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打?咋出招?如今 焦作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2020-12-01 12:05:02
相关推荐

核心提示

我市社科专家、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战平,市社科专家、焦作市太极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恩之,结合多年的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就我市太极拳文化传承及太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焦作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方向》。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市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和面临的紧迫感与挑战。第二部分,阐述了发展中存在的“四个缺失”,分析了太极拳文化与产业、温县与焦作在发展中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第三部分,提出了焦作发展“两大中心”的战略构想。该调研报告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对我市普及和传承太极拳文化,做大做强太极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调研报告在2015年《山阳论坛》第三期全文刊登后,在全市引起了较大反响。在第十届焦作中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即将来临之际,《焦作日报》予以转发,期待更多关注太极拳及太极拳产业发展的读者见仁见智,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略有删减。

作者简介:

王战平,男,1961年3月生,焦作市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0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1月任焦作师范学校副校长,1999年6月任焦作财会学校副校长,2013年12月退休。

2010至今,王战平在《焦作日报》《焦作社科》《焦作研究》等报纸、刊物发表多篇关于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理论文章。文章有:《焦作太极拳文化和太极产业发展的践行之路》《把焦作打造成世界级太极拳文化传承地》《把太极拳文化打造成焦作职业教育的特色品牌》《焦作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太极破题时不我待》《建设太极文化城 推动焦作经济发展》《发展太极:打造两大国际品牌》等文章,上述文章引起了较大反响,并编写了《焦作市太极拳传承及太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王战平不仅重视我市太极拳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理论研究工作,还非常重视平台建设。他创立了国家第一所实施太极拳学历教育的焦作太极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了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市太极拳发展基金会等与太极文化产业相关的20家子公司。

王战平在太极拳文化传承和太极产业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建议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3年7月,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文化调研组根据王战平的《焦作市太极拳传承及太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改变原定到开封考察文化产业为来焦作考察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2013年10月,市政府组织市委宣传部文产办、市发改委等六局委举办座谈会,专题讨论王战平同志的《关于焦作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方案。

2015年8月,在焦作市关于征求国家“十三五”重大建议活动中,王战平上报了《把焦作建成太极拳文化特色城市》《太极拳文化应成为建设和谐河南的主导文化》《太极拳文化应成为国家战略文化》《成立焦作太极拳国际学院》四个建议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把焦作建成太极拳文化特色城市》建议被写进了焦作市“十三五”规划。

2017年1月,我市举行了首次有规模的太极拳争霸赛赛事。该赛事由王战平发起,赛事由焦作市太极拳发展基金会出资30余万元,与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市武术协会共同举办,该赛事在太极拳界引起较大反响。该赛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魅力太极·和谐世界》表演。演出分为三个篇章:太极的由来、太极的魅力、走向世界的太极。唯美的演出,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第二部分为太极散打比赛。该赛事突出体现了国际性、实战性、观赏性,对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引领性。

一、现状

诞生在300多年前、源于我市的太极拳文化,已被世界人民所青睐。全世界有近3亿人习练太极拳,有150多个国家有太极拳习练组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将建立起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培养一支稳定的太极拳骨干核心队伍,完成社区、乡镇太极拳辅导站点的基本覆盖。”

我们结合多年的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就我市太极拳文化传承及太极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期盼我市成为国家文化特色城市,期盼太极拳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朝阳产业,造福焦作百姓。

认清现状的目的不言而喻。而如何认清现状,却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两大品牌”入手,来分析太极拳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两大品牌”,即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

(一)民间培训是太极拳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从陈式太极拳文化诞生到现在的300多年来,民间的传承时刻都在进行着。在传承的进程中,进而演变出来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在“京城”的传播使得太极拳名声大振,他为太极拳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太极拳文化被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太极拳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国家体育部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简化了的24式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发源地温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中小学推广。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并要求全市中小学把太极拳作为一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进课堂。

政府的号召在一定意义上,大大地推动了这一“武术”的传播。由于这种传播是把太极拳文化当作一种武术套路来推广,远未涉及“文化”,很容易使推广流于形式。因而,在推广中没有太极拳文化专业教师,仅有“套路师傅”。

