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进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2020-11-29 18:00:01
相关推荐

江西山多水多,大约灵气也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遇到江西的山水,就幻化出大篇大篇的精彩华章。道家思想并不发源于江西,但这思想演变成为根深叶茂的信仰系统,指引大批修士付诸实践,则毫无疑问始于江西龙虎山。道教名山洞天,也以江西为最。佛教源于天竺,取道西域入华,至禅宗出现,才成为完全汉化的佛教;禅宗源于少林,六传乃至慧能、神秀,但一直到马祖道一来江西传出洪州禅一脉,禅宗才真正“一花开五叶”,进入五家七宗的黄金时代。

儒家自然也并不起源于江西,但有宋一代,江西文人士子集体呈上的绚烂演出,令文坛第一次有了以省份命名风格的必要。不过,文章毕竟还不是儒家精神的全部——1278年12月,当右丞相兼枢密使、庐陵人文天祥战败被捕,他的同窗写祭文促其速死,而其本人也誓言“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赴死的时候,江西儒者的精神世界才得到了最为全面的展露。更加意味深长的是,次年2月经广东崖山一战,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自尽,宋王朝彻底倾覆,中国的古典时代也宣告落幕——后人感叹:崖山之后无中国。但,对于江西来说,这却不是信仰在本省最后一次焕发魔力。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行动,两个月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这在共产主义信仰的中国传播历程中,当然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事实上,尽管有儒道释历时千年的异彩纷呈,“红色旅游”才是江西旅游业最大的金字招牌。

进入21世纪,中国人与古典时代的距离又更遥远了些。如今的仁人志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中国人信仰缺失。而且诸多社会问题似都与此有关。古人说礼失求诸野。如果信仰失去了,又该求诸何方呢?不过我觉得信仰其实并未失去,也不可能失去,只不过风水轮流转,如今中国当红的第一大教,乃是马克思当年大力批判过的商品拜物教。

江西,春秋属吴地,战国属楚地,秦为九江郡,汉为豫章郡。汉代的豫章辖区与后来的江西省大致相当。历南北朝至唐代,江西人文一直在深蕴厚蓄之中。宋代以来,江西人文蔚起、名人辈出。江西繁荣发达的古代文化,至少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文章节义之乡;二是禅宗的腹地;三是心学(理学)的心脏地带;四是诗人与词客的沃土;五为道教的重镇;六为经济与治术之地。

就文学而言,江西可谓“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所说:“我国里头四川和江西,向来是产生大文学家的所在。”到宋代,江西文学如日中天,进入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三百年内,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英才荟萃,名家辈出,如群星璀璨,光耀中华,其壮观景象,至今仍令人们景仰和惊叹不已。

纵观两宋文坛,在作家数量上,江西籍的最多;从作家队伍素质上看,江西作家中既不乏众体皆备、声名显赫的大家巨擎,也不乏独擅一体、技压群芳的名家高手;从两宋文学的历程看,由首开风气到蔚成大观,由中兴再起到傲然殿后,皆有江西作家之卓著勋绩;从宋代文学诗歌、词章、散文三个主要领域看,江西作家都大有可书之笔。元代文学以曲著称,而江西文学家秉承前代之余烈,在传统诗文方面仍独占鳌头,元诗四大家中,江西就有虞集、范椁、揭傒斯,占了三大家。明代汤显祖的戏曲影响巨大。但总的来说,明清两代江西文学的影响不如宋元,江西文学的高峰渐次退潮。

就思想文化而言,宋元明三朝江西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他省少见其比。以宋代而论,欧阳修直承韩愈,著《本论》发道学之端;刘敞经学独步一时。李觏著《周礼致太平论》于先,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荆公淮南杂说初出,见者以为孟子”。周敦颐长期在江西为官,晚年寓居九江,其学术流传自庐山濂溪而始。南宋朱熹发明二程、横渠之说,俨然为一代儒学宗主。陆九渊得学孟子,与朱熹二分天下,挺立卓越。元代吴澄是一思想大家。而明代江西思想学术之盛,人物之多,更超越宋代。明初吴与弼、胡居仁学术之精,举世公认。而浙中王阳明倡致良知学后,江右王门成为其学术的主流。黄宗羲《明儒学案》里,王门学案,江西独占其九,人数达三十二人,浙中才占其五,江西学术在全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唐宋以来,江西佛、道之盛,大德大师历代涌现,蔚为大观。

