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古籍诗词里探寻端午节的传说 发掘屈原和龙舟的不解之缘

2020-11-30 18:25:01
相关推荐

我们中国有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说,正月正是春节,二月二是龙头节,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五月五就是今天,端午节,还有七月七是七夕节,九月九是重阳节。

在这里,我要考考大家,民间都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有的节日,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吗?

你有没有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二月二,龙抬头,和龙有关,三月三,和王母娘娘有关,七月七,和牛郎织女有关,这些人物其实都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那端午节的源头怎么说也该和一个神仙或者神兽相关才是啊,可屈原不是,虽然他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诗人,可他毕竟是个凡人,和神仙神兽那不是一挂的啊,端午到底是不是因为屈原而有的?你是不是有了一点小疑惑?我们是不是得重新去探寻一下端午节的来由了?

如果你有去查询过端午节的有关资料,你会发现,其实这个端午节是个不折不扣的标题党,据统计,端午节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称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比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卫生节等等。

但是这些称谓看起来和屈原关系都不太大,那这个端午节到底是如何而来的呢?

关于端午节的恶月恶日

在古代,这个五月呢,它是一个很邪门的月份。

按照《易经》这些典籍的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也就是说,从五月开始,阴气就在地下开始聚集,并从地下逼迫阳气上升,所以这个五月啊,也就是这么一个阴气和阳气相互争斗的时节,阴为湿,阳为燥,所以天气也就从五月开始变得越来越热,那时候蚊子啊、苍蝇啊,飞得到处都是,疾病瘟疫就特别容易流行,因此有一句谚语,叫“端午至,五毒出”。

这所以这五月五日,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邪门的恶月恶日。你还别说,这个时间段呢,还真的会发生一些邪门事,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至今仍然有的“阴阳交替”现象。

四川省武胜县有两口神奇的水井。它们相距4米,两井位置一样高,深度相当,且井里的水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可是这两口井的井水却是一清一浊。每年端午节后清井就会变浊,浊井则会变清,而过了中秋节,两眼井水又自动恢复原状。年年如此,从来没有错过日期。所以这两口井又被当地人称作鸳鸯井。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叫“鬼抓交替”的说法。

鬼抓交替,又称为“找替身”“鬼替”。

一般来说,投江、上吊自杀的鬼魂,是不能转世轮回的。例如《子不语》这本书里就提到,有个姓朱的鬼魂说:“冥界专门有一位监狱管理人员,来管束自杀的鬼魂,他们是不允许投胎的。”

这些鬼为了能投胎,会在死去的地方徘徊,引诱一些运气衰霉的人按同样的方式自杀,这样,这些鬼就能顶替他投胎。看过香港电影《Office有鬼》,你也会发现,其中一位上吊自杀的白衣鬼,就企图迫使活人跳楼,好借尸还魂。

这五月啊,除了有这些诡异的现象,还有令人闻风色变的养蛊传说,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苗族人喜欢养蛊吧?那你有没有好奇过,他们的蛊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早在甲骨文里,就有了“蛊”这个字。

这图上的甲骨文,就很形象地表达了“把多种虫放入容器,令其互相厮杀”的含义,说的就是炼制蛊虫这么一件事。

在一些古书里,就明确说到:

“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使人食之入腹,蛊食其人五脏。人死则其产业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蛊者自钟其弊。”

大致意思就是说,在五月五日,把各种虫子一起放进一个罐子里,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就是蛊。这种蛊如果进入了人的身体,是可以吃掉人的五脏的。人死后,他的身家财产就归于养蛊的人。这种蛊如果三年没有杀人,那么,主人就会被反噬。

这里制作蛊的最佳时间,就是要在“五月五日”,因为阳气、毒气在那时候是最强,这一点《通志》上有记载:

“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

所以你们看,当时的五月,在人们眼里是有多邪恶,以至于在五月五出生的人都被嫌弃。据说人们当时是“不举五月子”

“举”是抚养的意思,所以不举五月子的意思是,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养。

这个习俗,除了避讳“恶月恶日”,最关键是,古人认为,那天出生的婴儿是因为鬼抓交替而出生的,是将会给父母带来灾难的凶人,他们会被认为是祸害精,将祸害父母和祖宗。若是平民,则祸害乡里;若是朝臣,则会搅乱朝纲。因此,五月初五生的孩子,要么被扼杀,要么被抛弃,就是侥幸活下的,也会被歧视、虐待。

有一些知名历史人物,他们的命运就因为出生在五月五日,而充满波折起伏。

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叫田文。

相传他是五月端午出生的。他的父亲田婴有四十多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妾在五月五那一天生下了孩子田文。

因为出生在五月的端午节,父亲田婴很生气,于是就告诉田文的生母,这一天出生的孩子留下来就是个祸害,得把他弄死。他的母亲呢,偷偷地把他藏了起来。等他长大后,才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也是多年以后,田文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亏得田文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后来他的父亲也接纳了他,这才有了后来的齐国宰相孟尝君。

