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秦岭山色渐渐进入最美的时候 树木苍翠 气候宜人 景致秀美

2020-11-30 15:05:01
相关推荐

秦岭不只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一个南北文化的交汇地。

通过栈道,兵将、文人、百姓、商旅在秦岭山间南来北往,他们的人文韵事、诗文篇章在秦岭沉淀下来。

久而久之,秦岭成为一座天然的文化地标、一个文化宝库,秦岭见证过李白满腔抱负的豪迈,目睹过陆游保国抗金的壮志,感受过岑参边塞豪情之外的隐逸之心。

芒种将至,秦岭山色渐渐进入最美的时候,树木苍翠、气候宜人、景致秀美。

我们不妨跟随这些诗人的故事和诗词,感受古代名人眼中的秦岭。

陆游:终生难忘的秦岭往事

847年前,陆游在嘉州任职,看到了一张宋与金交界的要塞地图——大散关图。这张地图触动了陆游的怀旧情绪,想起自己在秦岭大散关的抗金往事,不禁心潮澎湃地写下一首诗《观大散关图有感》,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陆游眼里、笔下的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区南与凤县交界处,这里自古就是“川陕咽喉”。根据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宋金西段以大散关为界,秦岭是宋金对峙的西线战场。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曾率兵在秦岭与金兵浴血奋战。后来,陆游本人也曾来到大散关,从事具体的抗金军务,这段抗金经历对陆游来说很重要,一生多次写诗回忆这段往事。秦岭、大散关等词语,频频出现在他的诗里。

1172年,陆游47岁,接受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前往南郑开展备战军务。8个月时间里,陆游在汉中和抗金前线之间不断往返,曾到过两当县、凤县、大散关等地,从事抗金军务。陆游所处的南宋时期,金军气焰嚣张,宋金对峙已成定局,爱国之情激荡在陆游心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一直是陆游的人生理想,直到47岁,陆游终于跨上战马,参与抗金事宜。

如果阅读他的《剑南诗稿》中《怀昔》一诗,会发现陆游曾在秦岭刺虎。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陆游一行人执鞭骑马来到秦岭大散关,视察敌情,那日雪花纷飞,渭水结冰。正在视察时,在离大散关不远处的秦岭山谷间,突然遇到一只乳虎,它扑身而来,一行人被惊住,危急之际,自小习武练剑的陆游,躲闪之后挺剑刺虎。虎血溅在他的貂裘大衣上,虎倒在了血泊中。陆游刺虎的事儿,传遍了军中。

在秦岭刺虎,被陆游郑重其事地写进诗里,那奔袭而来的猛虎,在陆游眼里如同入侵的胡虏,陆游挺剑刺虎,就像杀敌一般痛快、勇猛。然而,不久南宋朝廷就放弃了西线战场,将王炎调离汉中,陆游也不得不悲愤离开前线,满腔热情付之东流,唯有寄情于诗文。

8个月的抗金往事,让陆游回味了大半生,秦岭大散关成为陆游心中一个特殊的地方。“一点烽传散关信”“大散关头夜闻角”“不见王师出散关”等诗,可见陆游对秦岭散关念念不忘。

何景明:明代才子感受太白山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风流名士在这里见到或相同、或不同的日出日落、云舒云卷,被那些苍劲挺拔的松杉和青峰勾起无限遐思。在太白山,与天地对话,许多文人都曾留下关于太白山的文字。岁月流转,文字却不曾磨灭。如今,我们仍能读到许多关于太白山的诗文,这其中,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太白山歌》独具特色。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是信阳人。何景明少小时就聪慧过人,据记载,他8岁能文。1502年,19岁的何景明考中进士,后来成为中书舍人。因为他性格耿直,淡泊名利,所以在宦官刘瑾权势滔天之时,何景明没有趋炎附势,而是直言进谏,后又称病归乡,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返回工作岗位。后来,他被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官至四品。

何景明性格耿直是出了名的,《明史》中说他“官囊不满三十金”,还评价他“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他交友有几个准则:凡是权贵不交、宦官不交。他在陕西时,遇见权贵的家属仗着家世为非作歹,他毫不畏惧,抓住就痛打一通。有时官场应酬,权贵邀他吃饭,他总是推脱不去,实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他也有绝招——自带马桶,坐在桶上吃饭。

在勤勉为官的同时,何景明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深。他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他曾因高超的文学造诣,担任内阁讲经官,为帝王和大臣讲儒家经典,一月三次。

当时,文学上盛行台阁体,讲究华贵,注重形式。何景明则和几位友人主张文章以实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号召大家向秦、汉、唐时期诗文学习。这种“复古运动”使得过去的华丽文风为之一变,获得不少好评。

