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歌释义学研究诗歌文本 什么是文本?文本和作品又有何区别?

2020-12-01 23:45:01
相关推荐

我们学习诗歌释义学,首先应当明确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确定诗歌释义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困难,学科的名称就把研究对象圈定了:诗歌释义学是对诗歌文本的意义进行理解的理论。那么,什么是文本?德国的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有艺术的和审美的两个极点:艺术的极点是作者的本文,审美的极点则通过读者的阅读而实现。显然,鉴于这种极性,作品本身既有别于本文,又不同于本文的现实化,而必须被置于两者之间的某一点。它的特征,毫无疑问,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它既不能被降低到本文中的现实,也不能被缩小为读者的主观态度。”

沃尔夫冈·伊瑟尔

由于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接受作用,所以,“作品”不划给作者,而是主张读者与作者共同创造的,作者创造的只是“本文”(一译为“文本”,有人大谈“本文”与“文本”的区别,毫无意义)。同样是提倡接受理论的意大利弗·梅雷加利,比伊瑟尔说得更加干脆:“作为作者产品的文本同作为被接受了的文本即作品,两者是不同的。文本是固定不变的,作品却是变动的。……文本是属于作者一级的,作品则是属于接受者一极的。”

文本

这就是说,未经读者阅读的是“文本”,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是“作品”,“作品”不属于作者,只属于读者。将“文本”与“作品”作如此区分,是理论上的进步,还是制造了理论上的混乱?我认为,上述区分,是建立在强行改变“作品”原义的基础上的。“作品”的原义,谁都清楚,它是“制作成品”的简称,难道作者手写的“文本”不是“制作成品”?梅雷加利过于极端化了。

作品

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看上去他比梅雷加利公允得多,然而并不完全正确。诚然,对于忽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来说,接受美学的理论是强有力的;但是,伊瑟尔也好,梅雷加利也好,他们都强行剥夺了作者的创作权,至少是强行剥夺了一半的创作权。真正客观地、公允地看问题,应该承认:作者创作的虚构“文本”,是艺术“作品”,著作所有权,不容侵犯!

有关接受美学的书籍

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读者参与了创造,而且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创造。但是,读者的创造只在想象中进行,只在脑海中呈现某种生动的意象,他们创造不出物质形态的“制作成品”。如果读者通过想象,真的创造出一个“制作成品”,那么,读者的名称就应该换成作者。然而,谁都清楚,读者的创造不可能具备物化形态,这就不能称之为“作品”!假如一定要说“作品”只属于读者,或一半属于读者,这在理论上就陷入了一种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让我们来看看“读者”这个概念。著名接受美学家冈特·格里姆在《接受学研究概论》中说,读者有三种类型:

读者

①现实的读者。这是文学公众的组成部分和文学社会学以及读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②假想中的或意向上的读者反映了一个作者的读者期待。他常常不与现实的读者相符,而与读者的一个理想形象相符。作者对自己读者的这一想象融入艺术作品本身之中。

③隐性的、构想的或虚构的读者包含在本文本身之中(作品内含的),一方面,他是创作者的读者想象的外溢,另一方面,他是阅读指示楷模,是为现实读者提供的标准读者。

读者

格里姆的上述分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他所说的第三种类型,即“隐性的、构想的或虚构的读者”,既然“包含在本文本身之中”,怎么具有“读者”的身份?第二,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的读者怎样区分?“假想中的或意向上的读者”与“隐性的、构想的或虚构的读者”,既然都是“假想”或“虚构”的,他们的本质区别何在?格里姆是在玩弄语言戏法!

读者

走出理论的游戏室,我们看得很清楚,读者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跷着二郎腿、喝着龙井茶、捧着《唐诗选》的现实的读者,他是由各种性别、各种年龄和各种不同的文化水平的人所组成的读者群中的某一个。另一种就是暗隐的读者。暗隐的读者出现于作者的写字台边,诗人作诗时,同时就有一个暗隐的读者坐在一旁指指戳戳,提出意见,要求诗人进行修改。暗隐的读者的意见,统统被诗人吸收,写进文本之中。布斯所说的读者与作者的“秘密交流,共谋与合作”,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的。这个暗隐的读者,也就是作者所预期的读者。这个预期的读者,有一个代表人物,这个代表人物就是作者本人。这样,作者身上就暗隐着一个读者了。

现实的读者

既然作者兼有着预期的暗隐读者的身份,这种二重身份的存在事实,就阻挡着把读者与作者截然分开。正因为如此,“作品”的归属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怎么办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一,承认作者创作的是艺术“作品”,它是一种“虚构的文本”,使其与“历史的文本”相区别;二,把“作品”分为两种:作者创作的虚构文本叫“原始作品”,简称“原作”;现实的读者参与创造的文本叫“游戏作品”,简称“戏作”。

戏作

“戏作”是读者对“原作”所玩的想象的充填游戏,即对“原作”中的艺术空白,用自己的经验去充填,在充填过程中享受着游戏的乐趣。充填结束,游戏终了,“戏作”完成。“戏作”一定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戏作”不能改变“原作”。“原作”是物质的,共享的;“戏作”是精神的,独享的,这就是它们的基本区别。

阅读时产生“戏作”

其实,“戏作”这个词并不完全确切,但考虑到读者也是在从事“再创造”,从这个意义上看,保留这种说法并不荒谬,相反的,倒有一个好处,它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阅读与释义,只是一种审美的游戏而已。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结论:诗歌释义学研究的对象是诗歌文本,亦即诗人的“原作”。在理解“原作”的过程中,必定伴有“戏作”出现。

参考资料

《诗歌释义学》

本文乃作者“人都有不容易”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下次不见不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摔了一跤漫画作文 借秋景抒情的作文 微笑作文题目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 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600字 我爱母校作文600字 打屁股作文女贝网 让座作文500字 人蚁大战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外貌描写 桃花作文200字 别了我的童年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300字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 秋作文100字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文600字 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作文300字 必修一语文作文 记事文作文600字 数学老师的作文 关于打扫卫生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玩具积木作文 关于文明出行的作文 小学开运动会的作文 三年级的作文书 写景游记作文500字 我梦想的学校英语作文 关于关爱的作文结尾 我就要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