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济南市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0-12-02 00:35:01
相关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

市中一模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星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翅膀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D.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6.B 7.B 8.C

市中二模

6.B 7.C 8.C槐荫一模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9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侵蚀,冲刷

D.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山门圮于河 尝射于家圃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可以为师矣

C.乃石性坚重 乃悟前狼假寐

D.然则天下之事 无丝竹之乱耳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B.本文记叙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阐发不可“据理臆断”的思考。

C.文章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寺僧盲目行动;老河兵认识片面;讲学家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9. B 评分意见:本题3分。【B.竟:终了,最后】

10. A 评分意见:本题3分。【A.在,在 B.被,做 C.是,才 D.的,主谓取独】

11. D 评分意见:本题3分。【D.老河兵和讲学家的评价颠倒】

槐荫二模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6. D 【D.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 C 【A. 成为/做 B.好像/你 C.就/就 D.凭借/把】

8. B 【B. 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有夸张修辞】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共9分)

(二)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B.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广大的才能

C.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

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 B.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C.夫君子之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夫学须静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表现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B.“静以修身”强调了安静的环境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学须静也”表明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12. B 评分意见:本题3分。【B.广才:增长才干】

13. A 评分意见:本题3分。

【A.就,就 B.表目的,用来;用 C. 主谓;音节助词 D.句首发语词;成年男子】

14. 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B.“静以修身”强调宁静专一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天桥一模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9 分)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C.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D.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B.见渔人,乃大惊 乃重修岳阳楼C.不足为外人道也 故不为苟得也D.既出,得其船 其如土石何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国诗人。

B.本文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主要写了逢桃花源、访桃花源、离桃花源、寻桃花源四件事。

C.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D.文中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6.B 7.B 8.C

天桥二模

二、(33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9 分)

出师表(节选)

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性行淑均. 均:公正、公平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憎恨

C.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D.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已而之.细柳军

C.苟全性命于.乱世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作者是诸葛亮,“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B.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C.作者追述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是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这件事。

6.B (痛恨:痛心、遗憾)

7.C (A.做/对、向 B.的/去、到、往 C.在 D.并列/转折)

8. D(“此”是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天桥三模

6.C 7.D 8.B

历城一模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9 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所欲有甚于生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呼尔而与之 而年又最高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则凡可以得生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 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 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6. C【解析】 加,益处。

7.C【解析】A. 比 从 B.表修饰 表递进 C 的 D.那么 就是

8.B

历城二模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 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下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苟富贵 苟:如果

今亡亦死 亡:逃跑或以为死 或:或者等死 等:同样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 ) (3分)A.辍耕之垄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卜者知其指意 安陵君其许寡人C.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悟前狼假寐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选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把雇农出身的陈沙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了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C.“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出陈涉年轻时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篝火孤 鸣”的原因是他们害怕鬼神。

6. C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C 或:有人 】

7.C评分意见:本题 3 。 分。 【A 到,往;的 B 代词他们;加强语气 C 因为 D 是;才 】

8.D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历城 三模

6.A 【至:周到】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7.C 【A 修饰;转折 B 却;就是 C 因为 D 比;在】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8.D 【选文第二段描写同舍生的生活,不是从正面烘托作者。】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历下区一模

二、(3 33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9 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C.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快乐

【 解析 】D 乐 : 以 …… 为乐 。【 评分意见 】 本题 3 3 分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无丝竹之乱耳

C.而不知人之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行者休于树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解析 】C 正确 A 代词/ / 语气词 B 的/ / 主谓间 C 转折 D 在/ / 到

【 评分意见 】 本题 3 分 。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首段的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山及泉及亭。

B.本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均围绕“乐”字展开。

C.本文在写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

D.本文着力写太守与游人沉醉山水的情景,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顺而沉沦的苦闷之情。

【 解析 】.D 不是为了表现苦闷 , 而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 的旷达胸襟 。