首先,江西是禅宗的发祥地。从青原行思、马祖道一、百丈怀海以下,到沩仰宗、曹洞宗和临济下杨歧、黄龙二系的列列龙象大德,可谓精光奇彩,美不胜收。禅史所称“马祖建丛林,百丈定清规”,指的就是赣西北丛林密集的禅宗基地。纵观从行思、怀让到五宗鼎立的二百年间禅宗史,可以说禅宗的全部繁荣过程,其根源都离不开江西。作为宗派,洪州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黄龙派、杨歧派,都有祖庭祖塔在江西。

其次,江西道教源远流长,教派叠起,高道辈出,影响很大,在中国道教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江南占有主导地位。现存道教分为正一派与全真派两大派别。正一派之源即在江西龙虎山,此为世人所公认。从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在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到江西龙虎山等地从事创教活动之后,江西有组织的道教开始发端,龙虎山遂成为道教发源地。此后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扶植和利用下,江西道教各门派逐渐得到发展,特别是唐、宋、元、明时期达到了鼎盛。

在落实层面,从主观的道德实践,成圣成贤,到客观层面的典章制度,开物成务,江西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前者如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举凡田赋、盐铁、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礼乐、名刑、经籍、封建、天文、物异、舆地、四夷等有关定国安邦之事,都一一通考,以备治国之用。后者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知识技能之便利,是事关“利民用、厚民生”的百科全书。

江西古代文化的繁荣与这一历史时期江西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关。当由南海入中原的通道,即由梅岭而直下赣江水道的所谓使节之路,这一交通大动脉贯通后,触发了赣江流域的地气、人气和文气。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进步,江西得以用更快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全国交流,众多的达官显要和文化名流频繁地进出江西,而江西学子们也纷纷走出江西,游学游宦,对促进江西文化发展和江西文人成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现代学者徐复观说:“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世的性格”,“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不假藉神话、迷信的力量,使每一个人,能在自己一念自觉之间,即可于现实世界中生稳根、站稳脚;并凭人类自觉之力,可以解决人类自身的矛盾,及由此矛盾所产生的危机——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历史的意义,同时也有现代的、将来的意义。”江西文化是中国文化长河的重要支流,其辉煌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大放异彩,影响深远。

朱熹曾经论及江西人、江西文化,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是“志大”,即志向高远,有建立体系的气魄;第二是“耻于人同”,即江西的文化不喜欢依附他人,勇于建立有创新意义的新说;第三是“坚执”,即敢于坚持自己的学说,不轻易随时风而变,也不因有人批评而动摇;第四是“秀而能文”,就是文采飞扬,富于雄辩,文章出色。朱子所言,对今天江西的文化建设、对江西文化人的追求仍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考察江西文化和地域的关系,我们看到,从先秦时代以来,江西文化与中原的交流与传播已经展开,江西文化虽灿烂于宋明,但肇始于汉代。东汉“下陈蕃之榻”的徐孺子,是豫章高士,名显一时。而东晋陶渊明,则是江西古代文化的一座奇峰。

轴心时代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孤立地发展自己,江西也不例外。赣江水道连接南北虽为江西文化与外界的互动提供了便利,但总体而言,江西半封闭的地域特征仍很明显,这使得江西文化传统和氛围得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宋元明时期的五六百年间,为什么只在江西出现这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为什么江西文化得到如此繁荣的发展,不能说和江西的风土人情、文化环境没有关系。

江西自宋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江西文化名流巨擘的优秀成果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江西现代文化的丰富资源。深入盘点、整理、发掘这些文化资源,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联与互动,从而为振兴当代江西文化寻找支点和依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