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历史上十大家族的教育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子家族

2020-11-30 10:30:02
相关推荐

曾子家族与孔子家族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家庭伦理,都具有延绵两千多年的家谱。

但比较而言,曾子家族中,仅仅曾参本人在唐代之后获得了配享孔庙的资格,没有孔子家族“文宣公”、“衍圣公”这种官方给予的世袭地位,显得比较草根。

而且,曾子的后代到处迁徙、流动性大,不存在一脉相承、固定不变的家教方法,也因此,更能彰显曾氏门风的独到特点。

从曾子的儿子们开始,曾家陆续迁往西北及南方,三代孙曾举为楚国令尹,八代孙曾慎,在福建任太守。

此后至十五代孙,随着父祖们在各处任地方官员,曾子家族开始逐渐分布到陕西、河北、河南、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江西、福建两地较为集中。

曾子的子孙中,比较有名的是其七十代孙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更是金句层出不穷的治家修身宝典。

曾国藩家书

一、肯下笨功夫

曾子名为曾参,是孔子的高徒,他与父亲曾点一同投到孔子门下当学生。

遗憾的是,曾子的天资并不高,孔子曾经评价过他:“参也鲁。”认为他性格比较憨拙,不够聪明。从曾子不多的轶事中,可以看到他为人缺乏灵气,更缺乏灵活与变通精神。

比如,曾子小时候与父亲曾点一起锄地,误锄了庄稼苗,曾点气急之下,用大杖打在他背上,将曾子打昏在地,但曾子苏醒之后,竟然还向父亲赔罪道歉,担心父亲的心情不好,为父亲弹琴唱歌,表示自己身体无碍。

孔子看他太过愚孝傻气,气得要把他撵出门墙。

后来,孔子教训来请罪的曾子说,就算是圣君舜,碰到父母发怒,也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而曾子这样苦苦忍受,令父亲气头上做出难测之事,万一被打死了、陷父不义,反而是一种大不孝,这才令曾子明白过来。

曾子对自己的天份有自知之明,平时以勤谨来补拙,好学多问,笨人下笨功夫,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不但著作了“四书”之一的《大学》,整理了《孝经》,还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系统化、逻辑化,并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学说体统。

“止于至善”和“修齐治平”不但是历代士大夫的人生格言,也是今天很多大学的校训。

遗传的力量非常强大,就算隔了两千年,到了曾子的70代孙曾国藩,也同样表现出了敏慧不足、脑袋不灵光的智力特点。

曾国藩背书作文都比一般人慢半拍,他自评“秉质愚柔”、“儒缓”、“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左宗棠经常笑话他“才短”、“才太缺”、“不知变通”,梁启超也说曾国藩“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前后考了十六次才中秀才,曾国藩比父亲稍强,也足足考了七次、到二十二岁才中秀才,比起十四岁中秀才、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左宗棠,智力才具上的确差距鲜明。

但正如王阳明所说:“成大事者,都是笨人。”

自认鲁钝的曾国藩,便特别肯下笨功夫,他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行军打仗也是如此,自称“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但这种笨功夫的背后,是极为强大的自律精神与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做天下第一等人”,自认笨拙,便规避了投机取巧的侥幸心态、建立了拼搏上进的逆商意识,比起捷才敏锐的小聪明,这种金石不移的勤谨信念更为珍贵。

最终,曾子成为了儒家五圣之一,曾国藩则是公认“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半个圣人。

二、以忠信立身

“曾子杀彘”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重视诚信,即使对不懂事的幼儿也一定要兑现口头承诺。

曾子事亲至孝,对人忠恕,人品正直可靠。

虽然孔子认为曾子资质“鲁”,气恼他的“不懂变通”,但也因此,曾子得到了孔子的最大信任,孔子临终前,不但将孙子孔伋托付给了曾子,还将儒家学术衣钵也传给了曾子。

而曾子也不负孔子的期望,不但尽授所说,将孔伋教育成了儒学大家,还将孔子的学说发扬光大,承上启下,弘扬儒学之道,成为“宗圣”,他一生勤勉、成果累累,却甘于传灯人的位置。

