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国营原阳园艺场人

2020-12-01 17:15:01
相关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魏三军和林场书记张广松同志合影

(中国经贸杂志讯 魏三军推荐)九月的原阳,天高云淡、让人心旷神怡。秋季,也是瓜果收获的季节。

9月14日下午,《中国经贸》杂志副主编魏三军在国营原阳园艺场党支部书记张广松,退伍军人、优秀创业青年张凯歌等工人的陪同下来到园艺场进行参观,驱车前往林场的路上,没想到是坡陡路窄,沙土飞扬,拐弯抹角的绕路,虽然有些颠簸,但一路上的美景却美不胜收,可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桃子、苹果、葡萄等水果成熟的季节,大家望着眼前一棵棵、一排排的果木,满是希望的期待,张广松书记感叹说:如果桥和路修好,园艺场的水果销售将供不应求。

走进园艺场,瓜果飘香,树树皆秋色。这片近千亩的林场,果林面积大概占70%左右,林木覆盖率达80%左右,立于林中,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园艺场附近不远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而园艺林场就是黄河边的一道绿色屏障,集绿化、阻沙、防洪和果木销售经济等功能于一体。

园艺场的由来

张广松书记告诉作者,国营原阳园艺场的前身是原阳县韩董庄的一个自然村叫拐河朱村。一九五八年,黄委会为发展黄河两岸的绿化培育苗木和发展果品生产事业,计划想在黄河边的原阳农村协调一个园艺果木培育和生产基地,结果没有一个村愿意将土地让给黄委会使用,最后,识大体、顾大局的拐河朱村人与黄委会达成了协议,协议将拐河朱村的全部土地无偿交给黄委会使用,并将村里的牲口、车辆、农具等所有财产交给黄委会使用,为园艺场的筹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付出就会有收获,经过黄委会综合考虑,将拐河朱村的村民纳入黄委会管理,定性为长期固定占地工,因此,便成立了黄委会苗圃场,当时在曹守林段长和技术员周之亮等一些干部的领导下,进行苗木的培育和果树的栽植工作,按日计工,按月发工资,为黄河两岸的绿化和果品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于一九六二年将苗圃场移交给原阳县政府管理,成为原阳县的国有事业单位,更名为国营原阳园艺场,第一任场长由黄河段的张书勤秘书担任,从此以后拐河朱村便成了国营原阳园艺场的长期固定工、城镇户口,商品粮,拐河朱村人成为园艺场生产的主力军。

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苦干实干 工干同心

工干同心,为了建成、建好园艺场,当时第一批园艺场工人在干部的带领下,早晨6点出发,中午带饭,晚上八点钟左右才能回到家,干部、工人们一起过着“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的生产生活,却从未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林场工人告诉魏三军,建设园艺场非常艰辛!拐河朱村所有工人,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自然困难。尤其是六七月份,天气炎热,工人们各个顺脸淌汗、汗流浃背,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在沙土飞扬的黄河滩地上育木造林,吃窝窝头,喝白开水,挑担施肥,改良土壤,累的实在坚持不住就躺在潮湿的滩地上休息一会。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园艺场人的努力,苹果、葡萄、石榴、桃子、柿子等果林在黄河滩地上扎根生长,繁育出黄河北岸一道绿色的人工生态、经济林园艺场。

瓜果飘香 无私奉献的园艺场人

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几十年的拐河朱村人,每年生产出大量的优质水果,畅销全国及海外,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吃水不忘打井人,七十年代在国家经济落后,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园艺场为原阳化肥厂建设捐献锅炉两台,在原阳县四街改造扩建工程中出资,在原阳县党校建设当中,园艺场不仅出钱还派木工马玉振等多人前去支援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的前期发展做出了贡献,园艺场人为了支援其它地方的发展建设,不计个人得失,领着低工资,过起清贫的生活。

校场联动 “桃李满天下”