在焦作、国内和世界各地找一个太极拳教练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在焦作找一个太极拳专业教师却是一件不易的事。因为太极拳文化专业教师的培养尚属初始阶段,民间太极拳传承的重点是套路的习练。所以,民间传承只是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的补充,正是这种补充才使得太极拳文化得以发展下来。太极拳文化诞生到今天,民间传承仍是太极拳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从笔者的调查中,相关部门更看重当地民间有多少拳师,都举办过哪些大赛、哪些活动,对太极拳文化功能与作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所以,对太极拳专业人才规模化培养和人才职业化还处于认识阶段。

太极拳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基根于自然和人类文化,它完美地融合了人类和自然文化,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已超越了武术本身。

从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文化传承的范围来看,它遍布了多个国家;从太极拳文化的功能上看,它具有多重性;从太极拳文化的核心价值上看,它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太极拳文化的发展上看,它将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宝藏。因此,太极拳文化的民间传承早已无法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受历史等因素影响,多年来因对太极拳文化的规模化传承还处于浅层次认识阶段,传承者和习练者大多处于知其好,不知其所以好的状态。由此产生的传承行为停留在活动比赛和套路动作的形似上。究其原因是太极拳专业人才的匮乏和奇缺,进而影响了太极拳文化普及的质量、规模和速度,还严重影响了太极拳所蕴藏的理论体系价值、社会价值的开掘,其瓶颈不言而喻。至此,太极拳文化传承的规模化还无从谈起。

(二)个体小微企业是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

陈式太极拳是中华武苑的一枝独特奇葩,它荟萃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等诸多优秀文化精华,集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于一体。

少林拳的发展快于太极拳,其传拳带动的产业链效益已十分显现。少林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拳种有其独特的一面,她的历史影响不同寻常。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少林拳在电影《少林寺》播出后,迅速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塔沟的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学生遍布全国,国外学生也闻名而来,“少林产业”也随之诞生。

从武术拳种的自身作用看,少林拳具有的技击、防身等功能太极拳皆具有。太极拳具有的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道教的修身养性等都十分显现。从区域认知上、从传统武术的功能上、从文化底蕴上等来看,少林拳和太极拳具有不可比性。

国家体委原副主任徐才在参加河南陈家沟太极拳馆开业典礼时呼吁:“必须把太极拳做成一项产业,铸成闪光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经济接轨世界的桥梁,为中华武术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作出突出的贡献。

省、市媒体报道也多次指出我市太极拳及太极产业发展的问题。如2009年7月10日,《大河报》刊登《河南太极产业“白鹤亮翅”》,文中提到:太极文化战略的价值早已为人所知。可惜的是,围绕着“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产业链一直没有形成。2014年9月4日,焦作日报刊登《太极文化产业路在何方》,文中写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当这种文化试图寻求一种适合自身传承的产业路径时,却总也跳不出举办年会、拳术推广、旅游开发等传统模式,守着一个文化大资源,却难成一个大产业。一个名人、一个奥运金牌运动员就会形成一种产业的产品品牌,而代表人类与自然文化精髓的‘世界符号’却不尽人意,多年来,各种形式的“大比赛”活动,带来的还是‘小作坊’。”

太极产业发展引起多方关注。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定位和职责尚不够明确,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健全的组织和优惠的发展政策,太极拳研究开发人才匮乏,普及和发展太极文化产业难以为继,影响了太极拳的普及和相关产业发展”。

2015年6月10日至11日,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余秋雨先生考察了我市太极拳文化和山水文化。他说,抓太极就是抓中国的核心文化,太极拳是世界第一健身运动,是君子之道中行善、不比、中庸、有礼的集合体,是中国君子之道的最高凝结点,在刚柔共济中诠释了生存的哲学。

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关于焦作市太极拳文化传承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得到关注,2013年10月8日,焦作市委宣传部文产办、焦作市发改委、焦作市人社局、焦作市文化局、焦作市体育局、焦作市教育局、焦作市财政局等单位组织讨论。