曾子极为尊敬先师,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孔子的很多大弟子开始自立门户,子夏等人认为曾子相貌很像孔子,打算请他去自立学说、另创门派,但曾子断然拒绝。

他也反对立有子为师,还指责子夏在西河一带设帐讲学、名声显扬,可却没有人知道子夏的师父是谁,令子夏十分惭愧。

孔子曾经要曾子用一句来总结儒家的宗旨,曾子答道:“忠恕而已。”

就算在孔子身后,他同样保持着对师父的尊敬与虔信,可见其品性表里如一。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一点,也是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部下称“曾公仁,人不忍欺。”,曾一度与曾国藩断交的左宗棠,为曾国藩写挽联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身后,曾国藩也得到了封建社会大臣的最高级谥号“文正公”,足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虽然曾国藩的行为准则局限于时代,只能成为效忠满清政府的能臣,但正是“诚敬”、“诚拙”的名声令他获得了下放的兵权,令他在湘军中具有号召力、公信力,后来才能有一番大作为。

三、淡薄物欲,方能洞明学问

曾子的生活极为俭朴。

《庄子》中记录过曾子的生活:“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拎而时见,纳屡而踵决,曳继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说曾子三天不做一口热菜饭,十年不做一件新衣服,全身虚肿,手脚长满老茧,戴起帽子、帽缨就掉了,套上鞋子、脚丫子就露出来了,生活上可谓朴素到了极点,但他放歌之际,却十分有音乐感染力。

曾国藩平生也有抠门节俭的名声,他每个女儿出嫁,给的嫁妆都不超过200两银子,在家书中更是多次嘱咐家人要勤俭立家:“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他们的这种节俭,不是真正出于物质的匮乏或吝啬,而是为了淡薄物欲,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

曾子穿破衣服耕种,鲁君派人送给他封邑,称“以此修衣”,曾子再三推辞,坚不肯受。曾国藩对待有难的亲友也十分慷慨。

淡薄物欲,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洞明世事学问。

爱因斯坦说过:“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对我而言都不屑一顾……思考才是最高的享受,那种随波逐流的人,有大脑肯定是个错误,因为对他来说只要有脊髓就够了。”

物欲,大多属于低层次追求,单单有一根脊髓就够了,只有如曾子般过着极简生活,淡薄清心,才能追求思考的极致,感受到学习思考的乐趣。

四、自讼式反思,圣贤之路

曾子曾经说过:“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上文可以看到,这三件事,曾子全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忠人之托、诚信交友、精研学问,这是他每日正己修身的收获。

曾子在孔子七十二高徒中,其道德名声有口皆碑,所以被称为“宗圣”。

曾国藩平生也以写日记的方式来修心修身,日记中记载他在室内“反复自讼”,三十二岁时为自己立下“日课十二条”,下决心“三戒”,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讼式反思,反复修正。

这种精神上的自讼自责是严格的、挑剔的。

曾子三省己身之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国藩也以同样的苦修来督促自己改过自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经过不断的修枝剪叶,他们的人格才变得正气凛然,具备了“忠恕”、“勤谨”、“诚信”等美德。

这种内心修炼是艰苦的、枯燥的,是为了克己复礼,实现“仁”的儒家理想,为了成为“内圣”的君子。

而最终,他们通过坚持不断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自我修炼,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贤最高境界。

这种类似于宗教苦修一般的追求,正是“修齐平治”的中国士大夫精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10-31 02:54狼牙烈虎[安徽省网友]IP:1742943084
    这种家族教育方式真是传统与现代完美合啊!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日记英语作文 敬畏作文 平凡的作文 初二作文辅导 互相关爱的作文300字 我是小小啄木鸟作文 美是到处都有的作文 初一语文月考作文 初秋的风作文 鹅鼻嘴公园作文 写博物馆的作文 不期而遇的幸福作文 动物性格的作文 第一次受打击作文600字 原来如此的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题 开心的那一刻作文 儿童节英语作文带翻译 什么了不起的作文 打枣作文200字 关于心态的作文800字 难以忘记的一件事作文 盼雪作文 互相关爱作文 有关于阅读的作文 成功的背后作文 关于天目湖的作文 小小发明家作文 自知之明的作文 我的收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