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民俗专家张勃:秋分叙诗情 节气为生活提供诗意

2020-12-02 19:30:01
相关推荐

【环球网文化报道 记者 张嘉玉】9月22日,秋分节气到来,环球网文化频道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勃研究员,讲述秋分节气的习俗和美食,领略唐诗宋词中秋分节气的文学之美。“古人在秋分常常会有悲秋、思乡、韶华易逝的惆怅,但是在今天人们的观念里,秋分更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人们在春播夏耘的辛勤劳作后感受收获的喜悦。”

秋分节气。图源:视觉中国

秋分,最早叫“宵中”

昼夜均,寒暑平

环球网文化频道:秋分节气的起源是怎样的?

张勃: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发展成完整的体系,秋分是最早出现的节气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陶寺遗址,已经有了可以测定出秋分节气的观象台。据《尚书·尧典》记载,尧曾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专门负责根据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所谓:“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其中还提到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环球网文化频道:秋分节气有哪些物候和特点?

张勃:秋分,分者,平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人将其分为四季,秋分处于立秋和霜降中间,平分秋天。《春秋繁露》总结了秋分的特点:“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平分,寒暑平均。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个时节,雷声渐渐地远去,小虫子开始为自己的越冬做准备,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封住洞口,雨水逐渐减少,水洼渐渐干涸。

03:52

“丰收的节日”注重尝新

秋分古代诗词书写生命意识

环球网文化频道:秋分节气有哪些节令美食?

张勃:古人在秋分常常会有悲秋、思乡、韶华易逝的惆怅,但是在今天人们的观念里,秋分更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人们在春播夏耘的辛勤劳作后感受收获的喜悦。2018年,国家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反映了这种变化。在此时注重尝新,品尝芋头、菱角、毛豆等新鲜的应季食材。秋分节气也是桂花繁茂的时节,桂花糕、桂花圆子、桂花茶等桂花制成的饮食也是时令美食。

环球网文化频道:古代诗人在秋分节气,在文学中会抒发哪些人生感悟?

张勃:秋分日标志着时间的转换,特别容易觉醒人们心中的生命意识。在古人的诗作中,有不少抒发“物既老而悲伤”的生命感慨;在外漂泊的游子往往会想念家乡。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大节中秋节时在秋分节气前后,发展成为一个团圆节,大概也与秋天人们容易感伤、而格外需要亲情的安慰有关。唐朝诗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风清云散,大地一片肃静,这时忽然看见大雁从天空飞过,忽然心头一惊。这一惊,是惊时光的飞逝,怕也是惊人生的变迁。

南宋诗人陆游面对“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的光景,也在《秋分后顿凄冷有感》中感慨自己韶华已逝,不过难得的是,明知“老当逝”,诗人仍然能够壮心不已:“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不过,在秋的萧杀寂廖之中,若有知己相半,便又是别样滋味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中就充盈着喜悦之情。“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时间还没有来到深夜,泉水的声音在静谧的秋夜中都显得聒噪,甚至可以惊动栖息的松鹤,风吹云散显出白色的夜月,诗人久居山间,在即将秋分的时节,难免有清寂忧愁之感,此时恰有知己朋友来访,一起躺在石头上说古道今、畅叙文章,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以至诗人径以“喜”字来点题了。

没有悲秋的萧瑟伤感,宋代诗人杨功远的《三用韵》 其三展开了一幅秋分的美景画卷,“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明月高照、浮云飘散,整个人氤氲在桂花香气中,真是难得的良辰美景,怡情快意。

秋分节气。图源:视觉中国

古人秋分顺应天时寻求公平

二十四节气为生活提供一种诗意

环球网文化频道:秋分节气古人有哪些习俗?

张勃:古人特别注重顺天应时,讲究时令,强调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在昼夜平分、寒暑平均的秋分时节,古人更尊重公平、寻求公义,会校准度量衡等各种准器,《礼记·月令》提到:“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

此外,《礼记·月令》记载,秋分时节会给予老人特别的照顾,“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又载:“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庄稼马上就要丰收了,这个时候要修仓库,便于储存粮食,这时候还要老百姓积聚菜蔬,及时种麦,不误农时,所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

环球网文化频道:二十四节气包含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对我们今天还有哪些启示?

张勃:二十四节气有着漫长的历史,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2016年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足以证明它的价值重要,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值得今人遵循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提供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二十四节将人看成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尊重生命的节奏,适应时间的变化以合时宜,达到人道与天道的合一,另一方面,人又是万物之灵,天地之心,可以通过调整自己来影响自然,实现自身的圆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十四节气具有时间标记的提示意义,提示着季节、温度、雨水的变化;也仍然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顺应节气也有助于我们生命的养护,跟着节气调整饮食作息,健康地生活;气候、物候在节气的推迁中有序变化,观察这些变化、感受这些变化就会拥有更多的诗意,而节气丰富的民俗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充盈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凝聚共同的文化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来源:环球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会作文500字 描写水果的作文 我爱我家的作文 感谢父母的作文 节约用水的作文 亲情的作文600字 描写事的作文 责任作文600字 关于桥的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 传统美德作文 小学同步作文 最美逆行者作文 初二作文大全 知己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 500字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题 机遇作文 秋的作文 昆虫作文 作文我的理想 亲人作文 高中作文范文 中考语文作文 学生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500字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 成长类作文800字 赏花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