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河北省2022届高考生必看!新高考 你关心的20个问题都在这里!

2020-12-01 02:00:01
相关推荐

1、河北省从什么时间开始进行新高考?

答:河北省作为第三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之一,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到2021年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即2021年开始“新高考”。

2、河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河北省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安排、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二是调整和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三是建立和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四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

从2021年开始,河北省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3、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自2021年起,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4、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文化)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答: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等级性考试,下同)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5、考生确定选考科目时,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科中选2门?

答:河北省《实施方案》规定,考生在确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

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有利于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或历史作为考生必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性考试,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6、新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答:“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7、选择考科目什么时候确定?

答: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的部分选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8、选择考如何组织考试?

答:选择考由河北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选择考从2021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普通高中在校生只能在高三年级参加选择考。选择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每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9、选择考科目的成绩如何呈现和运用?

答:选择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以原始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余4科成绩按照等级赋分办法以转换分的形式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

10、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答:河北省方案确定,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1、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答: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考生总成绩。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12、等级赋分的规则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见下表),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13、等级赋分的优点是什么?

答:一是能够较好解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二是等级区间比例依据我省往届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符合实际情况;三是能够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四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

14、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

答: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其中,高校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除外)。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

15、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有什么变化?

答:自2020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四个批次。

16、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有什么变化?

答: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将主要采用“专业(类)+ 学校”的组合方式。具体批次设置、志愿数量及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设置等于2020年10月底前另行公布。

17、什么是“专业(类)+ 学校”的志愿组合方式?

答: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则以一所学校加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了专业或专业类,因此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更充分尊重,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其满意度显然相比传统模式会得到提高;同样的道理,学校录取的考生因其专业意愿表达明确、充分,选拔满意度和培养契合度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18、“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有何优势?

答:一是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相符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自由选择志愿。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专业选择权。

二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专业(类)+ 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促使高中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取向和专业志向,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三是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类)+ 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但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专业(类)+ 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考生选择自己擅长并心仪的专业,增加其学习动力,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9、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何要求?

答: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比如,某高校的某专业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对其余科目不做要求,则表示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只要有物理就可报考该专业。如果某高校的某专业要求考生除了“物理”之外,还要选择“地理”,那么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就需要同时有“物理”和“地理”,才可以报考该专业。

20、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如何编制?

答:普通高校将严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拟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本、专科来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将明确到每一个招生专业中。如果某一专业既可以按物理科目组合招生,也可以按历史科目组合招生,那么也需分开编制招生计划。

2020年全国高校专业解读 高考报考指南大学介绍¥47.2淘宝月销798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春节的作文200字 作文我学会了什么300字 我好想快快长大作文 写雪景的作文300字 命题作文是什么意思 围绕春节写一篇作文 感谢妈妈的作文400字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400字 走亲戚作文600字 七年级优秀作文600字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 优美作文600字初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文 高考作文要求多少字 给女朋友道歉的小作文 团圆饭作文600字 关于坚持的作文800字 学期计划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老师英语作文 相信自己作文600字 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600字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300字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开学前的准备作文 寄情于物的作文 打屁股机作文 myholiday英语作文 关于放鞭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