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秦岭人文故事|人生得欢当作乐 饮酒食肉聚比邻——寻访雅集者

2020-11-30 05:50:01
相关推荐

山村的社会结构,是一个熟人社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大家知根知底,熟知对方三代以上的家族史。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富者与贫者,不可能完全切割,他们总在某些事上藕断丝连。

因为相互之间非常熟悉,又彼此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发生在山村里细枝末节的各类活动,总会有着特别的含义和作用,譬如聚餐,尤其是逢年过节时的各种大小聚会。

这种以吃喝为主要形态的社会交往,可以拉近一个小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就像润滑剂一样,可以让这个结构运转平稳、无缝衔接。

从小寺沟沟垴往下走,由里向外离开这条山沟的时候,我们在一个院子里,看到了一场自发进行的聚会,聚会平静无声,却暖意融融,充满了乡情乡谊、乡韵乡味。

- 1 -

眼前这个山洼洼,是小寺沟水泥道路的尽头,也是村中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所谓人口稠密,其实只是相对而言。

整整一条小寺沟,总共也就80多户人家,而且还包括前面已经写过的小黑沟、大黑沟、阳坡凹、龚家凹等好几个小地方。所以,人口又能稠密到哪里去呢?

此刻,小寺沟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正杂糅着这个山村全部的元素,由近及远分别是:

一块巴掌大的翻耕过的土地,旁边还扎着篱笆;一栋老式的烤烟烘房,肯定已经废弃;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必是开回家来过年的。

除了土地、烘房、小车之外,还有四五栋新房子,那是最近几年才建起来的小平房,都是二层高,看来这四五户人家,必定相对富裕一些。

画面中其实还有一样东西,但它们几乎被人遗忘掉的,那就是七八棵二三十米高的核桃树,实际上它们才是这个村庄最老的居民。

其中一栋新房子门口,站着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姑娘。

穿粉红色外套的小姑娘,十分腼腆,看见我们后,不好意思地端着纸杯准备离开,而另一个穿黑色外套的小姑娘,则十分大方,笑着喊了一声:“他们是拍照的!”

她这一声喊,惹得两个老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我回答她说,我给你拍一张照片?然后她把手放在嘴边,对着镜头灿烂地笑了。

- 2 -

小寺沟网友终南散人给我说,自从我开始更新小寺沟的这些文章以来,他们小寺沟老乡群里都在转发,好些人看完后都特别感慨。

我不是专职记者,也不是职业作家,我只是出于爱好,把我行走寻访过的秦岭山村,都用图片和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为小山村修志,为大时代留影,为普通人作文!

这些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画面,在小寺沟乡亲们眼里,这样的场景自古至今一直如此,无需记录。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行走者来说,也许一辈子只会走这一次,所以总想着多拍几张。如果许多年过去之后,小寺沟的某个乡亲想家了,想看看这些照片,我留下了285张。

迎面走来两个年轻人,看样子像是当地人,但明显没有长住于此。等他们走过了,我扭头拍下了他俩的背影。

对于这两个年轻人来说,小寺沟是他们的老家,但已经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记忆。越是年轻,我们越觉得生养自己的地方不值得一提,只有等年纪稍微大一点了,才会怀念来路如此温暖。

- 3 -

路过这一户人家时,原本以为主人会在家,没想到这里同样空无一人。时间已经是当天16时8分,太阳已经向西落下,阳光将右下方的老式烘房,切割成了一明一暗两个三角形。

也许,只有我这样有轻微强迫症的人才会注意到,那是一个老式烘房。更因为本科学工科的缘故,还会留意到烘房的墙上,被阳光切割出了一明一暗两个三角形。

如果你眼睛够尖,其实还会看到暗三角的地方,悬挂着一只刚刚宰杀后的土鸡。如果没有猜错,这只刚拔掉毛的鸡,即将成为餐桌上的一盘菜,或者炖锅里的一锅汤。

顺着往右看,在明三角的地方,是两块已经涂上盐和各种香料的腊肉,旁边还有一个竹篮子。

食物对于每户人家的日常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无可替代。对于每个人来说,食物又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我们关于家的记忆里最深刻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秦岭山区的山民是如何制作腊肉的,但在我家乡贵州山区做腊肉的步骤并不复杂:

把切割好的新鲜猪肉抹上盐,悬挂晾干,然后点燃柏树、松枝,也可以在燃料里加些锯末、包谷芯等,总之不能见着明火,然后开始熏。

我老家熏制腊肉,主要靠的是柏树枝燃烧后产生的那种烟。腊肉熏好后,移挂在屋梁或墙壁上,需要时刮干洗净,做法或炒或蒸,各随所好。

- 4 -

院子里,两个条凳上面,架着一个圆形的竹制大簸箕,里面晒的是做豆腐时剩的豆渣。大门两侧,一边放着一个小凳子,其余还有扫帚、铁铲、火盆、拖把,以及两双棉鞋。

日子总是由这些琐碎的物件组成,我们过日子的目的,就是把它们从新变旧,与其产生联系,赋予其特殊意义,一旦达到睹物思人、睹物思情的阶段,那就成了我们的一生。

这户人家的外墙上,除了几副手写的对联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门和窗之间贴上的四个大字:“新年好运!”

这四个字,笔力很老道,一看就是练过好多年毛笔字的人写的。小寺沟卧虎藏龙,终南散人给我说过,这里面已经走出了很多大学生、研究生。

一个沟里的人,其实就像眼前的这丛竹一样,看起来都一样,但今年的和去年的完全不同,这一根和那一根完全不同。每一根竹的去向,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竹子的一生,都是一辈子,有的留守沟里,成了干竹竿,成了柴火棒,有的却能够被制成各种竹编,去了镇上,进了城里。

时间已经不早了,返回西安还得约两个小时,我们只好离开。退到大路上,透过竹丛看这栋老房子,下午的阳光照射过来,一切都亮堂堂的!