(三)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发源地”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中华武术词典中,武术拳种居多、门派众多。然而开天辟地以来,唯有太极拳能得到数亿人的喜爱。世界上有近3亿人在习练太极拳,100多个国家都有太极拳组织。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太极拳对老年人有平衡作用,拟在全国推广太极拳。20世纪以来,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都在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且竞争日趋激烈。太极拳这个倍受人们喜爱的中华文化奇葩更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追捧和角逐。

1.太极拳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虽然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已有几亿人,但是绝大多数人习练的只是简化了的太极拳套路,对太极拳的精髓还缺乏认知和继承,尤其在文化层面上,其传播过程中存在误读和变异。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市在举行各类太极拳活动,大有争夺发源地之势。邯郸学院的“太极学院”打出了人才职业化的口号,成立了邯郸太极文化学院,向八个国家派遣60名太极拳教师和志愿者。河北永年也在太极人才培养上想了很多办法。

2.太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了太极拳就有了“产业”,太极拳是形,产业是影。“太极故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举办各种级别和各种形式的比赛,且规模、规格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永年也多次举办过大规模的活动,想打太极拳文化品牌的省、市也相继举办各种形式太极文化活动。邯郸在中央电视台的旅游广告中打出太极圣地——“太极城”的广告。福建邵武投资5000万元建造了三丰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可见,寄希望于打比赛让“传统作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产业品牌显然不奏效。同时,尽管“太极故里”的市、县相继出台发展太极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但现状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引发深思:举办高规格比赛产生的直接作用是扩大了知名度,产生的是社会效应;出台优惠政策是表明了政府的一种态度和决心,这种决心的实现还需有转换过程。现实告诉我们:高规格的比赛和出台优惠的政策是必需的,然而政府对太极产业发展的直接投入则更加重要。这种投入就是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有了这种引领,太极文化产业及产业链才将会形成。

3.谁会成为世界级太极拳文化传承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从各地太极拳的传承和产业发展的现状看,一是对太极拳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存在认知的局限性;二是在太极拳传承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方面政策和措施的不力。具体表现是: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缺乏认知,停留在满足现状上;把太极拳视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武术,停留在培训上;把太极拳当作一种特有技能而产生了浓厚的、神秘的兴趣,期待民间传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却没有认识到这个能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拳种”文化,正是被这种认知而严重阻碍着她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归根究底是没有把太极拳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没有真正把太极文化产业看作是世界级产业品牌。

谁会成为世界级太极拳文化传承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温县、永年、武当、邵武在思考、在行动;焦作、邯郸、十堰、邵武在思考、在行动;美国、日本、韩国也在思考、在行动;还会有更多的地区、国家在思考、在行动!

这种思考成为行动将会给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为这种文化的多重作用已被世界各国公民和政府首脑所接受,因为这种文化对公民的健康和国家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思考成为行动将会给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这种文化产业将要发展成人类的一个永恒产业!谁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太极拳文化传承中心,谁都有可能将太极文化产业做成世界级的品牌。因为,这不是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庭和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及“张三丰大师”所决定的,而是“发源地”决策者的眼界和胸襟决定的。“眼界”就是对太极拳文化精髓的全面认知;“胸襟”就是让太极拳文化成为世界级品牌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发展战略的形成。

二、缺失

十二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中指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一系列文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太极拳文化及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求得“一山一拳”中太极拳的真正破题,高水平打出焦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第二张名片——太极拳文化?

(一)认知的缺失

1.太极拳文化是自然文化和人类文化的结晶。全面认知太极拳文化的核心价值,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种,还是自然和人类文化结晶的产物。太极拳在地理上起源于陈家沟,在人文方面属于中原文化,在历史上属于东方古国的文明瑰宝,但在发展上,它是属于世界的。太极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是民族文化之源,是人类文化和自然文化的结晶。太极文化也是创造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和谐世界的核心价值文化。弘扬太极文化,传承太极拳文化,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载体就是传承普及太极拳文化。

2.太极拳文化应成为国家战略文化。把太极拳文化定位于国家战略文化是太极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的。(1)太极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和谐观和发展观。(2)以太极文化为载体的太极拳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文化特色;(3)太极拳文化的接受范围远远超出了世界上任何体育项目的运动范围,她的文化范畴也远远超出了太极拳文化自身的边缘。这项工作的实施是我们文化发展事业中的重中之重,课题的申报与课题的研究和投入应引起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国家文化部在全国寻求代表国家文化特色项目予以扶持发展,太极拳文化入选应当之无愧。将“两大品牌”纳入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应成为省、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定位的缺失

