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果说诗人杜牧是位萝莉控 你相信吗?

2020-11-30 05:10:01
相关推荐

当你诵读“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朝四百八十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这些诗句的时候,如果有人对你说:作者杜牧其实是个风流成性的诗人,他非常喜欢年轻漂亮的小女孩,是个萝莉控,你相信吗?

还是先从扬州说起。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三十一岁的杜牧投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在其幕府中担任掌书记。因此,杜牧第一次来到了扬州。扬州好美好繁华,杜牧一来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杜牧爱扬州的白天,更爱扬州的夜晚。向晚时分,扬州城内的灯光,次第亮了起来。最让杜牧心摇神荡的,应数那些宣示著欲望的“青楼之光”了:“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每一个夜晚,杜牧都会换上便服,奔上那灯光映照下的“仙境”,如鱼得水,纵情寻欢。

他是一个美男子,身上又散发着一股公子哥儿的富贵气息,在风月场自然是很受欢迎的。杜牧在挥霍中享受着,在享受中挥霍著,红唇,细腰,媚眼,曼舞,甜言,娇喘……一如浪里白条,在欲海情波中浮沉翻滚,欲罢不能,流连忘返。有时候,杜牧还会与那个叫韩绰的判官一块去寻欢,韩绰不仅擅长与女子们调笑,还经常教她们吹箫。

愉快总是那么快,一晃就到第三个年头。要回京城了,临别,杜牧用两首诗跟最中意的女孩道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一》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其二》

夸人家年轻又好看,又借蜡烛流泪说自己实在不舍离开。不舍,也许是真,但离开,却真的是真的。杜牧离开扬州后,还不忘那个曾经一起“作战”的判官韩绰,回味着曾经一同历经的一幕幕,便忍不住给人家赠诗一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回到京城长安,杜牧的身份成了监察御史,他看到宫中形势太复杂,于是就要求分司东都,去了洛阳。

到洛阳,他偶然间在街头发现一个卖酒的女子,仔细一辨认,原是旧日相识──张好好。

杜牧是在大和四年(公元八三○年)于宣州认识张好好的。当时,他还是宣歙观察史沈传师幕中的推官,张好好则是沈幕中的歌伎。张好好当年只有十三岁,能歌善舞,容貌姣好,杜牧一见到她就喜欢得不行,还写了首《赠沈学士张歌人》夸人家: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旆悬。凭君更一醉,家在杜陵边。

自然,杜牧从心里想和张好好演上一出爱情故事,可是,他这一愿望最终落空了,因为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喜欢张好好,并很快将其纳为侍妾。杜牧得到的只有失望。

没想到五年后会在洛阳见到张好好,更没想到张好好会沦落到街头卖酒的地步。一番交谈后,杜牧自是感慨万分,最后给张好好赠送了一首《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曾经暗恋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杜牧却没有把她带回家。

张好好成了过时的风景,杜牧开始寻找新的景点。听说在洛阳闲居的李司徒家中歌女最多,杜牧就想去开开眼。但因他是御史台官员,李司徒即使宴请朝官也不敢邀请他。杜牧便派人去暗示李司徒:但邀无妨。

被邀赴宴后,杜牧始终没有收敛,还公然点名要见名叫“紫云”的姑娘,紫云到他面前,他还赠诗一首呢: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其现场表现真的令人咋舌。

三十五岁时,杜牧第二次来到扬州。这次来不是为了风花雪月,而是为照顾他那个患了严重眼疾的弟弟杜?。四十岁时,杜牧第三次来到扬州。这次来,他已没有了之前的任性放诞,更多的是故地重游后的感慨──《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有点自嘲,又有些惆怅,杜牧是要悔改了吗?

四十二岁,杜牧来到池州刺史任上。在这期间,他旧病复发,又和一程姓年轻女子好上,还弄大了对方的肚子。因担心老婆裴氏吃醋,所以杜牧不能将程某纳为妾,可他又希望程某生下的孩子姓杜,怎么办呢?最后他想了个办法:安排程某嫁给一个叫杜筠的男人。

程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杜荀鹤。杜荀鹤长大后,也成了一个著名诗人,这是后话了。

六年后,杜牧升为吏部员外郎,可他在这个位子上只干了一年,就自请外任,到湖州当了刺史。

来这湖州,杜牧还想了却一个心愿。因为在十四年前,他曾来过湖州一次,在时任刺史举办的一次大型活动上,他看上了观众群里一个十二、三岁的漂亮女孩。

当时,杜牧就跟女孩的母亲说要娶她女儿。那母亲觉得自己女儿太小了,就没同意。杜牧就说:“十年后,我会来这做官,到时再娶你女儿。十年之内我要不来,你女儿便可嫁人。”承诺完,还交了礼金。

这次来做湖州刺史,杜牧没忘兑现承诺。可一见面,那女子不仅已经嫁人,而且还有两个孩子。杜牧问女子为何不守信,女子反问:你不说十年为期吗?你要是一直不来,我该怎么办?

杜牧无话可说。花已落,种已结,别再多想了,写首《叹花》安慰一下自己吧: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写到这里,再将时光回溯一下。那年,三十一岁的杜牧由宣州赶赴扬州的途中,在金陵遇到那个名叫杜秋娘的女人,看到原本风华绝代,而今却年老且穷的一代歌女,杜牧深感岁月无情,人事沧桑,于是满怀同情地写下〈杜秋娘〉这首长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杜秋娘曾唱过一首《金缕衣》,歌词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歌,是不是在那时就唱到杜牧心坎里去了呢?

