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是唱作人》和原创音乐的“刮骨疗伤” | 专访

2020-12-03 12:55:01
相关推荐

在这些综艺化的呈现背后,一方面是音乐行业内固有的鄙视链冲突,另一方面则是音乐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审美和消费错位带来的冲突。“我们希望将这些华语音乐遇到的问题都真实地呈现出来。”陈伟说。

作者 | 刘春超

编辑 | 申学舟

“现在demo互听开始,谁愿意第一个试唱?”

Producer C的熊猫头像注视着八位唱作人,身后空荡荡的录音棚像一座魔窟,静候着第一位勇士。座位上的唱作人们不安地调整着姿势,作为一首歌的原始状态,demo很难展现完整的表演效果,它会将创作者的优缺点一并放大,当众试唱无异于交出自己的底牌。

“当着其他音乐人的面在录音棚里唱歌,会比自己录音紧张很多。”毛不易笑得有点尴尬。谁都没想到会有这个环节,大家彼此张望着,氛围逐渐陷入低压。“谁能愿意?”汪苏泷忍不住吐槽。梁博更直接:“我不是太喜欢demo互听。”

最终王源第一个站了起来,让其他人松了口气,“就是刚,刚起来!”

这样的开场环节,为《我是唱作人》定下了硬核的基调。这档爱奇艺自制的原创音乐综艺,汇集了王源、热狗MC Hotdog、毛不易、汪苏泷、梁博、曾轶可、高进、陈意涵Estelle八位原创音乐人。4月12日晚8点上线后,节目热度攀升,微博的讨论量很快达到了2996W。

事实上,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原创音乐综艺有着不小的难度。在综艺的维度,从五年前开始的《中国好歌曲》到今年优酷最新推出的《这!就是原创》,“新人唱新歌”的节目模式很难在更广泛的综艺群体中获得较高的影响力。

在音乐的维度,已经萎靡近十年的华语音乐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大浪淘金式的选秀——其症结并不在于缺乏新的人和作品,而是缺乏大众化的音乐传播渠道——音乐消费的细分和短视频的兴起,让好作品越来越难“破圈”。

“不是音乐本身出了问题,是传播渠道出了问题。”爱奇艺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导演车澈对《三声》表示,这也是团队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原创音乐综艺的原因,“长视频综艺是目前少数能够有效触达大众市场的方式之一。”

在具体操作上,《我是唱作人》最核心的变化是唱作人竞演代替导师选秀。八位唱作人身上分别代表着华语音乐遇到的不同问题,在“剧情式真人秀”的基础上,竞演的高压将激发唱作人们更真实的反映。

而在这些综艺化的呈现背后所体现的,一方面是音乐行业内固有的鄙视链冲突,另一方面则是音乐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审美和消费错位带来的冲突。“我们希望将这些华语音乐遇到的问题都真实地呈现出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监制陈伟告诉《三声》。

这是一种“刮骨疗伤”式的激进。“我们一厢情愿地想引发一场讨论,出不来解决方案没关系,能呈现问题、激发思考已经是好的。”车澈说。

01 | “硬核榨汁”

“跟我走吧,我们去巴黎铁塔。”曾轶可的《私奔》在抖音上爆了,但了解整首歌的内涵的人并不多。“其实这是比较深沉的一首歌,我希望大家听过那两句之后,也可以去了解完整的作品,不要被那两句迷惑了。”曾轶可在接受《三声》专访时说。

在传播碎片化的时代,音乐很难再以完整的形态呈献给大众市场。这是目前多数原创音乐人遇到的尴尬,也是《我是唱作人》诞生的契机。但如何以综艺这种大众娱乐产品去推广如今相对小众和圈层的音乐,仍是《我是唱作人》在节目的创制上需要重点突破的关卡。

“一定要有剧情、有赛制的变化,有人物情绪的起伏,有各种各样的悬念和突破。”陈伟对《三声》表示,《我是唱作人》依然延续了爱奇艺惯用的“剧情式真人秀”这一理念。而在这一理念下,率先被营造出来的是高压创作的氛围。

从前期demo互听时的彼此“榨汁”(judge),到完整表演时的两两厮杀,竞争的紧张空气无处不在。节目中,唱作人必须拥有7首从未发表过的新歌才能登上舞台,每个人都承受着持续创作的压力。

“每一周都要拿出全新的原创作品较量。因为赛制压力或对作品的不满意,有唱作人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原创歌曲全部毁掉,在赛前三天重新写。”车澈说,不止一位唱作人在这个过程中哭了。

