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8最大谎言破灭:上了大学才发现根本毕不了业

2020-11-29 22:30:01
相关推荐

图片来源:全景网

“原本打算先上完大学,没想到先被大学给上了。”网友调侃中带着一丝无奈。

大学的天,2018年突变,各种各样的“威胁”,让学生毕不了业。

眼下,大学生一脸懵逼:不是说上大学就跟玩儿似的么?

学生嘛,学业为主,成绩不过关,毕业老大难。

2018年云南大学共有4119名毕业生,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还有6名学生被要求退学。

云南大学还要求,学生总平均分必须达到70分,才能拿到学位证。大学,已不再是60分万岁了。

纵使毕业了,也不见得就能拿到该有的学历,不少大学生享受了本科的待遇,最后却拿着大专的文凭。

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985本科淘汰成了专科。这源于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7月20日出台的一项新政,自2018年起施行。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毕业时卡人也就罢了,平时放松放纵放浪一点可不可以?哭到绝望。

上了12年的语文课,大学生还被逼着写作文,谁让写论文时逻辑不通、复制粘贴、东抄西抄。

2018年秋季入学的清华大学新生,面临首次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大学写作》课程也正式开讲,被教务处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通识课程。

不上行不行呢?对不起,这些都是自带学分的必修课程,不学完毕不了业。

图片来源:浙江农林大学微信公众号

跨过了写作这道坎,又一座大山——体育课轰然压顶。

学生如果体测不合格,安庆师范大学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跑步、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都能挂掉一批学生。

这是动真格的。安庆师范大学官方微博称,不信,明年6月见分晓。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大学四年严格的不仅仅是学业,生活管理也是事无巨细。

酒是放松神器,学生一上大学,全面解禁。然而多所高校的“禁酒令”,在2018年接连上热搜。

西安翻译学院不仅禁止学生在校内喝酒,而且校外喝酒也被禁止。学校不仅在校门口设门卫检查,周末或节假日还会不定期到街道巡查,带回那些醉酒的学生。

永远不要低估大学禁酒的决心。在西安翻译学院的校规里,还清楚载明了“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的条例,喝酒是真有可能毕不了业。

图片提供:西安翻译学院

禁酒还只是冰山一角,南国的深圳大学有给家长寄成绩单的王炸操作,北国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则有封寝室不让学生睡懒觉的大招……

盘点2018年的案例,就到这吧,反正也说不完。

都说忍一忍,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现在来看,真是信了个邪。

时间倒推几年,躺着上完大学。

大学时班里有个哥么,整天宅在宿舍通宵打魔兽,也不来上课,各科成绩红灯高挂,辅导员不来劝学,也不来劝退。

临到补考,和哥么一样挂科的同学们,早早就拿到了试卷答案。对他们来说,能毕业就行,反正又不争什么奖学金。

那时候上大学,写论文还是一件挺水的事儿。

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一夜速成。2014年《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那些年的大学操场,跑步的都是附近小区的大爷,大学生都在宿舍蜗居。

男生别说跑1000米了,去食堂打个饭都觉得远,这门“带饭”的技能同样被运用到“代测”上,花上几顿饭钱,就有人帮你去跑1000米。

没人代测也没关系,学校测试时大都睁只眼闭只眼能放即放,1000米测试“走下来”,照样合格。

那时候的大学理想,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喝酒喝到胃抽筋,学校不会管,家长也不知情。

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8年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话了: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通知》,要求淘汰掉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水课”,并取消“清考”制度。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2018年11月1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教育部表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

不过,教育部的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对周刊君表示质疑。

葛剑雄分析,教育部能管的是教育部直属的那些高校,其它大量高校都是归地方政府管的,而且,大学招生、毕业、就业不是高校自己就可以决定的,很多都要受到社会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引领,所以教育部未必能够真正落实下去。

葛剑雄说,“教育部这几年好多事情有头无尾无疾而终,所以大家先看看明年的情况再说。”

此外,各大高校能否合理地将政策落地,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也给周刊君画了一个问号。

史静寰说,“高校急于应付,而且习惯了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方式,上面一说加速,马上增加课时量,一说严格要求,马上整齐划一。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理解。”

史静寰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太快,规模太大,导致学生的异质性或者说多样性增强。管理其实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学校在面临比较复杂的多样性时,显然缺乏足够的准备,只好采取单一化、特别简单粗暴、或者几乎不用太过脑子的方法。

再者,真正承受这个转变重量的,其实是大学生。大学生既然承受重量,大学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李江跟周刊君表示,如果要严的话,方向应该是朝向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不应该像高中那样唯分数论,也不该是中小学教育模式的延续。

大学生快活的日子,真的会一去不复返。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俞杨

值班编辑:张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自己的作文3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第一次坐飞机作文 我的一片天空作文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 热爱生命作文 关于雷锋的作文 我很重要作文 乐在其中作文 吹泡泡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 写一个人的作文 自我介绍的作文 作文400字大全 长城的作文 大海的作文 烦恼的作文 榜样 作文 启示作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三年级 新年趣事作文 作文培训 美丽的校园三年级作文300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西红柿炒鸡蛋作文 写成长的作文 绿色环保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人 得与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