【 评分意见 】 本题 3 分 。

历下区二模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尤清冽尤:格外 B.日光下澈澈:清澈

C.做尔远逝做尔:忽然 D.悄枪幽遵变:深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乐之肉食者谋之

B.全石以为底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也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8.下列对本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柳宗元,曾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之一。

B.文章第一段寥寥数语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作者的情感由“寂寥”逐渐转为“乐”,但掩盖不住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情感。

D.文章的语言精炼优美,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其他,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

6.B 【解析】澈:穿透。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7.A 【解析】A 都是代词 B 作为/被 C 因为/凭借 D 于是/竟然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8.C 【解析】作者的情感由“乐”逐渐转为“寂寥”。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历下区三模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憎恨

B.躬耕于南阳 躬耕:亲身耕种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D.深入不毛 不毛:不生长草木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皆以美于徐公

B.可计日而待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中有足乐者

D.受任于败军之际 虽有千里之能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选文第一段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给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C.《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仅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件事。

6.A【解析】痛恨:痛心,遗憾。【评分意见】本题3分。

7.D【解析】A在/表比较 B修饰/转折 C把/因为 D 的【评分意见】本题3分。

8.D【解析】“此”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评分意见】本题3分。

长清一模

二、(共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B.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C.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标志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名为鲲 为宫室、器皿、人物

B.鹏之背 康肃笑而遣之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刀劈狼首

D.其正色耶 其真无马耶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集释》,描绘了鲲变鹏,鹏扶摇直上,迁徙南海的壮丽图景。

B.庄子的语言以夸饰惊人,善于运用想象和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就用夸张的手法来写鹏之大。

C.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瑰丽,情感真挚强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北冥有鱼》的大鹏形象启示我们只要自己志存高远、足够强大,做什么事都不需要任何凭借。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志:记载。【评分意见】本题3分。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为:是/动词,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B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指卖油翁。C.用。D.表示选择/加强诘问语气。【评分意见】本题3分。

8.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大鹏形象启示青少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善于借助身边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条件。【评分意见】本题3分。

长清二模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冠:行冠礼。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表顺接。B之:代词,指正道/补充音节、不译。C.焉:怎么,哪里/兼词,于此。D.者: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的人。【评分意见】本题3分。

8.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景春对自己的观点是深信不疑的。

章丘一模

课内文言文阅读

6.(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B.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句话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目的是赞美大鹏来历不凡,志存高远。

D.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平阴二模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 B. 但微颔之 微:微笑

C.无他,但手熟尔 但:只是 D. 康肃笑而遣之 谴:打发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尝射于家圃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卖油翁用了一个小绝活,一个巧妙的类比,一句深入浅出的话就让陈尧咨心悦诚服。

C. 选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D.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反问语气强烈,表现了陈尧咨居高临下的傲慢和暴躁。

6. B 7. B 8. C【解析】没有心理描写。

南山一模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6~8题。(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经常 B. 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C.主人日再食 食:食物 D. 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中有足乐者 皆以美于徐公

B.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更有痴似相公者

D.岂他人之过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俯身倾耳”,仅用四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B.本文以描写为主,兼有记叙、议论和抒情,语言生动传神,令人回味。

C.文章最后,点明了为文的本意,即“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

D.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6.C 食:供养,给……吃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D (A. 因为/认为 B. 转折/承接 C. 判断句标志/……的人 D. 结构助词,的)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B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学生运动会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 爱如潮水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350字 珍惜粮食作文 作文说明方法 教师节的作文开头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作文 雨作文400字 满分作文中考 周末的早晨作文 美女拉肚子作文 观察蚕的作文300字 艺术人生作文 我的演员梦作文 考试中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300作文 作文有妈妈真好 四年级第三单元写作文 学校介绍作文 秋800字作文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 象征意义的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 描写班主任作文 静的魅力作文800字 一事一议作文600字 戴帽子的鱼作文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