园艺场丰收了,大家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支持,园艺场的领导和高级园艺师周之亮领导的技术团队每年冬、夏两季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园艺技术培训班,并且对全县各乡镇进行技术培训和果园管理,全面实施指导,为全县各乡镇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的的园艺技术骨干。声名远扬的园艺场引来了新乡百泉农专师生的到来学习,园艺场的技术精英也多次到百泉农专实地培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实用人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北有“塞罕坝”,中有“拐河朱村”园艺场,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千亩黄河滩园艺场,见证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果,积极加入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林场人誓要蝶变新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园艺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新任园艺场支部书记张广松是土生土长的拐河朱村人,他知道村民的不甘心,他决心在以张凯歌等有志青年的支持下响应国家生态黄河、美丽乡村的号召,带领园艺场人建设美丽新林场,从而让园艺场人蝶变新生。

魏三军和园艺场退伍军人张凯歌合影

园艺场走出来的优秀青年代表张凯歌告诉魏三军,老一辈园艺场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现在园艺场发展遇到了瓶颈,但并不代表园艺场就不行了,落后也不能代表落时了!我们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积累了一些资金,我们商量好了,我们准备在园艺场支部领导的支持下,将园艺场打造成为“民宿林场、文化林场、康养林场、园艺体验林场”的文旅林场,我们还要打造国营林场水果影响力品牌。

林场党支部书记接张广松表示,我们园艺场有历史、有文化,南望郑州,北靠新乡,是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经过商议,我们园艺场初步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1、打造民宿农家乐,在采摘、观光旅游后,让游客品尝园艺场的地锅鹅、地锅鸡、青菜团子、地皮菜、马齿菜等乡村美味。

2、打造园艺林场垂钓基地;开发一个闲置池塘,打造成为现场垂钓和烧烤的黄河滩区休闲旅游基地。

3、打造黄河边千亩生态水果采摘园;积极发挥国营林场的果木培育技术优势,吸引郑州、新乡和周边的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

4、知青旧址文旅项目,由知青文化博物馆、知青大食堂、知青宿舍及农耕体验区组成。知青文化博物馆包含知青当年生产、劳动的照片,展示知青使用过的老物件,有皮箱、棉袄、农具、水壶等用品,也有大肚子锯、弯把锯和锄头、犁子等生产工具。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充分体验传统劳动及亲手摘菜的乐趣,还原知青当年生活场景,体验知青生活,更可以成为学生假期文化教育的学习实践基地。

5、园艺场老建筑群参观旅游,园艺场目前尚有20多栋解放后统一规划建设的老瓦房,瓦房建筑技术多样,无论从年代、建筑风格、技术方面都不多见。园艺场可以把这些老建筑修缮以下,统一规划成为黄河流域黄河滩建筑文化的文旅项目,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打造成为园艺场民宿项目及抖音拍摄取景基地。

6、打造国营林场水果品牌,发挥园艺场水果技术优势、老果树文化优势,国营林场几十年来的口碑优势,统一水果宣传卖点、统一设计水果箱,着重宣传国营林场的优势,致力打造黄河流域国营林场水果第一品牌。

知青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建筑房屋

抓住机遇 开创园艺林场新时代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时代国有林场的森林旅游蓬勃发展,不仅成为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还带动了林场生态环境的改善, 并最终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转型。可以说,进行森林旅游开发是实现国有林场在新时代可持续性、全面性、 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向。

识大体、顾大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园艺场人正在把握机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团结一致坚决把园艺场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美丽新林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景色作文200字 与众不同的朋友作文 林鸣作文素材 我做的梦作文 以预测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中学的作文 一节什么的课作文 我们的一天作文 温暖作文300字 一碗阳春面作文 童画作文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家乡的变化作文五年级 八单元的作文 关于殷墟的作文 珍惜友情作文 未来作文350字 关于射击的作文 军训的意义作文 作文未来的衣服 国庆高中作文 骆驼祥子作文 描写狗狗的作文 刻画人物作文 美丽的瞬间600字作文 逛商场作文600字 玩具越野车作文 2017年考研英语二作文 欣喜若狂的作文600字 高二作文8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