与观众所熟悉的《歌手》竞演的排名形式不同,《我是唱作人》引入了1v1的battle环节,失败有可能直接淘汰,这进一步增大了唱作人压力。“我们每一组都是两两对决,A和B之间必须分出胜负,挺残酷的。”在车澈看来,只有高压下参加竞演的唱作人才会有最真实的状态和反应呈现出来,而这也是真人秀核心的东西。

而对唱作人来说,最残酷的或许并不是被淘汰,而是输给自己“看不起”的音乐风格。在《我是唱作人》中,八位唱作人分别代表了音乐圈中不同的创作群体。比如,王源所代表的流量艺人、曾轶可所代表的选秀歌手,以及高进、汪苏泷所代表网络歌手等。

在第一期节目中,被称为网络“神曲缔造者”的高进一登场,就引发了其他几位唱作人略带复杂的反应。他承认自己不会弹吉他,汪苏泷问,“那老师你用什么创作?”曾轶可的出现则将这种复杂氛围带至高点,面对节目组“评价一下曾轶可”的问题,王源坦言“无法评价”,梁博索性直接拒绝回答。

这是有意为之,节目组甚至将一个环节直接命名为“榨汁”(judge)。在车澈看来,音乐行业、甚至所有行业之间是存在鄙视链的,把这些平时各自圈地的唱作人放在一起,能够最完整地呈现当前乐坛不同创作群体之间的互动生态,碰撞出具有矛盾性、冲突性的音乐交锋。

而设置这种交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制造节目的戏剧冲突,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车澈将之称为“唱作人的和解”。

“他们经历了竞技、晋级,淘汰之后,可能依然不喜欢对方做的音乐,但通过这个节目,大家至少看到彼此对于音乐的认真和敬畏。”车澈认为这是唱作人之间的和解,即“我可能不会听你的音乐,但是我认同你努力的价值”。

除此之外,《我是唱作人》还在现场引入了101位实名大众评审,他们的投票将直接决定唱作人的去留,让唱作人直接面对市场的检验。但值得一提的是,这101为评审中不仅有乐评人、音乐制作人、音乐学院教授等业内人士,还包括挖掘机司机、理发店员、土豆种植户等更多来自不同城市和行业的人。

车澈希望通过更多元化人群的纳入,一方面尽量贴合爱奇艺与合作音频网站的用户,另一方面也尽量还原目前国内音乐市场消费者的一个小生态。但一个疑虑是,如何保证评审中不同人群比例的合理性——由于不同人群的音乐审美偏好不同,这涉及到《我是唱作人》用何种标准去评判参与节目的唱作人的音乐作品。

前几期的投票结果给了节目团队一个惊喜。“我上一期是一个很怪的歌曲,评审们居然能够接受,而且反响还不错,我觉得还挺惊讶的。”曾轶可说。而在《三声》探班的那场录制中,不少乐评人和学院派的评审都在为高进当晚的表演呐喊。

“我为101个评审感到骄傲,我看到标签是可以被撕掉的。音乐是生理性的,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评审们不看流量、不看咖位,被打动了就可以投,这是完全的硬核投票。”车澈说。

这是《我是唱作人》中的另一次和解。通过一次次的投票摘除偏见,促使唱作人和市场之间也能达成某种和解,让一切回归音乐本身的逻辑。

“他(王源)就站在这,好听就投,不好听就拍,没关系。但至少你要抛开偏见,把他当作一个真正的唱作人。”车澈反复强调评判的公开性和可见性,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你可以不接受他,他也可以不接受你,但必须得让他看到你的标准,让你听到他的诉求,双方得摊在桌面上。”

02 | 解决问题

《我是唱作人》节目组的统筹最开始是通过微信群联系到高进的。当时,高进以为这是陌生人开的玩笑,直接把这件事丢给了经纪人,“第一反应是,太扯淡了,不可能有人找我聊这个”。直到导演组第一次登门拜访,他才反应过来,并开始认真地考虑参赛这件事。

高进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车澈时的情景,他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两个字,认真。这次见面,车澈开门见山的问他,怎么评价自己的音乐。“我的歌没有多高级,但是它实用。”高进回答说。

“我的特色就是跟社会互动的实用性。我是从底层出来的,知道老百姓的痛苦,更多的作品是在跟他们对话,帮他们排忧解惑、快乐励志,分享当下的世界观。”高进对《三声》解释说。

