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抗日英雄 特等射手——贺逢光

2020-12-01 08:15:01
相关推荐

作者:秦水才

贺逢光,沁源县友义村桃卜沟人。1908年生,1937年1月6日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由部队转地方搞公安工作,同时兼任本村民兵队长、武委会主任。在围困日寇的二年半对敌斗争中,他是闻名太岳的特等射手、民兵杀敌英雄。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1月9日刊登过他的英雄事迹。1945 年元旦,太岳区杀敌英雄、劳动模范工作者首次代表大会在士敏县郑庄隆重召开。威震太岳的杀敌英雄贺逢光,作为沁源县的代表之一出席了这次大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太岳区党委领导同志亲自把杀敌英雄纪念章戴在他的胸前,把一支崭新的“六五式”步枪送到他的手中。人们争相传颂特等射手贺逢光。

率领弟妹都参军

贺逢光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妹妹贺改梅,弟弟贺逢曙都相继在苦难中降生,忍饥挨饿,衣不遮体。因生活所逼,身体瘦弱的贺逢光八岁就到离家四、五十里的中峪放牛了。十岁那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两只狼忽然进了牛群猛地向他扑来。他急中生智,翻身钻到牛肚下,使劲捏牛的睾丸。牛痛得“哞”地叫了一声,猛然一冲,把两只恶狼惊跑了。事后他想,如能有一支土枪,就不用担心狼来了。于是他向东家要了一支土枪,整天带枪放牛打野鸡和山兔,土枪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抬打得多了,准头也就大了。这为他日后当兵打日本打了一个好基础。

1937年1月6日,饥寒交迫的贺逢光结识了八路军董谦和史建二同志。在他们的影响教育下,贺逢光兄妹渐渐懂得了受苦受难的原因和要想民主、自由、过好生活,就必须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八路军干革命的道理。在他们的介绍下,贺逢光和他的妹妹贺改梅、弟弟贺逢曙一同参加了八路军。贺逢光入伍后积极肯干,刻苦锻炼,又结合打土枪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步枪、机枪的射击要领。每次射击竞赛,他准能连中红心,博得大家的喝彩。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中,敌一个连向我决死队的十三个人扑来,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到了十分紧张的时刻。忽然贺逢光的机枪吐火了,他居高临下,布下了压倒敌人的火网。敌人只要一露头,就在他的枪声响处应声而倒,最后在死伤数十人后狼狈逃窜。从此,特等射手贺逢光的名字就盛传开来。

1938年2月28日,贺逢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冒险保护子弟兵

1940年1月,游击队为了让贺逢光同志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将他留在村里,担任民兵队长。

当年日军二次来沁源扫荡,直扑太岳区党委原驻地友义村。这时,正有十四个八路军战士因染上了严重的伤寒症,住在友义村桃卜沟的老贺家里养病。贺逢光和另外几个民兵,白天把战士背上山中隐藏起来,晚上再背回家中喂饭喂药。就这样来回背了半个多月,直至敌人撤走。战士们病好后都流着热泪说:“要不是咱们的老贺呀,我们即使不死在敌人的刺刀下,也会被伤寒病折磨死的。”

同年8月,太岳行署运来一摞重要文件,他独自一人连夜把它拿到山里的窑洞里藏了个严严实实。敌人搜了三天三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受到了行署负责同志的表扬。

1940年12月,天气特别冷。就在这时,有一百四十多名干部要到路东去。路经友义村,又冷又饿。老贺赶忙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百三十斤小米拿出来给同志们吃了一顿, 趁夜晚将他们送到大东沟山林中的悬崖底藏起来。然后和民兵余文海将六十斤玉米连夜炒成玉米花,给同志们送去。正巧在路上遇到扫荡的敌人,他俩赶快躲到干草垛底下。敌人赶着牲口来拿草,就把他们俩抓住了。那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用石头砸敌人的头,趁机跑掉,终于把玉米花送到目的地。

一枪救下三百人

1942年10月,敌人又一次扫荡沁源,妄图以沁源为“山岳剿共实验区”,长期驻扎。他们在城关交口、霍登、阎寨和中峪扎下据点。

敌人住在城关,城关所有的老百姓都动员起来搞坚壁清野。敌人找不到水井,也找不到粮食。即使外出抢回点粮食,也辗不成面,因为碾子都被民兵破坏了。敌人气疯了,开始向城关周围的村庄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有一天,敌人向友义出发了。他们在村里找不到一个人,就包围了桃卜沟后面的山头,搜出了一百四十三名扶老携幼的群众。里面有贺逢光的父亲、母亲、三叔、二婶,敌人用机枪把他们活活射死。死得最惨的是贺逢光的母亲,肚里还怀着已有七个月的孩子,被敌人用机枪打死后,又用刺刀把孩子从肚子里挑了出来,割下脑袋,扎在刺刀尖上抛到沟里。躲在另一个山头的贺逢光和民兵们,看在眼里,怒在心上。到中午时分,敌人又搜出三百多名群众。敌人的指挥官命一机枪手看着他们,其余人都在吃饭。就在这时,贺逢光趁敌人不注意,一颗子弹正打在那个机枪手脑袋上,其它民兵也一齐向敌人开了枪。敌人遭到突然袭击,不知有多少八路军和民兵,不敢硬拚,便抬着三具尸体狼狈逃回城里。三百多名群众晚上回到村里,都说:“要不是咱们的贺逢光,咱们都见鬼去了”。从此后,“神枪手贺逢光,一枪救下三百人” 的事儿不径而走。他,成了一位誉满太岳的民兵英雄。1944年1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原文中是这样写的:有一天,城关敌六十多人,窜到友义一带抢粮,敌人把藏粮窑洞挖开后,正忙着做他们的早餐。锅里的开水沸腾了,大米淘净了,白面揉好了,山药蛋在火里烧熟了,一大堆日伪军正围在火炉旁叽哩哇啦地谈话。转战在山头的民兵们,这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都觉得这是一个打狗捉鳖的好机会。机枪手贺逢光早已进入阵地待命,他看得清,瞄得准,哨音刚响,一枪正打在敌人做饭的火炉上,顿时火光四射,黑烟弥漫。随着,别的民兵也一齐射击,打得敌人四散奔逃,顺沟溜掉。