1.太极拳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定位。太极拳文化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正确发展观的形成,取决于对太极拳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程度,取决于对“两大品牌”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程度,取决于对民间传承与政府传承、民间作坊与政府引领产业发展关系的认知程度,更取决于对制约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产业发展形成瓶颈的认知程度。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太极文化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太极拳的真正普及,就没有太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没有太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也就形不成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两大品牌”。

2.太极拳专业人才培养与标准化传承关系的定位。太极拳文化的核心价值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它功能的多重性,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就是标准化传承体系的完善。同时,为太极拳人才真正走向职业化和规模化传承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3.县、市两级区域发展关系的定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太极拳文化是属于世界的。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把握好焦作和温县陈家沟的发展定位与发展关系尤为重要。两个区域发展的原则是“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温县及陈家沟应从县域文化特色的角度规划发展,重点构建体验太极拳文化体系,打造国际化太极拳擂台赛基地,同时和“四大怀药”、旅游服务业完美结合。以此,牢牢保护好、发展好发源地;以此,进一步扩大发源地的影响力和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焦作在太极拳文化发展的重点是太极拳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职业化市场的构建,标准化传承与规模化普及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承中心;在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重点是产业与产业链的形成,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太极文化产业中心。正确把握县、市两级区域的发展定位,将对加快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主导作用的缺失与发挥

1.主导作用的缺失。由于缺乏对太极拳文化核心价值的正确认知和定位的缺失,因而影响了主导作用的发挥。

2.主导作用的发挥。河南向全国、向世界推“两拳”——少林拳和太极拳,在少林拳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太极破题”,时不我待。如何破题?就要弄清为什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主导的内涵是什么呢?以政府为主导是太极拳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决定的;以政府为主导是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产业形成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以政府为主导是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产业形成的品牌化、国际化所决定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才专业化培养与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规模化传承的层面、手段和方法;产业化发展及产业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产业融资平台建设;规模化传承和产业链发展方向与战略研究。政府主导的内涵,只有政府能够履行,是企业所不能替代的。

(四)主体作用的缺失与发挥

1.主体作用的缺失。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企业永远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从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市太极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依然突出。

2.主体作用的发挥。培育与形成太极文化产业企业是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组织生产与流通职能;企业标准建立与品牌效应的发挥等。

认知与定位的缺失、主导与主体作用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职业化发展方向,标准化、规模化传承的进程;同样也制约了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

三、方向

让世界聚焦焦作的不是煤炭和化工,而是太极拳文化;让焦作走向世界的不是旅游、“四大怀药”和高新技术产业,更不是电商,还是太极拳文化。把“两个品牌”打造成“两个中心”就是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在打造“两个中心”项目发展规划中,要始终树立大思路、大策划、大宣传、大品牌、大连锁、大投入、大扶持、大产业、大效益、大贡献的发展理念。

(一)打造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承中心

从1985年温县下发《关于在全县普及推广太极拳的通知》到2010年1月8日焦作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从1992年9月5日温县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开始(温县举办五届)到2000年由焦作市政府开始举办规格越来越高的太极拳年会,都充分说明了焦作市委、市政府,温县县委、县政府对叫响“太极拳文化”和“太极文化产业”两大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1.引领人才专业化,实施人才培养“两大工程”。一是在全省率先实施为中小学培养太极拳专业特岗教师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为太极拳人才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基础,从质和量方面解决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太极拳文化的核心问题。二是在全省率先实施为行政村培养一名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工程。以太极拳文化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区,探索出一条创建我国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区的新路子。同时,为太极拳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提供重要的实践和打下重要的基础。

2.彰显地域优势,开展“两大特色教育”。一是把太极拳文化打造成焦作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特色品牌。遍布登封塔沟、成规模的“少林学校”的“少林武术”已成为省政府重点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地方产业特色的职教知名品牌之一,而“焦作太极”却无缘跻身。焦作市政府(焦政文〔2015〕27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也没有“太极”。二是把太极拳文化作为打造焦作乃至全省义务教育的特色。把太极拳文化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内容是普及传承太极拳文化的有效举措,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效手段。