高进在音乐行业摸爬滚打已经有十多年,他的代表作《我的好兄弟》、《男人歌》等均在网络上有不俗的流量,《我们不一样》更是成为爆款,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不断地被用户使用。但在音乐圈,他的音乐却被不少人认为“土、俗”。

像他一样的歌手还有很多,在多年以前他们被称为“网络歌手”。他们占据过大众媒体,被视为音乐崩坏的代表,快速走红后又快速被遗忘。这也是高进决定参加节目的重要原因:“那批劳动者出身的网络歌手已经几乎被行业抛弃,我也是草根出身,希望让行业看到这群人,看到我们对于音乐的态度和认真。”

事实上,所有的唱作人们都带着明确诉求,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欲望,都迫切需要表达的出口。

热狗代表着老牌说唱,需要证明自己尚能饭否,拓展说唱的魅力;王源代表着被妖魔化的“流量”,和陈意涵这类“爱豆”一样,他们都希望撕掉标签,获得客观的评价;曾轶可是争议性的独立音乐人,需要在爱与恨的两极中打动观众。

梁博这类歌手游离在大众视线之外,他们的沉寂是否有价值需要接受检验;毛不易是新时代的选秀唱作人的典型,大家关注他在音乐上的续航力和转型力;汪苏泷则希望走出“QQ音乐三巨头”,让观众看到自己的成长。

“都有非来不可的理由,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没必要接受这么残酷淘汰。”车澈解释说。对于唱作人们而言,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与传统音乐行业完全不同的生态。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音乐传播的主阵地已经由以往的电台、电视台,演变为现在的视频平台甚至是短视频平台。另一方面,如今的音乐消费呈现出更圈层的特质,很难再有大众意义上流行音乐产生。

迄今为止,王源已经推出十多首原创曲,除了粉丝,很少有普通听众知道这些歌的存在,更有媒体不客气地表示,“流量”原创只意味着乐坛人才太少。而在抖音,有几百万人使用曾轶可的《有可能的夜晚》拍摄视频,这并没有阻止她在小众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参加节目前,她的最新专辑《Anti ! Yico》在QQ音乐仅有390条评论,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只停留在《狮子座》和抖音15秒的“让蜡烛代替所有灯,让音乐代替话语声”。

汪苏泷评价年龄最小、创作经历最短的王源

“只截取其中的15秒,并不能表现原创音乐的本质。”在车澈看来,短视频对于音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的媒介传播形式。与此同时,传统的音乐推广渠道也不能令人满意。电台与电视迅速失去年轻一代的注意力,新歌榜单沦为饭圈的竞技场,金曲奖项则更像一小群人的寂寞狂欢。

“市场的痛点和问题就是产品的机会,我们用这个综艺产品去探讨现在所有发生的问题,我觉得恰逢其时。”车澈表示。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是唱作人》首先选择用明星竞演来代替选秀模式的内在逻辑。

“华语音乐的核心问题不是缺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是当这些年轻人成为艺人,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车澈说。陈伟也表示:“连节目里这八个人的歌都没有人认真听,这才是行业最大的问题。头部的人问题解决了,一群人的问题就全解决了。”

另一方面,《我是唱作人》努力营造了一种新型的近乎打歌的形式。“现在单发一首歌被大家听到的几率很小。如果把歌发到这个节目上,大家一期可以听到8个人8首全新的、而且是很用心制作的歌,而且能在看节目的同时把歌也听了。”毛不易对《三声》表示,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他的音乐可能会被更多人听到。

而对于爱奇艺来说,《我是唱作人》更像是一次有点理想色彩的尝试。“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要有产业链的延伸和开发,在所谓的行业寒冬下,人才和资源都会往头部汇集,我们只需要认真做好内容。”陈伟说,“目前来看,我们做的项目都是盈利的。”

至于像《中国新说唱》那样将小众音乐文化强势推向大众的壮举还会不会复制,陈伟和车澈都保持开放的态度。“《我是唱作人》的任务是引发讨论,讨论会给原创音乐生态带来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由我们来主导,是要交给大家完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爱国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学习在路上作文 生命诚可贵作文800字 初一英语作文80词 别作文 坚持不懈作文 写人写事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 反思作文500 六年级作文第一次 少年中国作文 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难忘的作文400字 暑假旅游作文400字 夏夜交响曲作文 人生如梦作文 有趣的游戏作文 小人物作文素材 作文快乐中秋 作文纸条素材 写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以不可怕为话题的作文 珍惜现在作文 万物贵其真作文 美德作文开头 校服英语作文 出去玩作文 走进初三作文400字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