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写中秋的一词一诗流传千古 感慨万千 手足情浓又相思无尽

2020-12-02 14:35:01
相关推荐

今天和朋友们聊聊苏轼的两首关于中秋节的作品,这一词一诗,皆与苏轼的胞弟苏辙有关,一首是怀念之作,一首是离别之作,两首作品都是情意浓浓,相思无尽。苏轼和其胞弟苏辙二人手足情深,虽同朝为官,但是各自宦海漂泊,聚少离多。正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王维有句诗云“独在异相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在中秋节这样以团圆为主题的节日里,对于那些天各一方的亲人来说,可是“明月不谙离恨苦”啊,相思无尽又无从相诉。人们也因各自的理想、各自的前程、各自的生活而不停奔波,纵使有短暂的相聚,却总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们便常常把那无尽的相思与惆怅,倾诉在诗词的字里行间。

大文学家苏轼,就把那情感写入作品,既诉说出他自己的相思与离愁,也替我们这些普通人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我们也可借助那饱浸了相思之苦的文字,去感受那千古相同的思念与离愁。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26岁,通过了科举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正是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苏轼的许多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也很不同意王安石的做法,于是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

这首词是1076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想当初离开京城,表面上是自求外放,而实际上却是迫不得已,仕途不顺而心中自知。此词写中秋望月思乡,怀念胞弟苏辙,苏轼边赏月边饮酒,最后大醉。苏轼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哲理的高度,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这首词全篇佳句,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纵横天地、宇宙与时空,典型地体现出苏词豪放的风格,被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又充满浪漫色彩,近千年来传诵不衰。

2.中秋月(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小诗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圆月圆”的喜悦;而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离别之情。内容是记述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欢乐之事。《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调寄《阳关曲 》,则又寄寓即将分别,以抒发相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小诗做于1077年,苏轼由密州调任到徐州,与弟苏辙共度中秋。此时的中秋佳节相比于一年前,苏轼在密州对着月亮独自饮酒不同,今天可是有弟弟苏辙的陪伴。夜幕降临,云气散尽,空中充满了秋日的寒意,天空中的银河无声地托起了一轮明月。今夜兄弟一起赏月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难得,而兄弟二人分别为官,各自漂泊,今宵的相聚是短暂的,分别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不知道明年又会各自在什么地方。就如在上面那首词中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手足情深,一想到长久的分离怎么不伤感。

在古代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在外打拼的人想要回家或相聚,要么山高路远,要么身不由己,总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如果要向对方表达思念之情,寄个信也总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现在真的是先进很多很多,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无论是电话还是网络,见面、聊天、相聚,都比古时方便了不知多少倍,人们过节的方式也开始多样化。

不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在家休息,亲人朋友之间的问候总是少不了的,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所以,闲石在这里,通过网络,祝朋友们中秋节快乐,天天快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 初一下册英语作文 公园游玩作文 300字作文初中 一篇作文300字 兰花的作文 德育作文 人生规划作文 50词英语作文 写景600字作文 我的计划作文 窗 作文 如何提高作文 语文优秀作文 麻雀作文 守信作文 乐高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