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忘初心担使命 砥砺前行再出发

2020-12-01 16:55:01
相关推荐

继2015年之后,昨天,市红十字会再次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

2015年,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荣获“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9月2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再次被人社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陈远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刘延刚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王岐山、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红十字事业。2015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作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代表,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刘延刚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开启了哈尔滨市红十字事业发展历史新阶段。

近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砥砺奋进、奋勇前行,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5年来,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募集款物4640.4万元,投入人道救助款物价值4045万元,投入救灾款物价值454.3万元,参与尼泊尔、云南鲁甸、五常龙卷风、巴彦山洪、阿城平山水灾等国际、国内及我市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及恢复重建工作,有效帮助改善受灾群众生活境况;组建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哈尔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红十字救援力量,基本形成体系完备、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坚持开展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培训,大力加强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建设,培训持证红十字救护员1.2万人次;投入“红十字博爱送温暖”项目资金479.2万元,惠及2330个贫困家庭,投入“红十字博爱助学”项目408.3万元,惠及1万余名贫困家庭学生;拨付“红十字天使计划救助金”266万元,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等大病患儿149名;扎实推进生命工程,累计实现遗体(眼角膜)志愿捐献登记7500余人,实现遗体捐献377人、眼角膜捐献497人。

● 志愿服务

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目前有注册志愿者8.4万人,现有市红十字会“四叶草”志愿服务队、市红十字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等4支专业化、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同时,每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志愿服务队,不论在暴雨洪涝、山洪泥石流等受灾地,还是在旅游景点、赛事现场,甚至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哈尔滨市红十字“四叶草”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捐资助学、备灾救灾、遗体和器官捐献、无偿献血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四叶草”爱心车队共计出车360次,成功寻找到走失老人131人,为老人及弱势群体发放黄手环135支,到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2次;为藏区捐赠并邮寄2000余件御寒棉衣。“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与城市美容师共度腊八节”、为环卫工人送4650杯豆浆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被省、市媒体连续报道。2019年自筹资金3.34万元开展助学活动,在7-8月期间,参与阿城、尚志、巴彦、双城等洪涝灾害救援工作,协助转运救灾物资近千件。

哈尔滨市红十字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常年深入社区为失能患者开展康复指导培训。2018年,指导500名社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建立随访档案200份,在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972志愿者之声”直播普及康复知识10余次,入户、电话随访近千次。2018年被省文明办评为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十佳志愿服务队。

2015年,市政府将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纳入全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和全市“星级和谐社区”创建评选体系。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建社区红十字服务站559个,成为红十字会服务百姓的重要抓手。2019年,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提出以“一人、一站、一网络;一队、一档、一红会”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全市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建设。一是每个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要配备1-2名专兼职负责人,成立规范的红十字组织机构,建立不少于10名红十字志愿者的服务队,织密服务社区百姓网络。二是服务站工作要统一规范,做到站里有组织、工作有职责、有固定的服务队伍、档案有记载。三是建立规范统一的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档案,要求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活动有记录。各区、县(市)红十字会依托服务站平台,开展帮困助贫、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红十字知识宣传活动2000次以上。南岗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哈尔滨市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宾县鸟河乡敬老院、祥源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都是红十字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在这些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统一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应急救援

突出专业及时有效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现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两支,应急救援队员1300余人,与市应急管理部门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被纳入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哈尔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主要为突发城市内涝、雪灾等情况下遇险车辆提供公益性救援。两年来,共出动救援车辆300余台次,救援遇险车辆和受灾群众2500台、1200人次。连续3年参与哈尔滨国际马拉松、中国·哈尔滨“中国移动”轮滑马拉松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服务保障,处置外伤运动员500余名,出动救援车辆向“120”急救车转运伤员50余人,被哈马组委会授予“哈尔滨国际马拉松优秀组织奖”。今年7-8月,在执行阿城洪涝灾害、道外长江路及先锋路内涝救援任务中,哈尔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发挥了特别能吃苦和连续作战的专业骨干作用,出动救援车辆近100台次,运送救灾物资2000余件,救援受困群众210余人,救援水淹车辆100余台,救援乘载病人和乘客的救护车和大型客车两台。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曾参与2014年雅安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及2017年巴彦水灾等国际、国内灾害救援,近两年,该队共出动车辆百余台次,救援被困群众300余人。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还参与阿城等地搜救“旅友”、寻找城市内走失老人等救援工作,连续3年承担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等志愿服务保障任务。与此同时,常年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儿童五防教育、火灾疏散自救互救等培训百余场次,受益1.1万人。

