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杞风兮悠长!品读新书《良善家风惠久远――优良家风家教故事文集》

2020-12-01 02:40:01
相关推荐

夏意清凉,雨霁芸台。一份来自豫东故乡的文化礼物,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新书《良善家风惠久远——优良家风家教故事文集》(朱伟杰、蔡相龙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扑面而来。

一看书名,便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家风”的书,一本关于“家风家教”的故事性的书。

翻开扉页,通读序言,通过序作者陶长生洋洋洒洒4面近3000字的优美文字,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厚文明的古杞国(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49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故事合集。满满两页“目录”写满的49位作者的名字,虽然大多并不熟悉,但他们都是出生在杞国大地的一份子。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多个行业,以纪实性、回忆性的自述体,讲述自己的祖辈、父辈、同辈,讲述自己的父母亲、岳父母,讲述自己的兄弟姊妹,讲述对儿女教育的影响,讲述自己的家庭、家亲、家族,讲述身边熟悉的家风、乡风、杞风。

这些故事的讲述者,大都是普普通通、兢兢业业的县、乡干部、教师、文化行业工作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浓郁的良善家风的熏陶,通过考学或参军,成为一个过百万人口大县的佼佼者,他们是良善家风的受益者,又以自己的生命奋斗,延续、传承优良的家风传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书的序言中,有一段文字专门回顾历史,讲到古杞国大地自古被称着梁宋锁钥、中州重地、诗乡文国,说这里名人辈出、文运滋远,尤其是优秀家风家教方面更是代有传承,芝兰广袤。从商代名相伊尹辅佐帝王之德,到汉代“强项令”董宣刚直不阿、令世人景仰,从大汉功臣郦食其郦商兄弟为国家大义慷慨赴死,到明代状元刘理顺全家大义凛然捍卫家乡,从王毅斋创办大同中学到著名记者穆青写出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们仿佛看到,古杞国大地早在五六千年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人口繁衍,至今保留着古仰韶文化遗址、古龙山文化遗址,境内涌现出古雍丘城、古圉城两个千年古县之地,明清时期古雍丘、古圉城两座古城如双子星座,拱卫在杞国大地的肥沃平原上。县境内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鹿台岗遗址、段岗遗址,县南竹林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县南圉镇保留的古圉遗址,古杞国境内留下的“杞人忧天”成语文化,高阳颛顼文化,圉镇蔡邕蔡文姬文化、“强项令”董宣文化、李岩文化、杞县宋氏三状元,古涡河上游流经杞县的惠济河、铁底河农耕文化等等,都轻轻低诉着古杞国、古圉城先民勤劳丰作的历史事迹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

在革命年代,杞县这里还是一级革命老区,是豫东农民武装起义的中心区,涌现出吴芝圃、郭杰等一批革命前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3800多名杞县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杞县自古以来人口繁衍生息,农业经济发达,素有“金杞县”之称,“全国大蒜之乡”盛名远播,为河南省人口超百万的人口大县之一。教育方面有远近闻名的大同中学、杞县五中、杞县第一高级中学等教育名校,杞县县城现存的孔庙和圉城历史上曾存在的孔子行宫、子在塔、关羽庙、泰山庙等历史遗存,讲述着杞县自古传承传统儒家文化的悠久历史,境内存在的唐代大云寺塔,史书记载存在过的圉城崇兴寺等,又讲述着杞县境内在历史上曾是儒道佛三家文化交汇并存之地,是开放的“杞人忧天”这一忧患智慧文化的延续和发扬。

历史是人的作品。所有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历史的创造者——“杞人”和“新杞人”的贡献。杞县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大县,近年在开封地区农村高考升学率始终走在前列,与这片拥有数千年历史传承的1243平方公里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一百二三十万人口近几十万个家庭的不倦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本《良善家风惠久远》所讲述到的49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故事,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缩影。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庭,包括我们今天的各位。借用本书序言所说的话说,“杞县这片热土上有太多优秀的家风家教故事在口耳传颂,在被史书和老百姓的家族家规记载,成为杞县这片热土的文化之根、文化之源。”

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被高度重视的当下新时代,在开封市纪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杞县纪委、杞县妇联等具体牵头组织这样一部关于家风家教的乡土之书、风尚之书、文化之书,本身就是一桩十分有益的文化传统再教育举措。杞风化之,适逢其时,是豫东中原家风建设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百多万“杞人”的家风读本。书中有几篇文章的标题也无意点明了组织者编写本书的立意所在:“好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家风是父母给我的烙印”,“好家风影响我一生”、“良好家风的传承历久弥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

书中讲述的一道道家风景观是“杞风”的缩影,杞风是“汴风”乃至“豫风”的缩影。政德、民风、家风、乡风、师风等等,构成“风尚杞县”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让人油然联想到《诗经》中的《国风》篇章,愿这部《良善家风惠久远》能够激励更多的“杞人”书写好更多更好的“杞风”、“新杞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

最后,祝本书早日申报入选为开封市"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祝"风尚杞县"这一系统的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继续做下去!

(作者:李旭,系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大出版工程办公室主任、编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200字三年级 600字作文记叙文 劳动者作文 幻想作文 放假的作文 温情作文 小猫咪的作文 家训作文 他们 作文 夕阳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的作文 丢作文 作文梦想600字 美好生活作文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