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脱贫答卷写奇迹——黔西南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11-30 03:30:02
相关推荐

秋高气爽时节,在晴隆阿妹戚托小镇、册亨高洛新区、义龙新区大龙潭社区等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新市民们在干净整洁的小区里拉家常、谈变化,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独具特色的民居。

晴隆阿妹戚托小镇扶贫车间内工人们赶制服装。

安龙搬迁群众正给香菇菌棒开袋。为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黔西南州把“后半篇文章”写在群众心坎上,始终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来统筹、部署、推进,全州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六个坚持”开展工作,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好新市民计划,配套制定“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发展、就业创业、卫生健康、资源权益、政策措施、兜底保障、社会治理、政策宣传、智慧金州服务、社区党建”等13项推进措施,构建起“1+13”的政策体系,确保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立足实际 规划引领黔西南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是贵州石漠化等级程度最为严重、代表性最强、综合治理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中喀斯特出露面积60.3%,其中石漠化、潜在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喀斯特面积的49.7%和20.9%,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州内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石漠化严重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群众斩断穷根、实现脱贫致富的最好选择。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757人),占该州常住人口的12%,贫困人口超过2015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2,涉及2362个自然村寨整体搬迁,既有搬迁规模大、贫困覆盖面广的客观实际,又有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跨县行政区域搬迁的显著特点。为此,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谋划、精心部署、精准施策、全力推动,不仅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更是作为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为一体的社会重建系统工程来抓。

兴仁市在水一方社区新市民干净整洁的新家。为确保搬迁群众顺利搬迁,实现“快融入”,黔西南州强化机制保障,从政策设计层面做好统筹,确保工作目标实现。主要分三个时间段:一是2017年,黔西南州为做好搬迁后续发展工作,制定出台了《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试行)》,将迁出地资源盘活、安置地管理治理、公共服务、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组织建设等纳入重点统筹、推进落实,全面保障搬迁入住群众“稳得住、能脱贫”。二是2018年,黔西南州研究出台了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发展、就业创业、卫生健康、资源权益、政策措施、兜底保障、社会治理、政策宣传、智慧金州服务、社区党建等13项推进措施,使整个后续扶持发展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具体、更易于操作。三是2019年6月,黔西南州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338506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为全面深入做好搬迁后续发展工作,该州以省委、省政府“五个体系”建设要求为统筹,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进一步细化搬后“稳得住、能脱贫”保障工作,明确100项具体工作,以搬迁安置居住区为单元,逐一抓落实,确保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脱贫”。健全体系 规范管理新市民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黔西南州坚持实施新区规划统筹计划、新居建设统筹计划、管理治理统筹计划等“10个统筹计划”,并制定规划建设推进措施、产业发展推进措施等13个方面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新市民计划全面、深入实施。规划建设推进措施。建立“三合一”联合审查制度,制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暨绿色小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完善新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用好用足增减挂钩政策,创新筹集新居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创新建立新居住区用工企业为新市民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产业发展推进措施。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开展经营权、林权、使用权流转交易。创新金融服务,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农村抵押贷款模式和开发金融产品。文化旅游推进措施。在每一个新居住区规划建设一个文化服务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室(场)、一个乡愁艺术馆。扶持开发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一个文化旅游商品购物点,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教育推进措施。在每个安置点新(改扩)建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确保有入园需求的新市民幼儿入园全覆盖。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完善新市民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县县职校”全覆盖。就业创业推进措施。精准实施新市民劳动力全员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卫生健康推进措施。在每个新市民居住区实现新市民居住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诊疗信息化系统、计划生育家庭服务中心全覆盖。资源权益推进措施。建立州、县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和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林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大力推广政策性森林保险,推广“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模式。政策推进措施。按照“编随事走”原则,新市民搬出县按比例划转教师、医疗卫生等事业编制到新居住区所属的县(市)、义龙新区。兜底保障推进措施。对搬迁群众符合农转城条件、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100%纳入安置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年度限额提高到3万元。对建档立卡中的低保对象,民政部门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资助参加医疗保险。社会治理推进措施。积极推进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室建设,为每栋楼配备1名楼长,每个单元配备1名单元长;构建完善新市民居住区技术防控网络,提升新市民居住区技防水平;建立新市民居住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帮助新市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政策宣传推动措施。建立安置新区新市民讲习所,开展主题讲习行动。在安置新区开展“文明家庭”等系列评比活动,提升新市民的文明意识,推动创建和谐安置新区。智慧金州服务推进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为新市民法律咨询、投诉举报、公共事务办理等便民服务事项提供技术支持,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社区党建推进措施。优化新市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地建立新市民社区流动党组织,设立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组织,统筹推进新市民社区组织建设全覆盖。安居乐业 人民幸福前不久,搬迁群众李显英参加完黔西南州“教育+人社+住建”培训,成为兴义金州体育城B6组团项目工地一名熟练的电梯操作工。“工作难度不大,月收入有2000余元,很满意。”李显英告诉笔者,培训期间学到了很多技能,都在工作中用得上。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创新开展“党建+”“人社+”、创新设置“十员”岗等抓好未脱贫未就业劳动力充分就业工作,全力打好就业脱贫攻坚战。通过实施“人社+教育+N”就业培训模式,黔西南把全州职业院校作为全员培训主渠道,统筹协调办学资源,将人社以及行业部门的政策、资金等优势聚合起来,全面精准抓好脱贫攻坚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家庭就业全覆盖。今年1至5月,已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6.6万人、新市民就业创业9.5万人。据了解,黔西南州以构建平台为载体,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和新市民计划,全面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主要构建“五个平台”:建设保障平台。优先抓好群众关心、最急需的教育、医疗、基本生活等保障落实,确保群众搬迁后“稳得住”。截至目前,新(改扩)建公办学校及幼儿园143所,建成医疗卫生机构63个,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学就医得到全面落实;建立了城乡基本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迁出、迁入接转衔接机制,已搬迁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74891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01人,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共纳入安置地城市低保12113户36885人。建设就业平台。将就业作为后续重点攻坚工作,统筹采取扶持措施,完善就业保障平台建设,确保实现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截至目前,在搬迁安置新市民居住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36个,实施搬迁对象培训1039场(次)53240人(次),开展就业援助3065户7690人,累计实现就业11.15万人。建设融入平台。以思想融入为核心,抓好搬迁后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新旧房屋对比照片悬挂为载体,推进开展感恩教育。住新居、感党恩、跟党走深入人心。精准保障后续扶持,对7.48万搬迁新市民全部实行信息挂牌,确保帮扶落实。截至目前,保障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配套建设文体活动中心32个、民族文化纪念馆23个,组建文体活动队伍60支,开展新市民讲习活动293场(次),多层次满足搬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区治理平台。优先抓好治理组织体系建设,确保机制设置、管理服务到位。共组建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居委会67个,居民小组339个,建成社区警务室36个,配备专职民警37人、辅警73人、警务助理67人、楼长288人、单元长422人。建设党建平台。坚持党建先行,加强搬迁安置新市民居住区党组织体系建设。采取单独建、流动建、联合建等方式推进36个居住区68个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在搬迁人数1万人以上的20个新市民居住区38个集中安置点成立15个街道党工委,其他16个居住区30个安置点纳入安置地所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统一管理,结合居住区党员分布等情况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等基层党组织80个。已选优配强新市民社区“两委”干部206人,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95人。 如今,该州33.85万新市民正乐享新生活,与其他广大群众一起信心百倍地走在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的道路上。

作者文/刘义

图/刘义 王国义

见习编辑 骆航念

编审 李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