还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就是大宋朝皇帝宋徽宗赵佶。

因为出生在毒月恶日,所以他的老爹宋神宗为了赶走晦气,就把他送到宫外寄养。所以虽然有爹有娘,但是哄自己入睡的不是亲娘,教自己说话的不是亲爹,这个小王子的童年远远没有享受到其他王子的待遇,是等到长大一些的时候,他才被接回了宫里。后来在哥哥宋哲宗死了之后,皇太后经过一番策谋,让他接过了大宋江山,成为第八任皇帝。

当他登了龙位后,就想,怎么五月初五出生的人就会不吉利呢?朕不是当了皇帝了吗?将五月视为“毒月”,五日视为“恶日”实在没有道理,这是多么端端正正的日子啊!于是,就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了。

尽管五月初五已被正名了,但民间恐惧“毒月”、“恶日”的心理并没有丝毫的减轻。

人们还是很忌讳五月初五有孩子出生,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是谁都没有办法阻止的。父母要么选择弃而不养,要么就另改出生日,或者起一个厉害的名字用以镇邪。在金庸的小说里,就有一个叫柯镇恶的人,他的名字估计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一个民俗方法呢,就是“躲午”。

在端午节出生的孩子,每到这一天都会要躲出家门,比如躲到外公外婆家去,到了外婆家,如果是男孩,外公就把用细麻绳串的独瓣红皮蒜挂在孩子脖子上;如果是女孩,则由外婆用细麻绳串石榴花挂在孩子脖子上。外婆会专门给孩子烙“五毒饼”吃;晚上睡觉,枕头下还会压一张用朱砂画的钟馗图。

钟馗可谓是一块砖,那需要就往哪搬,春节时他是门神,端午时他就是捉鬼人,特别好用,所以除了在挂钟馗,也还有跳钟馗的习俗。

另外,还有人说端午节不能盖房,因为“五”是“天地交会”的文化符号,在“重五”之日,没天没地,作为立地顶天象征的房子也就盖不起来。从不能盖房出发,人们又演绎出了种种禁忌说法,比如说五月盖房会头秃。

大家看到了,这个端午这么邪门,所以后来人们很多的习俗就和驱邪辟邪有关。

端午节各种有趣的习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童年记忆,小时候会看到很多人门前挂着一种草,味道还很怪,然后大人会说那是用来辟邪的。其实那种草就是艾草。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在鸡鸣前出发去采艾,回来后洒扫庭院,将采回来的艾条、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也会用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编制成人形或虎形,或者将其制成花环、佩饰给女人、孩子佩戴,用以驱瘴。

所以后来文天祥也曾经有这样一句诗: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这也是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端午采艾习俗。

同时端午节也是人们去“采杂药”的日子,午日午时,太阳最烈,这个时候做出的蛊是最毒的,但是这时候的百草也都是药,所以端午这一天也是适合采药的时候。据说越南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采药,而且在正午时候采到的草药,药效最高。日本会在端午采药,称之为“药狩”。在我们国家呢,会在端午这天去寻蟾蜍,以提取它身上的蟾酥作为治天花毒疮的用药。所以老北京人应该都还知道一句谚语叫:“癞蛤蟆,脱不过五月五。”

估计也是因为这个采药的习俗,后来的人呢,还发明了一款十分有趣适合人们居家玩的游戏,那就是“斗百草”,不仅可以让小孩和大人深入大自然的怀抱,并且掌握许多的植被知识。

怎么玩呢?就是对战的两人选用叶柄比较坚韧的植物,比如说车前草就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有些地方还用白杨树的叶柄,两人双手捏住了一根的两端,十字相套后一拉,谁手中的没断,谁就赢了。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就描写了斗完草的场景。

不过,这是武斗,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大人则更喜欢文斗,文斗先要采集各种花草,然后拿出一种,报上名称,另一人则要拿出相应的花草,比如,你报“美人蕉”,我出“君子兰”;“狗尾草”对“鸡冠花”。谁采集的花草多,种类齐全,谁就容易成为最后的赢家。苏东坡也说过:“寻芳空茂林,斗草得幽兰。”说的也是关于斗草的事情。

除了这个,人们还有佩香囊和系长命缕的习俗,一般来说,送人香囊,多少有些传情的意思,但是为端午节而制的香囊里,一般会装有朱砂、雄黄及其他的芳香药材,主要用来避邪驱瘟。然后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会系五彩绳,这个人们管它叫长命缕,或者续命缕、延年缕。

据说,当时的父母在节日清晨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绳,或者呢,把五彩绳悬挂在蚊帐、摇篮这些地方。从那天起,一直戴到七夕,才能解下来烧掉。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到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绳剪下来扔在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说是可去邪祟、消除灾祸,并带来一年的好运。

可以说,现在和端午节相关的周边产品绝对不能少了香囊和五彩绳。好,问题来了,你知道这个五色绳分别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

五彩绳是用青、红、黄、白、黑五色丝编制成的。一般这个青、红、黄、白、黑,分别代表青龙、朱雀、黄龙、白虎和玄武传说中的五大灵兽坐镇,又代表五行相生相克,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所以其实我们应该很明确了,在屈原跳江之前,就有端午节的存在了。它在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驱邪避祸的日子。不过,后来有了其他传说、历史故事的加持,慢慢有了发展和变化。

