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军 粽子飘香又端午

2020-12-02 01:05:01
相关推荐

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来历,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屈原传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

在流放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还有一种不同观点,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台骀,为治汾水水患,奔波南北,为解决百姓每天的饮食问题,人们想出了用竹筒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送的办法,民众争相效仿,并渐渐流传开来。而我也比较认同这种说法,是因为“粽”本作“糉”,《说文》即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集韵》又云“糉,角黍也。或作粽。”而芦叶及黍皆北方之物也,即便是现在,每年五月初五,山西民间仍有以粽子祭奠汾神台骀的习俗。

不论端午食粽是否与屈原有关,但和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本身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究其起源,五月初五原本是夏季一个“五毒”横行、瘟疫频发的“恶日”,端午节就是为除瘟疫、辟邪祟、求吉祥,并以地域形成了吃粽子、挂菖蒲、插艾叶,佩香囊、喝雄黄酒、赛龙舟等习俗。故而又有端阳、午日、端五、重午、重五、午日、艾节、蒲节、夏节、五月节等不同称谓。

包粽子的事也是提前几天就得筹备。合阳的徐水、金水沟内有不少泉眼,涵养出大片的芦苇。夏日的芦苇叶子又宽又厚,正好用来包粽子。妇女们三五结伴,到沟下“打粽子叶”。端午的先一天把粽叶放在锅里煮,除去粽叶表面的绒毛,使之光滑柔韧。再从锅里将粽叶捞出来在清水中洗净,三个一沓折好备用。过去江米较少,包粽子的米大部分是农村人自种自碾的“软糜子米”(也称黄软米或黏糜子米),色黄软糯,口感极佳,如今已成稀罕之物了。把米和红枣泡好,便开始包粽子。包好,再入锅慢火煮熟。剥开粽子,一股淡淡的苇叶的清香沁人心脾。也有的人在粽子里不包枣,煮熟后剥开,撒点白糖或淋些蜂蜜,香甜可口。

粽子飘香,不由唤醒我童年的端午记忆。那在母亲巧手中舞动的粽叶和插在门框上的艾叶彷佛就在眼前,想想那和着米香枣香的粽子,引人垂涎,自然的清香更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李军,合阳人,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市作协会员、李军伊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句子 做一件家务事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100字 崭新的生活作文500字 作文童话三百字 我毕竟走过作文600 时光匆匆的作文 推荐台灯的作文 坐飞机作文300字 五一劳动节作文100字 照片里的亲情作文 六年级作文第五单元 怎样提高写作文能力 高兴作文300字 春作文500字 个人与集体的作文 我眼中的月亮作文 立冬包饺子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初中 作文开头好句 有关探索的作文 校报作文800字 小仓鼠的作文400字 什么样的军训作文 草原风景作文 我想变成孙悟空作文 校园里安静的角落作文 感动作文450 母爱高考满分作文 追光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