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8年的财税经历 32岁的她还能换去另一个行业吗?

2020-12-02 13:35:01
相关推荐

关于 “顾 而 言 之”

个人使命:帮助他人解决人生中重要节点的核心问题。

关注内容:呈现多元化深度视角,发掘“成长”和“认知”中的盲区 。

写作原则:

1. 全部基于真实案例:解决的方法都被实践验证。

2. 全部为原创文章:不到7%的公众号仍坚持自主原创。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姓名,行业,公司都有改动,以保护个人隐私。

在金融行业里,琴琴的简历并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国内普普通通的一个大学,然后出国念了一个排名很后的财务硕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东部一家小型税务公司工作了几年。回国之后在一家小基金里做金融管理,其实也就是看看财务流程。

她来找我的时候挺不开心的,觉得自己的人生碰到了一个瓶颈:

这份工作虽然很安稳,但是每天工作内容都是单调而重复的。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越来越提不起精神去上班。

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喜欢新鲜东西的姑娘,性格也很活泼。所以可以理解,她所待的这个单调地方的确会有点让她难受。

可是,当我看到她的简历和经验的时候,我也觉得挺遗憾的,因为这样平平淡淡的经历,的确是很难跨行。

因此她也在考虑很多人会想到的方法,那就是去念一个MBA或者EMBA。当然,她希望去个好一点的学校, 因为绝大一般的学校没有意思。但是好一点的学校,以她当下的这个经历和背景是很困难的。

于是, 她在考虑要不要花很多精力去考一个CPA。可惜,她并没有考试的天赋,不然也不会进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学校。

考也不行,留也不行。琴琴好像就陷入了一个僵局之中,就这样放弃了吗?

转行的三个考量

一个有了8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不喜欢当下的生活状态想要改变,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1. 物质上的基础

2. 家庭的期望

3. 自身的特质

1. 物质上如果有良好的基础,就可以让一个人有更多的自由。

物质基础是否良好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欲求较多的人,可能百万年薪也不够;欲求较少的人,可能一年10万就可以活的很自在。我见过收入几百万的上市公司老板,天天觉得钱不够花;也见过曾经的设计师在30岁离职后,一年之中半年教别人在澳大利亚潜水,半年在西藏买个单身公寓,开个牧马车到处逛的状态。

另外,家庭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有的人家里条件不错,很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则背负的家庭的重责,想自由一下也没有办法。

于是,我问她:“你觉得金钱对你来说重要吗?你会担忧没有钱吗?”

她想了想,觉得还好。她每个月的期望值是能赚两三万,自己能过就行,不要依赖在父母。现在工资不高,有时候还要依赖父母。

这个答案说明几点:

1. 她对物质不是完全不在意,而且也不一定能接受脱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2.她对独立性要求比较高。这一点,其实也可能说明了她在工作中感觉无聊的一个原因:工作给予她的独立性太少了,自由空间不多。

3. 她对现实会愿意做一些妥协。

之所以要从物质基础和对物质的期望入手,是因为这方面的观念会决定她可以按照自由意愿操作的空间有多大。

月薪2万在北京还不算困难,财务背景的,即便脱产一段时间,好好找找,也能找到这样薪水的工作。这样至少有一条保底的道路,虽然不是她期望的。

有保底的好处是当你知道最差的情况会是如何,你会对解决当下的困境有多一些的信心。

基于她对物质条件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我们就排除了脱产去追求自我意愿的这一条路, 并且把未来的职业选择范围缩小为具备一定薪资能力的工种,而且这份工作需要可以让她发挥出自己的独立自主性。

2. 家庭的期望

再来看看家庭的期望。姑娘单身,父母对她的期望是开心就好。所以在这个方面,她比起我咨询过的一些过往案例要轻松很多。毕竟,如果你上有生病的老人,下有需要上学的孩子,还有房贷要供,那么除非你当下的状态真的很糟糕,不然我不会建议你轻易变换工作的,而是有策略、有计划的慢慢过渡到你的理想状态。

而琴琴没有这些负担,因此,她可以在最低限度完成当下工作的情况下,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换行业的努力之中。

