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顶替入学利益链难追责 人大常委委员呼吁“冒名顶替罪”写入刑法

2020-12-03 02:25:02
相关推荐

6月29日,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聊城市陈春秀、王丽丽两起被冒名顶替入学事件通报,共计46人被问责,其中顶替者陈艳萍、陈伟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通报还称,对济宁市苟晶反映的被冒名顶替问题,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同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引起了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关注,他们普遍建议在刑法修改中写入相应罪名。

目前冒名顶替入学的行为,在刑法中没有明确的相应罪名。多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立法部门应亡羊补牢,设立类似“冒名顶替罪”的法条和罪名,让作为这条利益链条的源头——发起者、最积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即顶替入学者付出刑责。

顶替入学者难负刑责

山东一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山东省公布的通报看,涉及的处理对象范围比较广。这些人的行为发生在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多年前,对相关人员只能依据其行为的具体情况,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具体罪名。

该教授认为,我国公权力行使相关犯罪的规定已比较完备,因此对案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户籍管理部门等工作人员的处罚基本有法可依。但是作为这条利益链条的源头,发起者、最积极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即顶替入学者,因为刑法目前没有针对性规定,因此其行为能够适用的罪名具有随机性,对行为的处罚很难有效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表示,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存在几个结果:其一、刑事责任没有被全面追究;其二、民事赔偿很轻;其三、冒名顶替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没有被严厉处罚。“这样的处理,有悖公正,也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应该严肃处理,坚决刹住冒名顶替之风。”

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案发的湖南罗彩霞被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案,2015年案发的河南王娜娜被张莹莹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学校、公安等相关责任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甚至刑责。而王佳俊、张莹莹只是受到被注销学籍、被单位解聘等处分,未入刑。

该教授表示,“顶替入学者”之所以引起舆论关注和愤慨,是因为他们侵害了国家正常的高考录取秩序,严重侵害了被顶替者的受教育、工作、发展等一系列权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而这些损失又很难真正弥补,所以“顶替入学”行为入刑非常有必要。同时,我国《刑法修正案》陆续出台的情况,反映出我国刑事立法对关系国计民生、公众密切关注的不法行为入罪的回应及时、有力。这一定程度上为“顶替入学”行为入刑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在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时,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发声,支持将相关罪名写入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建议把高考“顶替入学”入刑,以维护人民群众“前途的安全”。李巍指出,可以惩治冒名顶替犯罪或者与其沾边的大概有10个左右的罪名,比如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等,但是处罚的基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让别人代替考试的人,对“冒名顶替者”刑法上没有相应的处罚。他建议对冒名顶替者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俗称的顶替罪,以区别于刑法修正案(九)的替考罪。

朱明春称,这种“顶替者”目前没有罪罚,应该利用这次修改机会设立一个罪名,综合设立“妨碍高等教育考试录取公正罪”或者单项设立“冒名顶替入学罪”。张业遂建议在现行刑法第284条之一的下面再增加一个条款,即“冒名顶替上学作弊罪”,徐显明建议此次刑法修改增加“侵害公民受教育权罪”。傅莹表示,山东发生的顶替事件不是小事,也对制度的信誉带来冲击。

如何定罪量刑?

前述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顶替入学”行为入刑后,还要考虑到法定刑的配置问题,这就要求必须确定入刑后罪名保护的法益是什么。

如果把侵害被顶替者权益作为主要法益,适合在刑法分则第四章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增加一条相关罪名;如果把国家正常的高考录取秩序等作为主要法益,这条罪名就更适合写入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顶替入学”行为入刑后的法定刑设置,应当在保护的主要法益明确后,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定。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慧表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因为立法缺陷,还没有适当的罪名来定罪。盗窃罪、诈骗罪是侵财类犯罪,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上大学的权利并不是某种财产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才设立的新罪名,从2015年开始施行。因此,多年前冒名顶替者以及帮助犯,并不能用上述三个罪名定罪。立法部门应亡羊补牢,设立类似冒名顶替罪的法条和罪名,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下一个学子身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任何一个罪名如果立法都值得研究。但是,在这类案件中使用别人身份证件这个罪名是可以确定的。此前,罗翔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关于冒名顶替案的追诉时效,至少有一个罪可以追究冒名者——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的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这个罪的追诉时效是五年。冒名顶替者现在依然在使用虚假的身份证件,犯罪成连续或继续状态,可以从行为终了之日计算。既然现在仍然在使用他人的身份证,自然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建议修改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冒名顶替罪,冒名顶替他人入学、就业、参军及实施其他冒名顶替行为的,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冒名顶替者因冒名顶替而取得的学历、身份、职务和荣誉由有关部门予以撤销。

关于“情节严重”该如何来界定的话题,朱列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要考虑冒名顶替行为产生的后果,比如像陈春秀被冒名顶替案件中,被顶替者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涉案人和部门又比较多,犯罪链条非常长,就属于“情节严重”。

朱列玉认为,刑法根本目的是为了震慑犯罪,这是刑法的最终目标。让“顶替入学者”入刑也是为了减少甚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他还表示,冒名顶替者严重侵害了被顶替者的合法权益。因而,在法律上还应明确规定,他们要给被顶替人付出惩罚性经济赔偿,“只有让冒名顶替者得不偿失,才可降低甚至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概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摔了一跤漫画作文 借秋景抒情的作文 微笑作文题目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 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600字 我爱母校作文600字 打屁股作文女贝网 让座作文500字 人蚁大战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外貌描写 桃花作文200字 别了我的童年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300字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 秋作文100字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文600字 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作文300字 必修一语文作文 记事文作文600字 数学老师的作文 关于打扫卫生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玩具积木作文 关于文明出行的作文 小学开运动会的作文 三年级的作文书 写景游记作文500字 我梦想的学校英语作文 关于关爱的作文结尾 我就要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