3.筑牢“发源地”,打造国家文化特色城市。一是构建梯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太极拳文化标准化传承。(1)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走校企合作之路成立焦作太极拳国际学院。校企合作是成立该学院的捷径,且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2)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我市目前仅有一所民办太极拳中等专业学校,它填补了我市无太极拳专业学校的空白。但由于社会对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化前景认识不足等原因,加之省、市教育部门对特色学校扶持的政策是规模化的“锦上添花”原则,这所特色鲜明的专业学校发展不尽人意。(3)申请国家教育部设置中专、大专、本科太极拳专业。(4)将升本后的焦作大学更名为中国(焦作)太极大学,将市太极体育中心纳入中国(焦作)太极大学和体育部门双重管理。(5)积极构建中国(焦作)太极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研究中心。二是构建人才职业化市场体系。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人才职业化的前提,人才职业化市场的培育与形成是人才专业化培养与发展的基础。立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职业化市场的培育,立足标准化传承和规模化普及的方向,将为焦作成为国家文化特色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打造太极拳文化国际产业中心

1.创意国际产业中心项目。太极文化产业是指以太极拳为基础,向社会提供太极拳及太极文化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太极拳相关产品和太极文化衍生产品为核心产品,围绕太极拳的内涵和外延而延伸的产品与服务则是无限的。为此,要形成“借古塑今、以武带文、内容为王、古今融合、文武相映、功夫娱乐”的太极文化产业模式。要策划好中国(焦作)太极城项目,要规划好、建设好太极文化产业园和太极文化特色街、太极文化研发中心等项目;要打造好三个产业链来构成国际产业中心项目,即文化旅游产业链、太极文化产品产业链、太极养生保健产业链。

2.建立产业项目融资平台。太极文化产业品牌化、国际化的战略实施须有融资平台的支撑。成立融资机构,创新融资方式,积极与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和海外华侨融资。同时,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和国家教育、文化、体育及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

3.培育产业项目规模企业。从产业发展要素来看,产业定位、产业品牌、产业组织、产业政策、产业研究开发等是产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在这里,我们从培育产业项目规模企业来看对发展太极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一是培育太极产业规模化企业是突破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二是培育太极产业规模化企业是太极文化产业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所决定的。目前,在太极产业发展中,个体的、小规模的生产加工占产业的主导地位。太极产业品牌无法形成,太极产业链更无从谈起。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定企业;(2)确立认定企业的发展目标;(3)对认定企业出台扶持政策。

在打造“两个中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即政企联手的发展路子。在各个地区、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要打造好“两大品牌”,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更加突出。

太极拳文化品牌发展要依托的载体——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承中心。支撑这个载体最关键的就是太极拳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职业化发展、传承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传承的发展。

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要依托的载体——国际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支撑这个载体最关键的就是围绕“传承中心”的发展需要而发展。

“两个中心”的形成标志着“两个品牌”的形成;“两个品牌”的形成标志着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总之,正确把握太极拳文化的核心价值对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破发展瓶颈与障碍;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唯此,才能牢牢抓住太极品牌,才能不失去阵地,才能无愧于先人和子孙后代。唯此,才能加快太极拳文化规模化传承和太极文化产业链形成的发展步伐。唯此,才能实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挖掘好、开发好、弘扬好太极文化,实现把文化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文化”的发展目标。我们深情期盼并相信,太极拳文化会成为我市的城市主题文化,太极拳文化产业会成为我市的朝阳产业。

作者单位: 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焦作市太极拳发展基金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生活作文 节日英语作文 小学毕业作文 春游的作文 名人作文素材 关于我的作文 关于年的作文 友谊 作文 经历作文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你是我最什么的人作文 他生气了作文400字 我的发现作文300字 北京烤鸭作文 雨过天晴作文 吃团圆饭作文 关于故乡的作文 免费作文300字 牵牛花的作文 蚂蚁搬家作文 写景抒情作文 写事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大全 童话故事的作文 初二语文作文 春节的英语作文 包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