,他翻译的《变形记》最初内部发表于1965年,后刊登在1979年《世界文学》复刊第一期上,有趣的是,当时“文革”结束不久,神州大地刚刚“打开门窗”,为发表顺利,他与编辑部还配发了一篇1万多字的批判卡夫卡的论文,“作为反面教材”。

▲李文俊(图/网络)

也是他第一个把福克纳介绍进来的。《福克纳评论集》由李文俊编译,1980年出版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表之后他觉得如果不完整地译介福克纳的作品,未免有贻人以本末倒置之讥。于是就译了《喧哗与骚动》,编译了《我弥留之际》,接着又译了《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随笔》《大森林》,后来又写了《福克纳评传》,《福克纳画传》,《福克纳神话》以及包含其他作家纪念福克纳的演说集子《威廉·福克纳》等。

所以,在中国,福克纳专家当李文俊先生莫属。福克纳某种意义上成了李文俊的标签。他甚至在翻译《押沙龙,押沙龙!》时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捡回一条命后,还开玩笑说,这不能完全怪福克纳。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诺奖之前,她的《熊从山那边过来》,还有《逃离》也最早由李文俊杰先生翻译介绍给读者的。

……

李文俊翻译的作品,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很多,如奥斯丁的《爱玛》,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塞林格的《九故事》……但他说,“我这一辈子翻译的东西不算多,加起来大概不超过400万字。”

掐指算来,1930年出生的李文俊先生,今年已经是88岁了。在这个米寿的年龄,他欣然出版了自己的翻译随笔和创作随笔集《故乡水》。在这本不算厚的小册子里,一位老翻译家大半个世纪的翻译生涯浓缩其中——这辈子,李文俊先生做的最专注的一件事,就是翻译。

▲《故乡水》,李文俊著(图/网络)

1

翻译中受前辈的影响及提携,与一些故友的真挚友情,这些有趣的译界往事,一一在书中展现。

先说汝龙先生。

李文俊说,这一生,他翻译了大量福克纳的作品,而由点带面,一网打尽的做法,则是受益于汝龙先生的影响。汝龙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翻译契诃夫时,小说集后边都要附上一些资料,这个做法深深启发了他。所以,在翻译福克纳过程中,他注意收集福克纳的书信、随笔和别人回忆与评论他的资料。后来任加拿大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去过加拿大三次,每次都泡在图书馆中,忙于收集福克纳的资料,错过了与门罗相见的机会。

▲汝龙先生(图/网络)

再说萧乾。

对于李文俊翻译的语言,有读者评价说有点杂,比如,作品中有时出现广东话,有时是上海闲话,有时甚至是北京土腔,面对这种声音,李文俊在书中交了底,说他是跟萧乾学的。

萧乾曾给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张谷若老先生译哈代时,“我”这个称呼用了山东话“俺”来代替,极其传神。他告诉李文俊,只要觉得合适,该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对所有方言全都来者不拒。方言里有些独特表现方式,妙不可言,光用普通话或是北京话,有时会使自己的文章缺少光彩。正是这个翻译理论,对李文俊的翻译和写作风格的形成影响至巨。

▲萧乾(图/网络)

还有钱锺书杨绛先生。

当年翻译《喧哗与骚动》时,李文俊曾为书中某句拉丁语引文请教钱锺书先生,钱先生说,福克纳的小说老实说是颇沉闷的,但是沉闷也有可敬佩之处。翻译恐怕吃力不讨好。你的勇气和耐心值得上帝保佑。

这句话的话外音很明显了,但李文俊年轻气盛,不信邪。他以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胆识,来形容自己当初选择福克纳的“壮举”。当年国内知道福克纳名字的人可谓“寥若晨星”, 所以,李文俊面临的将是一项甚为辛苦的工作。

▲钱钟书与杨绛(图/网络)

从1980年2月开译,一直到1982年6月全书译毕,《喧哗与骚动》用了他两年多的时间,书出版后,李文俊呈上请钱杨二老指正,钱先生回复说,承问道于盲,妄言妄语,何足挂齿。乃蒙序言中挂贱名,尤觉惭惶。

也因约稿的关系,李文俊与钱杨两先生走动较勤。听说杨绛在翻译《吉尔·布拉斯》,便登门约稿,并于1954年1月先在他所供职的《译文》杂志(后来的《世界文学》)分散发表。1956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能组到杨绛先生的译稿,至今想起来他还免不了小小得意。