贺逢光和民兵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从山头转到树林里,把敌人准备好的早餐,饱饱地美餐了一顿,把敌人刨出来的粮食衣物,都原封原样地归还给原主。

带领民兵打伏击

1943年阴历正月初六,敌人从城关往阎寨据点运粮。担任了村武委会主任的贺逢光,带领贺逢义、安三儿、史汉祥等一班民兵,在路边山沟里设下埋伏。敌人到来时,他们突然发起攻击,打死敌人一头驮骡,打伤几个敌人。以后,敌人就把双日改为单日往阎寨运粮,民兵们知道后,就三个一团,两个一伙,埋伏在离大道百米远的山梁上,东山打几枪,西山放几枪,路旁的蒿草地里也扔出了手榴弹,直打得敌人不敢走正路,只好走河滩。民兵们又在河岸上埋下地雷,炸得敌人骨肉飞天。敌人只好把阎寨据点撤掉,只剩下交口和城关两个据点。日本鬼子不仅没有在“剿共实验”中取得任何成功经验,反而尝到了沁源民兵的苦头,只好将原来的驻剿军撤走,另换新的驻剿军接替。

敌新的驻剿军刚来,气焰十分嚣张。为挫伤敌人的锐气,区公所武委主任李清祥带领有义轮战队埋伏在交口到城关的必经之路——南石渠的水沟。水沟林密草旺,是隐蔽埋伏的好地方。早晨,大阳刚刚露头,一百多名敌人,由交口到城关去,正走在石佛栈上。这条栈道离隐蔽点水沟只有一百米远,贺逢光告诉大家:“一打骑兵,二打打旗的、挎洋刀的,三打其他敌兵。”只听一声哨子响,贺逢光的机枪向着敌人扫去,一个骑马的鬼子军官从马上跌了下来,其余的民兵也抠动扳机,顿时枪声、手榴弹声混成一片,震得山谷回响。敌人前进挨打,后退挨炸,只好从栈道上顺着山沟往里爬,可又遭到沟里埋伏的官军、四维轮战队的袭击。敌人又折回来,拼命后退。敌人有的摔在栈道底的崖下,有的掉进沁河里,有的就地倒下去不能动弹了,有的抱头乱窜。直打了五小时,战斗才算结束。第二天,抗日县政府通报表扬了有义轮战队,还奖了他们一百七十粒子弹和挺机枪。民兵们高兴地说:“不维持,硬围困,持久战,打敌人,永远跟着共产党,定要打垮小日本。”

家门演出空城计

1943年秋天,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期。敌冈村宁次亲自指挥“铁滚战术”向我沁源实行“山岳剿共实验”观光扫荡。敌人对他们最头疼的民兵英雄贺逢光恨之入骨,扬言:“抓不到贺逢光不罢休。”那年十月初七下午六时,敌人总共一百七十余人,还带着八十根绑绳,分三路出发,要包围有义桃卜沟。我轮战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商量对策,还是贺逢光想出了好主意。吃晚饭时分,敌人从三面包围了桃卜沟。他们看见贺逢光住的窑洞内灯火明亮,烟筒里还冒着缕缕青烟,又听见从窑洞里传出了小猫的叫声和狗吠声。敌人高兴了,以为这一次贺逢光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出去。只见敌人的大队长叽哩哇啦地叫唤了几声,敌军立刻把贺逢光的窑洞围了个水泄不通。敌人一个小队长边喊边带着十多名士兵冲了进去。先在院里向窑洞里打枪,只听猫叫声连连不断,不敢径直往里冲,用炮把窑面打破,用机枪扫射,随后才有二十多人往窑洞里闯。那个小队长刚一进门,只听“轰”地一声,铁雷爆炸了,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当场就炸死了六七个,还有几个负了伤。敌指挥官只好呀呀地吼叫着,撤回了城关。

原来贺逢光他们把炕上、地上、窗台上都点起了麻油灯,把火灶里倒上油糠点燃,把猫狗拴在家里,在门子上边放上铁雷,在地下埋上地雷,将全村的人都撤在山沟里,他们埋伏在南山上,唱起了“空城计”。

摘自《围困沁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 作文旅游 350作文 世界作文 春节作文作文 春节.作文 作文 感 作文美丽 美丽 作文 描写作文 作文有哪些 六年级作文作文 自己的作文 喜欢作文 《成长》作文 作文一篇 作文 家乡 《爱》作文 作文朋友 作文小学生 的故事 作文 故事的作文 的人作文 作文的结尾 英语一作文 作文的开头 中考作文作文 的作文400字 的故事的作文 你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