保留当下工作是因为她对工资还是有期望的,但基于她不喜欢当下的工作,那么只要财务不出错,准时完成就行,也没必要刻意的去努力或者多做。

这样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跳出这个牢笼。

3. 自身的特质。

很多中年想转行的人,是因为意识到当下的工作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可是受限于自己过往的经历和视角,对于自己真实想要什么,善于做什么,却说不清楚。

琴琴也是这样子的。她来找我,是因为她想到的一条路径是换去二级市场做投资,但再想不到其它路径了。

而之所以想到这条路径,是因为她认识公司内部的投资经理,觉得也许会比当下的工作好一点。

这其实是认知上的局限性:你只看到你能看到的,你只知道你能知道的。

但是当她已经是一个工作8年的职场“老人”的时候,对于下一份工作的寻找,不可以有这样的局限性。

通往理想工作的道路

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出她理想的工作可能性呢?

一份理想的工作,是能够满足你物质上的需求、你的特长优势、和你的心理需求的。

物质上的需求:大家都明白,钱,期权,股权,奖金,免费福利等等。

特长优势:擅长做什么?能力在哪里?最明显的特质有哪些?

心理需求:对于权力的渴望,对于他人尊重的需求,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于曝光度的需求等等。

不同的心理需求导致人们会选择不同的岗位。

在这三个方面里,每个人在意的比重也会不一样。

在和琴琴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比较清晰的:喜欢组织活动,喜欢新鲜的人和事。但她对自己的特长似乎就没有这么清楚了,好像除了财务知识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于是我问她:你做过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她想了想,给我举的是:她当年如何获得一个很少有人知道、但特别酷的机会,可以去6个国家免费交流。而这个机会就是他在一个会议上认识的一些人,她后续和他们保持很久联系后,对方告诉她的。

同样的,另一件她觉得很欣慰的事情,是她花业余时间组织了一个非常大的论坛。这个论坛当时很有名气,办了好几年,有近千个各界的人士参加,获得了很好的收获和效果。

我发现这两个事件都和人际交往的技巧相关。于是我问她:“你善于认识陌生人吗?”

她说:“ 我其实挺喜欢认识陌生人的,也很喜欢跟不一样的人交流。在每一个公司里,我几乎能认识公司里所有的人。也能和很多人保持联系,比如您。“

“如果这样子的话,那其实你考虑的余地就可以更广泛了。” 我笑着说。“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公关、商务咨询等这些需要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可以很好的发挥你这样的能力。“

她有点犹豫了:“虽然我很喜欢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它是个兴趣,我怕真做成工作以后,我就不喜欢了。还有,毕竟我在财务这个地方做了8年,我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有点可惜啊!”

我笑着问她:”你最早来找我的理由是什么?不就是觉得在当下这个岗位待不下去了吗? 怎么突然又开始考虑沉默成本了."

她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这个是习惯,你也知道人的心理就会这样。”

“不过,那我要不要去考个cpa这种的?再去考个cpa,我就可以换岗位。我有认识一些朋友,他们就这样可以转去一些税务公司。” 她似乎依然沦陷于自己的习惯的思维模式:有职称才可以换岗位。却不考虑其他选项,甚至岗位是否适合。

我笑着问:“你想想你那些朋友,他们每天干的活能让他们接触到不一样的人物吗?除非他是做咨询类的公司,可以每次轮不一样的项目,不然的话, 那份工作和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差异呢?你去了以后,过一阵子不是依然不开心?还浪费时间去考试。”

她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好像又忘记了你说的标准了。”

打破过去惯性思路

我其实很能理解她的这种思考模式:

一方面,人们都是基于自己周边朋友的选择才了解到不同的可能性的,因此朋友的推荐就会成为她不加验证的选择;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面临未知的时候,通常的反应可能是退缩,希望找到一个安全感,而考证,就是常见社会背景下大家习惯中认为的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讨厌的是什么的时候,就不能再盲目的跟从他人的选择去做了。

而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应用自己的评判的标准,发掘出自己的天赋和擅长之处,找到一个合理的与现实的妥协。

比如说:她并不善于考试,强迫自己去考试,就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更何况,她即便考了这样个CPA,能否转去投资岗位也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