● 红十字青少年

培养精神文明建设后备军

红十字青少年是红十字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德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注重在大中小学校建立活动阵地,与市教育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建立青少年急救队的通知》《关于评选市级红十字模范校的通知》,连续6年与市教育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校红十字会秘书长培训班的通知》,开展培训班24期,培训学校红十字会秘书长1512人次,并将学校红十字工作纳入全市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与教育系统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评,极大提高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红十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2015年以来,承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十二五”“十三五”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育项目,在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服务中心分别建立红十字生命健康体验教室和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作为首批国家红十字应急救护示范基地,上述场所向全市中小学校免费开放,提供“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的参观体验和培训,截至2018年,共有2105名学生实地感受“培训+场景+情景+互动+竞赛”的多元化救护培训。

先后在黑龙江大学等院校成立17支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每年定期在各高校红十字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同伴教育和健康安全教育,以及红十字青少年骨干训练营和人道法传播项目等,倡导正确性观念以及爱惜生命的理念,推进红十字运动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和发展,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训骨干宣传员600余名。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大型公益活动和助力中高考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连续6年共组织1000余名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为高考、中考学子保驾护航”活动,协助维护考场外秩序,处置突发状况,传播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近3.2万名考生成为受益者。市红十字会组织17支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医院团体会员单位与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共建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将基地作为经常性志愿服务平台,在“空巢行动”、“助残行动”、义诊咨询、留守儿童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作出积极贡献。

● 人道救助

致力救济困难群众

开展免费治疗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项目,为全市792名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节省治疗费用513.2万元。“红十字百千万慧眼项目”为10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配镜,为1000名贫困家庭百姓免费检查眼部疾病,为1万名中小学生建立医疗档案并免费进行视力检查。近年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每年募集款物千万元以上。2018年,全市红十字系统筹集款物1031万元,向困难群众下拨救助款物共计1021万余元。2019年8月,为280名贫困家庭高考生提供助学金54.4万元,为500名贫困家庭小学生提供助学款物共计5万余元。2019年7-8月期间,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分三批次向阿城、双城、通河、巴彦、五常、尚志等遭受冰雹、洪涝灾害地区拨付救灾款和物资共计117.06万元,为灾民解决燃眉之急。

在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中发挥独特作用,带领国家级贫困县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村民脱贫。2017年6月以来,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40万元“博爱家园”项目和13.5万元“新站·新健康”援建项目,“原生态鸭稻米”项目获得全国红十字系统首届众筹扶贫大赛“红品项目优秀奖”,“博爱家园生计项目”为发展鸭稻米特色产业注入10万元资金。木耳大棚种植项目争取市、县专项资金213万元,筹建26栋木耳种植产业园。完成农产品“东安泉”商标注册,成立延寿县六团镇东安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登录“融e购”和“龙江小康”等电商平台,开辟“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帮助村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销售价值80多万元的大米、木耳等农产品,利润用于救助贫困户。

● 人道救护

助力健康哈尔滨

市红十字会重视打造“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品牌,推动应急救护“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每年在哈尔滨讲坛等举办救护知识公益讲座200场,普及救护知识不少于10万人次,开展救护技能演练20次。2018年完成救护知识普及130期,省彩票公益项目培训120期,开展救护员培训30期,培训救护员1500人。成立由40名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护师资志愿者服务队,与市文明办联合印发《哈尔滨市宣传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进出站口及车厢内全天滚动播放掌上学堂宣传片,在全市21条主要公交线路的100台公交车、708个社区、22所医院、100个文明单位张贴“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宣传海报4000份、发放宣传单2万册。与市直机关工委合作编印《红十字现场应急救护手册》3000册向市民发放,在我市著名旅游景点太阳岛风景区建立应急救护站。2019年世界红十字日期间,与哈尔滨地铁客运中心联合推出坐地铁上“急救课”活动,乘坐地铁的乘客通过扫描地铁站内和车厢电子屏上的二维码,即可下载“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APP,获取简便快捷学习急救知识的机会。

进入新时代,全市红十字系统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红十字会改革,动员凝聚社会力量,积极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传播、资源动员、人道救助、关爱生命、民间交往、开放共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