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美人如花隔云端 深度解析《源氏物语》以花喻人的三重意义

2020-12-02 05:50:01
相关推荐

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讲述了贵族公子光源氏纷繁复杂的情史,其中穿插了平安时代的政治、宫廷生活,以及贵族的各种雅趣,如赏花、制香、奏乐等。在这本鸿篇巨制中,紫式部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女子,她们或纤弱美丽,或沉静优雅,或高傲坚韧……各有其吸引人之处。

紫式部很擅长描摹这些女子的美,她利用不同的花来象征不同的女性,并赋予这些女性花儿的特点。在书中,大部分的女性都是以花来命名的,比如:葵姬,夕颜,槿姬,末摘花,花散里,末摘花等等,这让人物更有辨识度,形象更为生动丰满。

最近细细品读了这部著作,发现以花喻人的部分特别有意思。用花来比喻美人不仅是文学传统,具备文学上的意义,还暗含着日本独特的美学思想,以及深刻的社会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三个维度解析《源氏物语》以花喻人的独特魅力。

文学意义:名花倾国两相欢,以花喻人是文学传统

紫式部很会以花喻人,她用花来写美人,不仅取其外在,更看重精神、品格上的相似,以期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书中第34回《新菜(下)》可以说是以花喻人的高峰。这个篇章里面,源氏为了庆祝自己的生辰,召开了女乐大会。三公主,明石女御,紫夫人,明石夫人等人带上各自的乐器,闪亮登场,为源氏倾情演奏乐曲。紫式部对这几个人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三公主娇小玲珑,她没有艳丽之相,但高贵秀美。紫式部将之喻为“二月中旬的新柳,略展鹅黄,而柔弱不胜莺飞。”而她的头发从左右两旁挂向前面,很像青青的柳丝。——这个比喻很贴切了,将三公主的稚嫩和娇弱,描摹得入木三分。

明石女御(光源氏的女儿)姿容优雅,比较艳丽。书中形容她,“举止端详,气品高贵,好比盛开的藤花,当夏日群花零落之后,独自在晨光中开颜发艳。”在第28回《朔风》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这小女公子可说是藤花。藤花开在高高的树梢上,临风摇曳的模样,正可比拟这个人的姿态。”用紫藤花在树上随风轻摆,来描摹明石女御的优雅,很有美感,让人浮想联翩。

紫夫人头发浓密,身材匀称美丽,恰似春天的樱花,然而又比樱花更加优美,这容颜实在是特殊的。紫式部对紫姬特别偏爱,赋予紫姬樱花的形象。源氏刚认识紫儿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孩,恰如春天里美丽又柔弱的樱花。后来,他把紫儿培养成人,紫儿出落得愈发标致。在女乐大会上,紫夫人大概三十多岁,很有成熟妩媚的风韵,这个时候的紫夫人,大概就是春天里,繁密娇艳的八重樱了吧?

明石夫人气度悠闲,容貌妩媚,“看到这人,好像闻到五月橘连花带实的折枝的香气。”其实,明石夫人更像龙胆,在第二十八贴《朔风》中,紫式部曾经说过,明石姬爱好龙胆和牵牛花,并且用心栽培。龙胆看似不起眼,却很坚韧,自有其美丽。明石夫人出生低微,但是冷静高傲,隐忍倔强,和龙胆的气质很吻合。

这是一场盛大的女乐会,源氏非常享受。但在旁人看来,这些女子姿态各异,各具美感,又何尝不是一场群芳宴呢?用花花草草来比喻女子的段落,散落在书中许多地方,读书的时候,有种寻宝的感觉。

说到以花喻人,这应该算是一种文学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他暂且不论,我们国家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就有许多“以花喻人”的句子。比如: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除了直接用花来比喻女子之外,《诗经》还喜欢用花起兴,引出美丽的女子,就像给即将出场的女子布置了绚丽美好的背景。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何彼秾矣,棠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读着这些美丽的句子,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美丽女子和鲜花交相辉映,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源氏更是将这个传统演绎到极致,她笔下的这些女子,都有属于她们的花。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能描摹出她们的美貌,也能传递她们的精神和内涵,读来让人齿颊生香。

《源氏物语》这本书大概是1001-1008年间写成,比中国的红楼梦还早大概700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紫式部的以花喻人,不仅传承了“以花喻人”的文学传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借鉴意义。

美学意义: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演绎“物哀美学”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日本的“物哀美学”。什么是物哀?简单来说,就是美到极致之后复归平淡或消亡,这种美学思想跟日本的宗教和地理位置有关。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认为,万物皆有灵,花草树木里面都藏着精魂。与此同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这让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什么都不长久,都会消失。于是,物哀的思想应运而生,根植在了日本人的意识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觉得稍微更改下,这句话也能表达物哀之美。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物哀就是美好的东西不长久,终究会走向毁灭,终究会消散。这种毁灭不是人为的,而是不可抗力因素造就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大概就是物哀之美。

《源氏物语》开启了日本的物哀美学时代,而以花喻人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把这些女子比喻为花,则她们越娇艳美丽,毁灭的时候,就越让人心疼。比如:书中的紫姬就是物哀之美的极致。

上面我们提到过,紫姬像樱花,紫式部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对紫姬外貌的描写,极力渲染紫姬的美貌。书里面曾经用夕雾的视角,来描述过她的美丽:

“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娇艳之色四散洋溢,仿佛流泛到正在放肆地偷看的夕雾脸上来,真是个盖世无双的美人!”