- 5 -

前面路边有一栋老房子。这房子是一个三合院,有小桥与道路相连,这小桥上甚至还安装了护栏。老房子背靠着山,坐东朝西。在秦岭山里,这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

走到跟前去,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棵大青树。这棵青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生机勃勃。

与这青翠相对应的,是大门口的红对联。门内,好像有人正在端着碗吃饭。再看左上角的天空,已经呈现出一片蓝色,正好与枯树、白墙互为映衬。

时间是下午,日头从西面晒过来,正好晒到院子,晒到大门里,晒得这老老房温温暖暖的。而房子里的故事,其实比阳光还要温暖。

来到门口,只见十个人,正围坐在堂屋中的八仙桌前,他们正在吃饭。

“大家好呀,怎么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寻访小寺沟,老房子大多空空如也,难得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我们向屋内的人打着招呼。

“过年,吃个团圆饭!”探访小寺沟时,正值大年初八,算是在过年期间,有人回应道。

“你们是一家人么?”围坐在一起的人,年龄差距并不大,不像一家人,于是我们问道。

“不是,不是,是一条沟里的,大家都是邻居!”

十个人,不是亲戚,只是邻居,他们为何会聚在一起吃一顿年饭?

- 6 -

这顿饭背后,不但有巧合,而且还有一个山村乡里乡亲间的暖心故事。

“今天初八了,年轻人都回城里去了,沟里又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了。”村民介绍说,“我们这些在家的人,今天先喝了点酒,现在一起再吃个团圆饭。”

“谁组织的?酒怎么喝的?饭怎么吃?几个菜?”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追问。

“喝酒时做了14个菜,吃饭有7个菜!是他喊的。”

我们看过去,没想到竟然是熟人。正迈步走上台阶的这个他,就是我们刚入小寺沟时,在悬挂灯笼的那一家,碰到的那位有退休工资的养路工老大爷!(可见拙著《远村行走》)

中国人吃饭,吃啥是最次要的,主要内容其实集中在:这个饭局谁来组织?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邀请了哪些人?

一个有退休金的老人,在大年初八的时候,邀请一条沟里的十个邻居和老人,吃了一顿名叫团圆的年饭!这是一顿多么有情有味、温暖人心的饭呀!

- 7 -

“你们坐下来一起吃嘛!”主人盛情相邀。

“谢谢!谢谢!”在龚家凹山梁时,我们已吃过了携带的自热米饭,虽然八仙桌上那7个菜,一直散发着诱人的食物味道,但无奈肚子已饱,更不好意思麻烦人家,我们婉谢道。

其实,我们走到这个院子的时候,这顿名叫团圆的年饭,已经接近尾声了。山里人吃饭并不讲究,吃完之后,男人们丢下饭碗,离开饭桌走到屋外,或是喝口茶或是抽支烟都歇着去了。

眼前这十个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幸福,这是平凡而满足的一天!这样的满足,也感染着走到这里来的我们。

人活一辈子,活着的本质是什么?人们聚居在一起,形成小小村落,组成社会结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独乐与众乐,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很多问题,既有答案,又似乎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不过我坚信,眼前的这个小聚会,会让这十个人怀念一整年,同时期盼年年都能够再聚一次。

“你们好好写写这里,把小寺沟给我们介绍一下!”中间捏着烟的大哥,以为我是记者,郑重地嘱托。

- 8 -

院子旁边的地里,是一些因陋就简,使用不同材质做成的花盆。眼下这个时节,花盆里尽是枯枝败叶。等到天气转暖,春雨淋湿小寺沟的土地时,它们才会发芽,花朵才会渐次开放。

种花养草,从来都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们才做的事情。当地县志里说,柞水县境内人家喜欢养花,种类繁多,一般包括以下这些品种——

红菊、白菊、黄菊、牡丹、指甲花、芍药、鸡冠花、蔷薇、打破碗碗、春兰、玫瑰、美人蕉、大丽、海棠、麻杆、向日葵、梅、月季等。真多呀!

“杏坪乡-杏坪村-002”,我记下了这个院子一扇大门上的门牌号码。

与此同时,在与这群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了另一个信息,即挂着好多腊肉那户人家墙上,那些毛笔字的作者是谁了。

大家说写下“新年好运”那些毛笔字的人,就是沟里的,只是搬到外面去了,他练习书法,笔龄已经有整整30年!

这个聚会多么温暖,这些饭菜多么美味!竹丛是前景,老屋是背景,为这个故事背书的人,是一群多么有情有义、关系融洽的秦岭人呀!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贾平凹老师、比尔·波特先生倾情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专业行走

#远村行走#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秦明 ¥28.5京东月销1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5-25 14:30julia[宁夏网友]IP:3407034938
    看完这篇文章,对秦岭的人文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真的很有趣!
    顶0踩0
  2. 2021-06-17 18:21一品如言[宁夏网友]IP:3406791390
    @爱若相随饮酒食肉聚比邻,这种友谊的团聚方式真的很有意思,希望可以有机会体验一下。
    顶6踩0
  3. 2020-07-10 22:11爱若相随[青海省网友]IP:3407366768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好想去秦岭寻访一番啊!
    顶4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初中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值得珍藏的财富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初中 冬日美景作文 夏天 作文 家 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四年级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读什么有感作文400字 关于春节的作文100字 我们都是一家人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5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英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告别作文600字初中 挠美女脚心作文 写物作文500字 找春天的作文 寒假作文怎么写 榜样作文500字 介绍春节英语作文 故事新编作文 挫折的作文素材 我的家乡作文怎么写 友谊作文600字 老物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