就拿赛龙舟来说。因为古人举行祭祀的时候,船是被用来做送走灾邪的工具,也就是送瘟神。古书中也是有文字记载的。

《岳阳风土记》记载:

“濒江诸庙皆有船,四月中择日下水,击画鼓,集歌以桌之,至端午罢。其实竞渡也,而认为禳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桌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既然是送瘟神,当然是越快越好,所以端午就衍生出龙舟竞渡的习俗,用来禳灾、去疾。也被称为“送瘟”。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赛龙舟是为了祈雨。因为龙是负责施云布雨的,它常常潜在江底,所以人们会用划船的方式把龙请出来。

但是在屈原跳江后,赛龙舟的故事,就变得不一样了。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楚国的百姓非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悼念屈原。但屈原的遗体还在江里泡着呢,这怎么办?必须打捞起来!渔夫们划着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一直追到洞庭湖,却还是不见屈原遗体的踪迹,但这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划船的形式成了赛龙舟活动的起源。当然,也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人们赛龙舟是为了驱赶江中的鱼,避免它们吃掉屈原的遗体。

总之呢,就因为屈原选择了这一天跳江,也算是和端午节强行发生了关系,蹭到了端午节的热度,但是我们看后来的事态发展,会发现,端午节和屈原两者之间是互相蹭了热度。因为现在人们一提到端午节,就会想到屈原,而端午节也因为屈原的故事,渐渐有了爱国主义色彩。可以说,屈原千年前的一跳,和端午节的龙舟因此有了不解之缘。哦,还有吃粽子,这种美食,一直都是帮助端午节扬名立万的最佳招牌。

在民间,过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尤其是赛龙舟,一般都是官方组织,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场面那绝对是热闹非凡的,那时候人们看龙舟比赛,我觉得不亚于现在人们看奥运会。

据说,人们在赛龙舟前一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湖南省汨罗县,每年竞渡前都要先去祭屈子庙。在广东,端午前要将龙舟从水下起出,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放在龙船上,保佑人船平安。在闽、台地区,人们划龙舟前要先去妈祖庙进行祭拜。

用来比赛的龙舟,前面会要有龙头,后有龙尾,并且船身会绘制彩色鳞片,用彩旗罗伞装饰,非常亮眼。

比赛的时候,人们会穿盛装,去河边为参赛者助威。看完比赛之后呢,人们又可以结伴游玩,聚会吃大餐。说真的,在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的古代,这么一个节日,得是多少人年年盼望的呀,过端午对人们的吸引力,是丝毫不亚于过春节的。

端午节对于后世的影响

总而言之,一个节日,能够持续千年,不仅是因为有玩的有吃的,还是因为,咱中国的各个地区,也分别流传有纪念伍子胥、越王勾践、孝女曹娥等不同的说法,其实现在来说这个节日源自于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故事和习俗,使得端午节日各大要素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端午节俗传统,也维持了端午节日形态的稳定,并且影响深远。你可能不知道,在我们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也会过端午节。你知道有哪些国家吗?

日本,泰国,朝鲜,马来西亚都会过端午节,能够感觉到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了吧?

不过,这个时间真是把杀猪刀,不,是个魔术师,经过千年的岁月流逝,这个和清明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只是一个法定假日,我们现在也只能从传说故事里,从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去寻找端午曾经兴盛的痕迹。

所以,2009 年 9 月,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国家,也为他们的端午祭申请了世界非遗。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哈哈,那就是韩国。

当时韩国的这个端午祭申遗,我们中国一片哗然。说,这个韩国怎么这么好意思,说孔子是他们的,端午节也是他们的。不过,这里面有点小误会。

在韩国许多地区也都有端午习俗,据说,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

如果追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比如韩国受我国古代阴历纪年法的影响,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但两者的本质却不相同。

因为节日的习俗经历千年发展到现在,端午祭跟端午节已经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们承载的文化含义、纪念方式也不相同。打个比方,韩国的做法相当于嫁接,在原来的苹果树上接上了一个梨枝,而后长出来了一种新水果——苹果梨,那么韩国拿着苹果梨去申遗,这和原来的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物。

在2005 年,韩国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其实啊,无论是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还是韩国人过端午祭,其实都是在传承一种情怀,延续一种精神!都是各自的文化的延续,都给予了大家希望属于自己的历史传说能够一代代传下去。

请关注@进化的然妈,和你一起涨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恩600字作文 作文名句 游记英语作文 作文150字左右 600字作文写人 写鱼的作文 期盼的作文 美丽的景色作文 修改作文 优秀作文初一 吃苦作文 富有作文 朋友的作文600字 融作文 作文这儿真美 小狗300字作文 骂人作文 做好事作文 英语八上作文 上海作文高考 作文童年 五十字的作文 童年作文开头 命运作文 可以写什么作文 关于事情的作文 叙事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用英语怎么说 鹦鹉的作文 童年回忆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