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永远爱你》:用温暖的故事 向孩子讲述人间的生 老 病 死

2020-12-02 14:25:01
相关推荐

我让阿雅睡在软软的枕头上。每晚在临睡前,我都要跟她说:“我永远爱你”我知道她会懂得。——选自《我永远爱你》

初次看到《我永远爱你》这本绘本,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一个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和一只胖胖的棕色狗狗,依偎着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背影。片片树叶缓缓飘落,忧伤而又温馨,让人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这个故事。

绘本内容介绍

绘本围绕着一个男孩和他的小狗——阿雅展开,男孩还是婴孩期的时候,家里有了一只小狗。他们两个一起长大,一起撒尿、一起睡觉、一起吹生日蜡烛,一起玩耍。玩累了男孩最爱把头靠在阿雅暖暖的身体上休息、睡觉。

阿雅有时候会调皮捣蛋,从别人身上飞奔过去,弄人一身泥,打坏家里的餐具,把妈妈的花园弄得一团糟……

尽管如此,小男孩依然很爱她,每天晚上都会对她说:“我永远爱你”。在和阿雅相处中,男孩学会了接受、付出、包容。

但狗的生命有限,小男孩长大了,阿雅却变老了。她越来越不爱出门,越来越爱睡觉,男孩也越来越担心她。最后阿雅连上楼梯的力气也没有了,于是男孩抱着他上楼梯,走到自己的卧室,向往常一样对她说“我永远爱你”,直到阿雅死去。

下面我将从绘本作者表达方式、为什么要给孩子讲述人生的衰老和死亡和学会表达心中的爱,用爱化解悲伤,这三个方面阐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绘本作者表达方式:平淡、真诚的语言和丰富的色彩、简单的线条。用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向读者传达爱和生命的真谛。

作者汉思.威尔罕生于德国,长大后移民美国,他自谦因为英语不够好,所以必须用更好的图画来为他说话。

这本书在1985年出版时,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个开放、多元化的国家,但这本书依然不被大众接受。大家都认为,过早跟孩子谈论死亡没有必要,但汉思.威尔罕认为,这是孩子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不再让孩子惧怕死亡,并尽快的从悲伤中走出,用成熟的眼光面对世界。

1、汉思.威尔罕:用平淡、真诚的语言向世人讲述一个温暖的小故事,阐述生命的大课题。

这个绘本是一个讲爱的故事,汉思.威尔罕通过最平淡的生活语言描述,润物细无声的手法。触碰人心底的柔软,不自觉的让人泪奔。

阿雅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男孩一家带她去看兽医,医生表示她只是老了。最后衰老的阿雅,连楼梯都上不去了。

虽然作者没有直说,男孩的心里有多沉重。“可是她一定得来我的房间睡”。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阿雅的留恋和不舍。

2、作者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勾勒出温暖的画面,强烈衬托了绘本的主题——爱

我们上面提到了这个绘本,起初并不被大家接受。爱的温暖和对死亡的恐惧,常人难以把二者联想在一起。可作者坚信,只有更好的了解生老病死,才能更明白爱的意义。

作者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刻画了男孩与阿雅一起成长中的开心、对她调皮捣蛋的包容、对她衰老和离去的伤心。画面彩色明暗交替,背景是干净的纯白色,除了呈现必要的人和物,没有一点掺杂。简单利落,使大人和小朋友阅读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主人公身上。

他们日夜相处可温馨、逐渐衰老的沉重和离去时的不舍,在生动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男孩和阿雅彼此的爱。

二、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人世间的衰老和死亡,是因为我们逃避不了,终究要面对。

1、死亡无法逃避。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即使我们惧怕死亡,想要逃避死亡,可死亡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躲避而不存在。

就像绘本中的描述的,有一天早上,男孩醒来,看到阿雅在夜里已经死掉了。尽管他加倍的对阿雅好,带她去看医生,可阿雅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每天都有人到来,也每天都有人离去。生命不会因为我们的挽留和不舍,改变他的足迹。哪怕是伤心至极,除了接受我们无能为力。

2、给孩子解释死亡,才能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变故。

在中国人千百年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没有人愿意跟孩子提及死亡。

因此,当孩子问到死亡时,我们总是简单敷衍过去:“他睡着了”、“他去了很远的地方,不回来了”、“你不懂,长大了就知道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亲友去世,父母从来不带我去。他们会说,你是小孩子,不能见死人的,不吉利。很多父母是觉得死亡太过于沉重,不想让孩子过早的面对,所以采取这种隔离方式。

生活往往不能如我们所愿,身边总有不断离去的老者,突来的意外和病魔,瞬间把我们拽到死亡面前。与其避而不谈,不如教会孩子提早应对。让他们知道生死病老是自然规律,将来才能更加勇敢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绘本中阿雅死了,他们把他埋在院子里,大家难过的抱在一起哭。虽然写的是一条狗的死亡,这也正是人类葬礼仪式的简化。

把如何跟生命告别,如何发泄我们心中的悲痛,缓缓的、温柔的展示给我们的孩子。在跟生命告别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变化。

3、接受死,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我们也就学会怎样生活。

我们只有接触死亡,面对它,甚至愿意拿出来讨论它的时候,才有可能更勇敢的对抗它,并从中解放出来。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减少遗憾。

绘本中的男孩,陪着阿雅走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没有逃避。参加阿雅的小葬礼,允许悲伤在他身体里面自然流淌。这就是死亡教育的意义,我们相信他有能力治愈自己。

三、学会表达心中的爱,用爱化解悲伤。

1、学会表达心中的爱

中国的表达爱的方式总是很含蓄,我们很少跟父母说“我爱你”,更不会经常拥抱,我们不善于跟父母沟通。然而也因为如此,有多少人在父母离世时,不断的责备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对他们说爱,不对他们更好一些。

绘本中每天睡觉前,男孩都会对阿雅说一句“我永远爱你”,所以阿雅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虽然悲伤,可终究心里是安稳、没有遗憾的。因为相伴时,及时的付出了自己的爱,才能坦然接受阿雅的离开,勇敢的走出悲伤。

3、保存爱的记忆,也是生命的延续。

有时候,我们沉浸在亲人离去的悲伤里,长期无法自拔。或者想要寻找精神支撑的替代。但最好的结局,是放下心中执念,怀揣着爱继续前行。

阿雅死后,邻居要送给男孩一只小狗,男孩说,我知道阿雅不会在意,但我还是说不要了。没有人能替代阿雅,她留给男孩的是满满的爱的回忆。有了这些就够了,让他足以勇敢的走下去。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有另一只狗、一只猫、或一条金鱼。不论他是什么,每晚我都会跟他说:我永远爱你。”

绘本最后的这段话,让人感动。尽管现在男孩依然因为阿雅的离去心中悲伤,但他愿意去慢慢疗伤,释放自己的情绪,诠释出他的勇敢与坚强。事实的真相虽然痛苦,但只是暂时的,它终将过去,珍爱自己和家人,活出不留遗憾的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生活真美好作文 家乡的风味小吃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的作文 有关乡愁的作文 带上蝴蝶的眼睛作文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作文 myweekendplan英语作文 善良的我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大全 描写云南的作文 坚守本心作文 漫步雨中作文 乐于助人的作文题目 公交车作文 学会分享作文800字 虚拟与现实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少华山一日游作文 家的意义英语作文 冬天要来了作文 信念一直都在作文 一件让我难忘的事作文 细品书香作文 雅思作文 三只小猪英语作文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 艺体节作文 美丽的误会作文 关于战争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编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