在《太白山歌》的写作中,何景明也颇为注重写实与抒怀结合的笔法,既有“雷雨窈冥岩洞黑”“中峰迢迢直上天”“石壁铁锁空高悬”这种十分具有现场感和视觉感的诗句,也有“瑶宫玉殿开云烟”“龙潭倒映峨眉月”“飞仙凌空笙鹤随”这样的词藻,读来令人身临其境,精神为之一振。通过这首诗歌,我们也能感受到,太白山对诗人情感上带来的那种震撼,真不愧“秦岭第一峰”。

岑参:在秦岭想起石鼓和隐士

唐时,岑参曾踏访宝鸡地区的凤翔、陇山、岐山和秦岭等多地,留下了《凤女台》《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赴北庭度陇思家》等多首诗词。其中有一首《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讲秦岭雨中的景致,悬崖、飞瀑、高岭,身处秦岭里,边塞诗人岑参思绪万千。

岑参具体是哪一年来的秦岭,不得而知。从诗文来看,当时,岑参寻访友人却没有见到,归途中在秦岭遇雨。“诸峰皆晴翠,秦岭独不开”其他山上已经是一片翠色,唯独秦岭山上的树木还未见变绿,猜测岑参过秦岭可能是初春时节。云朵开合处,有险峻陡峭的山崖露出来,高崖上的瀑布飞流而下,在半空中留下白皑皑的身影。

雨溅在石壁之上,激起响声,彼时的岑参北望长安,联想到了与此地有关的人和物。

站在秦岭上,岑参想起的物件是出土于秦岭山下的石鼓。石鼓记录着秦人的故事,融历史知识、诗词、书法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岑参作为一位唐代文人,自然对这一古物分外关注。站在秦岭上,岑参似乎能听到石鼓的声音。想完石鼓,岑参又想到了张仲蔚。张仲蔚是晋朝隐居高士,为扶风平陵人,隐居在嵩阳蒿蓬茅庐中。此人善作文赋诗,常常居住在贫寒、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不求名利,闭门养性,才华颇高。这样高洁的隐士,被许多诗人推崇,李白就曾有“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的诗句,比喻自己一位朋友向张仲蔚一样,是一位高傲隐士。

岑参在秦岭山中看到这样险峻、美丽的景色,想到如此绝佳的山光水色正适合张仲蔚那样的隐居高士居住。这些诗句,流露出岑参对秦岭景色的喜爱,也体现了他的隐逸思想。岑参在出塞之前,曾有过一段嵩阳隐居读书生活,对山水自然美景有独特感悟。这首描绘秦岭的诗有隐逸情致,描绘出一个山势险峻、景色瑰丽、有文化韵味的秦岭。

李齐贤:高丽文人赞叹秦岭奇骏

元朝时,高丽文人李齐贤以公使身份,曾多次来到中国,逗留时间长达20余年。李齐贤才学颇高,在中国结交了张养浩、姚燧、阎复等许多文人学者。而且,李齐贤喜欢游历,写下多篇描绘中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诗词。其中,有一首词《水调歌头·过大散关》,描绘的正是他眼中的秦岭。

1316年,李齐贤28岁,奉命奔赴西蜀峨眉山。李齐贤由陕西入四川,过秦岭大散关,蜀道崎岖不平,旅途艰辛,但山川景色十分奇特。李齐贤沿着弯弯曲曲的山中溪流走到头,渐渐进入崇山峻岭之中,李齐贤感慨:“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这句颇有气势。李齐贤站在秦岭山中,好像连日头都显得黯淡无光,假若老虎吼叫一声,能在山谷里刮起大风。

万仞悬崖上有千年古藤,山间树木郁郁葱葱,翠绿茂盛。在秦岭山间行走,人困马乏,马儿累得汗如雨下,身后的狭窄山路千回百转,一层层仿佛云梯一样。一番艰辛跋涉之后,李齐贤终于登上山顶。山顶是什么样呢?李齐贤看到云海之下,山峰仿佛有一半落到了天外,一行大雁远远飞走,消失在视线中。从攀登山路的疲乏,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李齐贤不免生发感慨。

陆游诗集 名家精注精译本 陆游诗词全集选 古诗词大全集 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初高中生古诗词名家选¥28.8京东购买

李齐贤在秦岭山上感慨了些什么呢?“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面对大自然的磅礴与奇巧,李齐贤突然有一个想法,把男子的志向与大自然的创造力相比较,不知谁高谁低。可见,李齐贤经过重重困难险阻,登山成功后十分喜悦,豪迈之情激荡心间。李齐贤赞叹,即便是自己老了,也可以把这段经历告诉后来人,想必他们也会很惊诧。

秦岭山色让李齐贤印象深刻,他写下的《水调歌头·过大散关》气势跌宕起伏、激越豪迈。其实,李齐贤还写过一首《蜀道》,感慨蜀道奇险:“下马行难立,逢人走却回。”可见蜀道之险,难怪他要把翻越秦岭当成一件可以讲给后来人的奇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