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考英语如何复习 用记忆曲线解决英语记忆问题 速度快 效果好

2020-12-01 20:45:01
相关推荐

有小伙伴对背英语单词很是头疼,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背单词的技巧。

今天分享的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法”的改版“岛岛记忆法”

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一般会遇到几个问题:

第一记忆慢

第二今天记住明天就忘

第三记忆的单词无法结合使用

结合以上三个问题,我给大家带来一套从记忆到使用的综合方法。

我的方法是先解决记忆问题、再解决遗忘问题、最后解决使用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记忆问题,也就是记忆很慢的问题。

我认为记忆的快慢是自己的感觉,只要你不去跟其他人比赛,其实只要不是特别慢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确实感觉特别慢,那很有可能是一次性设定的记忆量太大了,需要调整一次性的记忆数量。

如果数量也不大,记忆的速度还很慢,那就不要只是口头记,需要结合嘴、脑、耳一起进行,加入了读出声音的话会增加记忆的强度。

如果加入了读出声音还是感觉慢,那就在加入手写,这样加入手写后,会全面对单词进行记忆,这时候不是可以省略读出声音的,而是都结合在一起。

写单词记忆的时候建议是连着英文、音标、汉语解释都一起写出来,这样会产生更多的记忆映射,而且是相互映射。

当记忆的方法找对后,你的记忆的速度就会逐步提升起来,入门是最难的,入门后就会变的很快。

解决记忆速度的问题后,我们在来解决记忆后遗忘的问题

关于遗忘的问题,其实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很好的解释。

图1

大家看图1对照一下,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遗忘的速度, 可以明显的比较出从一开始记忆一项东西后到达一个时间点之后就会出现记忆下降,同时到达一定的时间后趋于稳定。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遗忘曲线来制定对应的单词记忆计划以解决遗忘问题

这里我在曲线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分别把记忆的时间定为1天、2天、4天、6天、15天,那么如图2我们先制作一张表格,以16个章节为例,每天记忆一个章节。

那么初始表格就是这样的如图2,也就是说第一天需要记忆的就是第一章。

以此类推我们看第二天的内容包括什么,如图3

这里非常显眼的看到第二天需要记忆的是第二章的内容,同时复习第一章的内容。

有了这个例子后我们在往下看第4天的内容是什么,如图4

这时我们每天要新增加记忆一章内容,同时每天还要复习两章内容,这样是三章的内容。

到了第6天我们看下需要怎样记忆,如图5

这时候我们每天新记忆一章,同时需要复习三章的内容,也就是在第六天的时候,需要记忆第六章,同时复习第一、三、五章的内容。

这样到第十五天的时候,又迎来一次记忆曲线的重复,如图6

在第十五天,我们需要记忆第十五章,同时复习第一、十、十二、十四章的内容。

这里面每天的新记忆的内容要多花一点时间进行,复习的内容可以根据当时你掌握的情况灵活调整,同时按照这个节奏记忆一遍后已经记忆的很牢固了,后面应该就不需要在继续重复了,上面就是关于记忆曲线抗遗忘的过程。

最后我们在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单词结合使用的问题,这里我先给大家出一道题目

大家做下选择题,-be as dry as a bone---的意思是什么?

给大家三个选项

A. 和骨头一样干

B. 像干柴一样

C. 非常干燥

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首先能翻译出字面的意思可能是A,很遗憾选了A的同学是错误的。

但这就是有可能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常犯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很好的将单词和句子以及前后句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这道题目正确答案是: C

虽然它不是“和骨头一样干”的意思,但是它确实和干燥有关系,表示“非常干燥;非常口渴”的意思。这里再扩充一个小知识点,干燥气候除了可以用“dry weather”表示外,“arid climate”也可同样使用。

讲到这里,其实我就想告诉大家,如果想提高阅读和听力的正确率就需要在单词记忆的基础上,加强听和读原文的部分,通过前后句的语感来找到真正的原意,所以这里十分建议同学们,如果英语有问题的同学每天增加半小时的真题听力的学习和阅读时间,多去结合句子来进行单词的使用和理解。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学习英语。

今天就到这里,我是岛岛,关注一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岛岛你好

表格为纯个人编辑截图,其他图片来自于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故事作文800字 廉洁的作文 遗迹作文 作文写信格式 潮作文 羽毛球的作文 快乐的事作文 作文升国旗 家的作文600 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热心的作文 去公园的作文 四年级作文500字 作文母亲400字 对手的作文 380字作文 语文作文多少分 读书与作文 五年级小作文 我读懂了作文 养花作文 内卷作文 小学生作文搞笑 英语分类作文 台灯作文 家的作文400字 我的骄傲作文 作文380字 家作文300字 作文 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