实际上,杜牧并不是一味地轻浮浪漫,他也有担当的一面,是个内心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诗,叫《读韩杜集》: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解合续弦胶。

诗意是:在愁闷时,诵读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文章。那舒爽的感觉,就如仙女麻姑用指尖搔痒处。可如今还有谁能得到杜诗韩笔的精髓呢?恐怕已经没人能像他们那样,以独有的才情和思想写出史诗般的杰作了。

杜甫和韩愈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都敢于正视黑暗,抨击时弊,期望国家重新走向复兴。杜牧也是如此。杜甫是“大杜”,他是“小杜”。在《读韩杜集》中,杜牧强调了“愁来读”,到底愁什么?“痒处搔”的“痒”又是指什么?这就要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杜牧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三年),死于宣宗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在五十年的岁月里,德宗、顺宗、宪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先后上台执政,尽管文宗、武宗、宣宗诸帝想方设法挽救国运,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吐蕃犯边等乱像还是愈演愈烈,大唐眼见国势已去,积重难返。

杜牧生于官宦之家,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受家风熏染,自幼就学会了写诗作文。及至成年后,他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宫廷和整个社会。杜牧二十岁左右,两个大昏君先后坐上了龙椅。

先是穆宗李恒:这个昏庸的家伙只知道整日游乐,看戏、打马球,朝政全部交给宰相打理,宫斗和边患一概不问。再是敬宗李湛,这位比他爹李恒还会玩:政事扔一边,他自己则全身心投入龙舟、百戏(乐舞杂技的总称)、马球等各类游戏中,晚上除宴饮歌舞,与妃嫔宫娥在床笫纠缠外,有时还会带侍从去宫外捉狐狸玩,还曾带著千余人去水塘抓鱼。且经常大兴土木,修建各类娱乐场所,弄得宫廷上下怨声连天。

杜牧耳闻目睹了这一切,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才子,他岂能选择袖手旁观?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八二五年),杜牧那篇借古讽今的《阿房宫赋》便横空出世了。阿房宫再雄伟,再壮观,但反抗者只需点一把火,就能使它很快化为一片焦土。如今的统治者,难道不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吗?

因此,杜牧在文末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谓用心良苦。

二十三岁就有这样的见识和眼界,的确令人惊叹,何况写得又是如此文采飞扬呢?

因此《阿房宫赋》一面世,众多文士便争相传阅,最后传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手上。吴武陵一读,自然是击节赞叹,直夸杜牧是个难得的人才。

大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杜牧参加完进士考试后,吴武陵便去找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直接向其推荐杜牧,还当面读了《阿房宫赋》。读完,吴武陵要求崔郾让杜牧当状元。崔郾说状元已安排他人了,吴武陵就要求定杜牧第五名及第。在吴武陵的极力争取下,杜牧最终上榜,随后又及时参加制举考试,也是如愿登科。接着,杜牧就入官场了。

总的来说,杜牧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从二十六岁到生命终结的五十岁,二十多年间由弘文馆的从九品小校书郎,一直升至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但这“顺”中也有许多让人郁闷的结,比如那个叫杜悰的堂兄,就因为当了驸马爷,二十多岁便被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还兼任殿中少监、驸马都尉都职。杜牧与他一比,心里能平衡吗?

还有,杜牧当官之时,也正是牛李两党争得你死我活之时。杜牧投靠的是牛党头子牛僧儒。牛党得势,他跟着得意,牛党失势,他也随之失意。你看,牛僧儒任淮南节度使时,杜牧便跟去做掌书记,在扬州的日子,简直是在欲海里冲浪,人家牛老板还暗中派人保护他的安全。

当武宗即位,李党掌权时,杜牧便被调到偏远的黄州当刺史了。直到宣宗上台,牛党重新归位,杜牧才被召进京,得以重用。杜牧虽是宰相之后,但他却不是倚势弄权的人,也相对耿直,又不屑于官场争斗,所以常常会陷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朝中的问题那么多,盛世图景越来越远,这难免会使杜枚时常陷入忧愁之中。《阿房宫赋》中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对于建筑来说,这是一种技巧,一种美;而对于人来说,则是残酷而无奈的现实了。有时,杜牧就想用诗来警醒一下当世的统治者。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过勤政楼》──唐玄宗曾专门建造勤政楼,还定了“千秋节”,可如今不都成了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吃上新鲜荔枝,不惜劳民伤财,是一国之君该做的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达官显贵们却还陶醉于歌舞升平,怎能不让人心生担忧?

杜牧有想法,也总能以独到的视角来咏史,比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之所以能战胜曹军,取得胜利,还不是东风的作用?又如〈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战败,为了面子就自杀了。要是能包羞忍耻,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那天下不定是谁的呢!

杜牧在黄州时,曾写过一篇兵法研读心得给宰相李德裕,想获赏识,结果未能如愿。由此可见,他写《赤壁》和《题乌江亭》是不是想曲折地表达胸中不平呢?杜牧还写有《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中一首是: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满塘荷叶被北风吹得翻卷起来,相偎相依的荷叶,也似乎满怀“恨”意。是荷叶在恨吗?分明是志不得酬的诗人在诉说心中哀愁。那愁也是一种痒,一种发乎内心的、难以抑制的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就如那个宫女一样,杜牧心中的孤独和凄凉,只有本人最清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