除此外,源氏也一直惊艳于她的美貌,在心里揣度,

“从无论哪一点上看来,她的气品都很高雅,周身没有一点缺陷,可使见者自觉羞惭。相貌艳如花月,姿态新颖入时。加之种种优雅的熏香融合集中,这便形成了一种最高的美姿。今年比去年更盛,今日比昨日更美。永远清新,百看不厌。源氏觉得奇怪:怎么会生得这样美丽呢!”

樱花是日本的象征,生得绚烂美丽,花期极短,零落时静默,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它兼具美丽和哀愁的特质,最能体现物哀之美。紫姬也正是如此,紫式部将她的美渲染到极致,越是美丽,消亡的时候就越让人悲痛。

光源氏抚养紫儿长大,要求她各方面顺自己的意,但紫姬并非没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只是将伤心和不满埋藏在心里。在那样的年代,她无父无母,没有任何依靠,屡次想出家,最后也被源氏阻挠。紫夫人最后病死了,死的时候,年龄大概还不到四十岁。

紫式部没有写她得了什么病,但据我猜测,应该是抑郁症或者是癌症。男人寻花问柳,女人很容易情志郁结,引发乳腺癌、子宫癌之类的疾病。源氏这样放荡,还让紫姬隐忍,是很容易憋出病来的。

你看,这么美丽的人儿,最后也还是会香消玉殒,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紫姬去世以后,源氏悲痛欲绝,每天神思恍惚,后来出家,最后也跟着紫姬去了。小说的第41回,只有标题“云隐”,而没有正文,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意味深远,将物哀演绎到极致。

社会意义:零落成泥碾作尘,揭示女性的遭遇和命运

花儿因为外貌,品性以及生命力的不同,会拥有不同的遭遇。散文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曾经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在《源氏物语》中,几乎每个女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这些花儿构成隐喻,来揭示她们的命运。不同的花也暗含着不同的命运,在这里,想说下夕颜和朝颜这对“姐妹花”。

夕颜是葫芦花或者瓠花,白色的小花,美丽又娇弱,开在那些破败脏乱的墙角边,夕颜其人也如同这种花,父母早逝,无依无靠,刚开始,她被头中将看中,结果被抛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无意间搬到源氏乳母的隔壁后,她和源氏结缘,原以为找到依靠,不料,好景不长,两人在野外幽会的时候,夕颜被六条妃子的生魂袭击,当场死亡。光源氏说夕颜是”薄命花”,而夕颜本人的遭遇也印证了“红颜薄命”的话。

在日本平安时代,女子的身份低下,命运不能自主,她们需要依附于男子。在家里,她们需要仰仗父亲,出嫁后,她们要依靠夫君。所以,大部分人的命运,就像美丽脆弱的花儿一样,容易被雨打风吹,甚是可怜。夕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书的后半部分出现的浮舟,也是让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只能跳入宇治川寻求解脱,好在被人救起,万念俱灰的她最后遁入空门。

与夕颜相对的是朝颜,也就是牵牛花,日文中的“槿”表示牵牛花。朝颜这个名字很美,我喜欢把它解读成“早晨的笑脸”,牵牛花迎着朝阳开放,蓬勃有生气,代表着活力和希望。槿姬的际遇,也恰似朝颜那般,迎着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槿姬出生高贵,父亲是桃园式部卿宫,桐壶帝的兄弟。

槿姬头脑清楚,也懂情趣,源氏也曾对她示爱,面对风华绝代的光源氏,她也心动过,然而,她深知源氏是个薄情郎,她不愿意像其他女人那样,陷入和源氏的感情纠葛里。所以,她终身和源氏维持着柏拉图式的关系,这反而让源氏对她恋恋不忘。

《红玫瑰》里面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在光源氏心里,槿姬是“可与纵谈寻常世事、省识四时情趣、不乏风流逸致、而能作友谊之人”。

除此外,书中的花散里,人生结局也相对较好。花散里的象征之花是“橘花”,出自源氏的和歌,“杜鹃也爱芬芳树,同入橘花散里来”。花散里就橘花一样,相貌平凡,没有才艺,但却自有沁人心脾的力量。

她善解人意,懂得倾听,有种知心大姐的温润气质,源氏面对着她,总能敞开心扉,痛快地聊聊天。在源氏心里,她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人。正因为如此,源氏才将夕雾、玉鬘先后托给她抚养,而花散里的晚年也过得平静满足。

诸如槿姬、花散里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源氏物语》中的一抹亮色,她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女性另外的可能性,缓解了书中那些命运坎坷的女子带来的沉重感。虽然社会环境恶劣,但她们还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谋求到了相对较好的前程,这给了我们安慰和希望。

总结:

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的以花喻人,既描摹了众多女性的美丽,又以花的气质来象征人物的性格,达到形神兼备。除此外,以花喻人还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花儿越美,凋零的时候就越让人伤感,这种美丽又哀伤的感觉,开启了日本的“物哀美学”。与此同时,不同的花儿也有不同的遭遇,以花喻人还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看似信手拈来的“以花喻人”,其实暗含着紫式部的巧思,值得我们反复咂摸和体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爱真情作文 高考好的作文题目 写景色的作文400字 新学期新规划作文 我们的传统节日作文 家乡的景色作文300字 我最爱吃的食物作文 全国作文加盟 三年级游记作文300字 家乡的春节六年级作文 五年级上册写人作文 去北京旅游的英语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600字 我最尊敬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450字 勇气作文600字初中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100字 最好的自己作文800字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300字作文 跳绳比赛作文300字 生活需要自信作文 小狐狸哭了作文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400字 爱的旋律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 这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