再说说莫言。

翻译福克纳过程中,李文俊曾写过长文《一个人的天地》做为导读。据说这影响了莫言后来的创作方向。莫言正是看了这篇推介的文章,受到启发。想,既然福克纳可以通过自己家乡那枚小小的邮票,生发出一个自己的天地,那他也可以经由老家高密,生发出自己的“文学共和国”。

如此看来,文学的影响和传承,总在有序又不经意中进行。

2

在选择翻译的作品上,李文俊有自己的标准。

他坦言自己不喜欢看太高超的小说,不喜欢那些包含了比较复杂哲理的东西,看不懂。

“所以,我也就配看看门罗。”他说,类似的作家在英美文学中不罕见,比如美国的薇拉·凯瑟,他们可能不算第一流,但每个飞机场里都会摆放许多他们的书。这些作家不写太深刻的东西,甚至带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但如果小说太高深了,就看不到普通人的影子。”而他喜欢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他一直看好门罗,知道门罗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所以当别人请他翻译《逃离》,他一点也没犹豫就接下来了,此前还主动翻译过她的《熊从山那边过来》,发表在《世界文学》杂志上,并收入他的译文自选集中。

▲《逃离》,门罗著,李文俊译(图/网络)

在他眼里,门罗的小说不摆出高深莫测的样子,她善于刻画小人物,展现他们表面快乐、内心辛酸的形象。《逃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说走就走了,而母亲却不敢搬家,怕收不到孩子的来信,这种情感在古今往来都具有普遍性。

好玩的是,那一年门罗获诺奖后,24小时内李文俊竟接了100多个采访电话。也因为诺奖,作品《逃离》一下子加印了40万册。

这大概就是翻译的有趣之处吧。

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现在回过头想甘苦自知。

比如“文革”结束后不久,他还翻译过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译了几万字后才知道已经有出版社准备出版其他人的翻译作品,自己的译稿就此果断“搁浅”。

比如他翻译了《老人与海》,虽然它的中译本很多,张爱玲就译过,但她自己并不满意,说文里文气;余光中也翻译过,他自己也检讨是“戴了手套干的这活”。李文俊于是按自己想法重新翻译了一遍,没想到得到大部分读者的肯定,说比张爱玲译得好。听到这些表扬的话,他就特别高兴。

▲《老人与海》,海明威著,李文俊译(图/网络)

也因此,在翻译上,他特别愿意把文章译出巴赫的赋格调来,把文章译出美食的味道来,把文章译出奇光异彩的颜色来,甚至把文章译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风景来……

3

也可能是翻译的缘故,他受到国内外很多作家的影响,不单译风有自己的特色,笔风也俏皮有趣。

有人这么评价他的随笔,与翻译不同,不需要“带着镣铐跳舞”,他的散文“信笔”而作,在冷静中抒情,在洒脱中执著。

▲李文俊(图/网络)

在自我总结文章《我这一辈子》中,李文俊写道,他父亲祖籍是广东中山,他出生在上海,念的是复旦新闻系,所以《中山文艺家名典》中没有他,因北上工作,上海的外国文学界和母校的新闻系也没把他当嫡系子弟兵。这让他觉得自己像个没有影子的人。

所以,书名“故乡水”显得特别有意思,是一种无法寻找到故园的游子的心情。

一位年届九十的老翻译家,一本中西译著两栖的随笔。静静的文字,像极了我们坐在李文俊先生面前,聆听、聆听。那是一个不需要大道理,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安静世界。熨贴极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6-06 04:41べ_静ゞぜ[上海市网友]IP:3410796894
    莫言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受益匪浅。
    顶2踩0
  2. 2021-07-07 04:49雲曼姗[火星网友]IP:3409838842
    福克纳的书确实很有深度,翻译者不简单啊。
    顶36踩0
  3. 2020-08-07 04:57一马当先[浙江省网友]IP:3417282382
    这位翻译大神太厉害了,竟然能影响到莫言的创作方向!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真好作文 高考优秀满分作文 微笑作文450字 赞美学校的作文 点滴真情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400字 留住什么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 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静待花开作文 初二作文题目大全 状物作文400字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 饺子的做法作文 九年级作文800字 包容作文800字 写景作文开头和结尾 初中作文400字左右 青春的味道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 爬长城的作文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橘子洲头作文 一年级作文30字 红色革命作文 梅花的作文300字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500 珍惜当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