CPA只能保证转去一些需要这类证书的岗位,比如说财务规划之类。但这些岗位的工作很单调,依然满足不了她通过不断的接触新鲜的事物从而获得成长感的心理需求;同时, 这岗位也不能应用到她最擅长的人际交往能力。

就像她说的,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已经把大大小小各个部门所有人都认识了一遍。继续做下去,工作上已经没有任何让她感到有新意的地方。她做工作还算细心,但是,这种细心其实是她在用意志力维持,因为她根本不想做,而一个人的意志力力是有限的,所以她每天去上班,都感觉很厌恶。

换一份税务的工作,她的特质没变,后续必定还是一样的结果。

既然如此, 她就需要打破之前的思路,不要再运用自己的劣势了,而是把优势放大,尤其是在找工作这件事上。

她过去的思路是参考朋友的职业路径,可是却忽略了朋友考试的能力可能比她强多了。她不应该努力去寻找一个和当下工作差不多的岗位,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在这里, 她一个很优势的特长,就是与他人快速建立良好关系并长期保持这种关系。她说她能够和绝大部分生命中经历的人保持不错的关系,并且记得他们做了什么, 包括我在内。她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一直默默关注,到现在就能有更具体的交集了。

于是,可行动的方案就比较清晰了。

她感兴趣的是认识更多的人,那么她可以尝试的是一个以人为主的工作。即便不离开金融领域,其实以人为导向的工作也不少,比如说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BD,风险投资等等。即便不考虑风险投资这种对决策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她还是有大把的可选择的机会。

而她最擅长的能力也能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好的帮到她,只要她能跳出自己思考的局限性:她可能会认为自己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兴趣爱好,因此,就用在多认识些公司里的人,多认识些朋友,搞搞课外活动等等。

但这个能力如果用在求职上,也是非常实用的。

她自己其实过去就有成功的故事:

她当年在国外读的学校很没有名气,国际学生找金融类工作也很困难。所以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找了很多熟人、朋友、甚至还有陌生人帮忙推荐和介绍,然后最后通过自己的面试表现打动了其中一个人,然后把她推荐到了自己的公司工作。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的一个盲区就是,不会把自己擅长的东西换一种场景去应用,只局限在原先的模式里。

当我们梳理完这些,她的眼睛亮了,好像找到了一片新天地。但很快,她的困惑又上来了:“ 老师,我最后有一个疑惑。其实我也投了一些BD啊这种岗位,但是都没什么好的回复,我在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不适合。"

"那是当然的,“ 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她的遭遇,因为我看她简历的时候也读不出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

” 你的简历要好好改一下。你现在的简历全部都是你在财务方面的成就。别人怎么能看到你的优势呢?所以简历需要好好的修改一下。“

“再说了, 作为一个想要半途中换行业的人来说,光靠hr是很难投入简历的,因为很多HR看的就是你过去岗位的匹配性。所以你需要发挥你最大的优势,去找一些相关领域的朋友聊,然后让他们帮你做内推。甚至找你认之前认识的一些职位比较高的人。用你跟他人交往的那种亲切感和热情去打动他们。因为你去跟他们聊天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你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时机了。”

她点了点头,很激动的说:“我知道了,我现在就能想到好几个我可以聊的人。谢谢你啦!”

后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但伴随着这个特长就容易出现盲区:

有的人是不分场景、滥用特长,从而导致失败;而这个案例中,主人公则是对自己特长有了固化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模式。

当她把自己最擅长的优势运用到一个不同但合适的场景下,往往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00元/首次,后续3000/次,无空闲聊与交友,请自重)。

其他阅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阅读600字作文 微信怎么制作文件 火烧云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myfriend 玩具水枪作文 作文成长中的故事 如何成功英语作文 校园里的趣事作文400字 紫罗兰作文500字 在新的起跑线上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400字 最美的瞬间作文500字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结尾 可爱的松鼠作文 勋章作文 亲身经历的作文 描写景象的作文400字 综合实践作文 美丽小区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记叙文 做仰卧起坐的作文 以价值为题的作文 长城作文100字 我的视线作文600字 以心为主题的作文 写一篇秋游的作文 奋斗作文题目 平安家书600字作文 天凉了作文 背景资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