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020-11-29 14:20:01
相关推荐

虞世南

垂緌[1]饮清露[2],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3]秋风。

【作者】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书法拜智永和尚为师,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文章拜徐陵为师,为初唐“十八学士”之一。

虞世南书法

【注释】

[1]垂緌(ruí):古人帽子的帽缨结在颔下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2]清露:洁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品性高洁,喝露水而生。其实用针刺口器是吸食植物的汁液。小时候,抓住树上的蝉,养着玩的时候,喂食新鲜的嫩枝,比如柳树、杨树等。

[3]藉:借助。

【背景】

虞世南有一个哥哥虞世基,依附隋炀帝杨广,非常显贵,名重一时。虞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这首诗应当是作者托物言志,以蝉自喻。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蝉在树间餐风饮露的场景。“清露”点出蝉的品性之“清”之“洁”,居于高树之上,超凡脱俗,遗世独立。表面写蝉,实则写自己的身份和品格。虽然哥哥虞世基趋炎附势,但虞世南自己却洁身自爱。入唐后,深得唐太宗赏识,虽然身居高位,但清廉刚正,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这里的秋蝉,应该理解为初秋。到了深秋,气温下降,就变成“寒蝉”反而不响了。让人产生愁绪伤感,如柳永“寒蝉凄切”。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音之响之远。登高能望远,声音亦能传远。这里的“梧桐”指的是青桐树,而非如今常见的法国梧桐。在中国文化中,梧桐树也蕴含有高洁之意,《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古人弹奏的古琴,也以梧桐树为佳。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的孤独忧愁的象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蝉和梧桐的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倍增其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比兴的手法,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传,并非借助秋风之力,而是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自然而已。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物助力和社会渲染,也能声名远扬。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咏蝉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在历代咏蝉的诗作中,这首诗是最早的,也是格调最清雅的。

【今译】

高高的梧桐树上

甘甜的露汁泛着涟漪

细细品尝,沁人心脾

我要虔诚地歌唱

在这遗世独立的树枝

路过的秋风啊

你可知道

也许我的歌声

远方的人儿

早已听到

【英译】

TO THE CICADA

Though rising high,you drink but dew;

Yet your voice flows from sparse plane trees.

Far and wide there’s none but hears you;

You need no wings of autumn breeze.

虞世南这首诗可与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以及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一并参考阅读。从中可以看出人生态度的不同,即使是吟咏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兴味,这也是读诗的乐趣之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希望为题的作文600字 重拾忽略的美好作文 美丽的心灵作文300字 那截树枝作文600字 寒假计划英语作文50词 以升级为话题的作文 美丽的什么作文200字 myfamily英语作文60词 端午节的小作文二年级 94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的压岁钱作文400字 让我心生敬意作文800字 和家人一起劳动的作文 我学会了做饭作文200字 除夕之夜的作文300字 因为有爱作文4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600字 失败也美丽作文600字 什么游记作文500字 心灵的距离作文600字 母爱的力量作文6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怎么写 天宫庄园一日游作文 我为自己喝彩作文600字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 家爱的港湾作文600字 幸福就在身边作文800字 2017年安徽高考作文 我好难过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