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丰收季里话丰收 农民节日乐农民

2020-12-03 21:25:02
相关推荐

9月19日,澧县城头山镇牌楼村,金灿灿的稻穗。 黄婷婷 摄

9月22日,城步苗族自治县土桥农场管理区文田工区10组,橘农展示丰收的柑橘。严钦龙 摄

9月20日,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朱东阳(左一)手捧新米,满心欢喜。

刘欣荣 摄

9月22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古侗寨,村民忙着晒稻谷。 尹序平 摄

编者按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向全社会传递了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300亿公斤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眼下的三湘大地,又见稻穗金黄、瓜果飘香,各地农民忙丰收、庆丰收。

秋分前夕,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农村,见证这片土地的丰收气息:自然的秩序亘古如新,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留下了重农的基因;勤劳创造万物,汗水结出的果实特别甘甜;用新米拜谒先祖和农桑,在丰收的喜悦中,虔诚表达对土地、自然、万物的感恩与敬畏之情。

本报呈现来自丰收一线的报道,让读者共享农民的喜悦,敬请垂注。

秋分时节来“尝新”

新米煮饭喷喷香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刘魁春 刘欣荣

在衡阳地区,通常在传统节日会举行祭祀仪式,除了春节、清明节、“七月半”之外,还有一个鲜为外人知的“尝新”节,也会举行祭祀仪式。

据衡阳县史料记载:每年新种的稻子收割后,选定一个日子,用新收的稻谷加工出来的米(叫“新米”)做饭,准备几个平常难得吃到的菜,全家热热闹闹吃一顿,叫“尝新”。

9月20日,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种粮大户朱东阳,正忙着为这一年一度的“尝新”张罗。

一大早,朱东阳就电话通知碾米师傅,把车载碾米机开到了自家门口。昨天刚晒好的新谷,在碾米机中脱去“外衣”,白花花地“流”入箩筐。

妻子在厨房洗菜、剁鱼、蒸肉,为今天中午两桌人的“尝新”准备大餐。

今年60岁的朱东阳,原本在城里做干货批发生意。2013年,他回到家乡,流转800亩田地种水稻。如今,他流转的田地达到3200余亩,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种粮大户。

往年,朱东阳家的“尝新”一般都选在农历七月上中旬,尝的是新产早稻米饭。今年因为遭遇干旱天气,早稻收割后,他和帮工们一直忙于从蒸水河里抽水灌田。“虽然没有干死一蔸禾,但‘尝新’的日子得往后推了。”

早稻谷烘干后已全部卖出去,朱东阳决定用今年新产的中稻米来“尝新”。在他心目中,无论如何,这个仪式是不能少的。

仪式不但不能少,而且还很讲究。妻子在厨房做菜,不能像平常一样可以先尝“咸淡”。因为,“尝新”是要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后人不能先动嘴吃。这对家庭主妇来说,也是一次厨艺小考验。

临近中午,饭菜上桌。

首先,祭拜天地。朱东阳说,祭祀在过去是祈求“天王老爷”风调雨顺,现在不讲迷信了,但我们明白要敬畏天地、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这样,才会有好收成,辛苦的劳作才会在田里得到回报。

之后是祭祀祖先,追怀先人的养育之恩。朱东阳弃商务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回老家侍奉母亲颐养天年。两年前,母亲享高寿辞世。此刻,回想过去,尤其是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的“尝新”节,母亲想尽办法让自己“打牙祭”的情形,朱东阳心潮腾涌。

最后是孝敬长辈,继承重农重粮的传统。朱东阳妻子的叔父肖东太,年逾八十,是本村的市级“非遗”项目稻草龙制作和表演高手,德高望重。今天,肖东太老人第一个动筷子,其他人再按长幼顺序依次尝饭尝菜。

在朱东阳记忆中,“尝新”节只邀请亲戚和邻居到家里来。现在,邀请对象增加了必不可少的帮工。不管是拿固定工资的长期工,还是按天结算工资的临时工,都是他家“尝新”节的座上宾。

“这大半年来,大家辛苦了!菜虽不多,饭请呷饱。”朱东阳和妻子一起举起酒杯,客气地向各位帮工敬酒。是的,一年又一年的丰收,都是这些农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就拿今年的中稻来说吧,朱东阳家今年种了约1600亩,全是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平均亩产达550公斤。按照之前的协议,全部卖给县里的角山米业公司,价格高达176元/50公斤,“可以卖300多万元”。

来自西渡镇小海村的万加和,长期在朱东阳的田间“上班”,每年收入约5万元。咽下第一口饭,他笑呵呵地说:“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新米,煮饭硬是喷香的,不要菜我都能呷两碗。”“干杯!”收成好、收入也好的喜悦,注满了每个酒杯。

其实,菜肴并非不丰盛,大碗盛着的红烧肉、水煮鱼等等很是诱人。肖东太老人说,“尝新”的本意就是敬畏天地、崇尚劳动、分享成果,但过去常常吃不饱,所以会在这个节日杀猪、打鱼、磨豆腐,现在天天都有鱼有肉了,大家更在乎的是这个节日的氛围了。

朱东阳对此非常认可。他说,党和国家确定每年的秋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自家碰巧把“尝新”节推到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以后就按这个安排,在秋分前后尝中稻米饭,庆祝丰收。

勤是传家宝 土地不负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月桂

长沙城北,望城区茶亭镇境内,幕阜山余脉绵延,其中有一座吴家大山,山里有一个背风向阳的陡峭的山坡,名吊马坎。吊马坎上生长着上千株猕猴桃,几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已经在此耕作了6年,今年终于有了收成,眼下正是采摘的旺季。

9月21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猕猴桃丰盛的藤蔓枝叶,铺了满坡满岭。顺着山坡往下走,钻入藤架底下,才能发现垂下的一串串挤挤挨挨的褐黄色果实。轻轻一拉,成熟的猕猴桃便收入手中。

谭家园村的老村干部谭应龙,人称“应爹”,正带着“昆爹”“华爹”“罗大侠”等人,钻在茂密的猕猴桃藤架中,一边摘果子,一边心情颇好地互开玩笑。

初秋的阳光仍旧烫人,蚊虫也频频扰人,几个从长沙城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的客人摘了几分钟便纷纷歇手。几位“爹”却浑不在意,不到半小时,一人摘了一竹篮,全部整到两个箩筐里。

“这有上百斤了,只有‘罗大侠’能担上去。”大家说。

人称“罗大侠”的罗学良已经72岁了,黑瘦结实,因为力气大被称作“罗大侠”。他不说多话,拿起扁担挑上肩,稳稳地往山上走。小路又弯又陡,从山沟里走上来有1公里的路程,一般人空着手上来都觉得费力,“罗大侠”硬是没有歇一下脚,直接担到了山上。

山腰上有一株猕猴桃,因为根扎得深,一年四季既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浇水,长得蓬蓬勃勃果实累累,这一棵就有四五十公斤的产出。

“今年估计能收5000公斤。”“花果山”的缔造者,66岁的退休老干部谭小杰也穿一双雨鞋赶过来收果子。

谁能想到,这片充满丰收气息的“花果山”,6年前还是一片长满茅草灌木的荒山。用山里人的话来说:“一山好柴火。”

此地原来见缝插针地开垦了一些水稻梯田,但山上的土很薄,灌溉困难,地形复杂,无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一年到头收成有限,于是渐渐就抛荒了。

谭小杰是这座山里长大的,看不得这样的荒废,“我祖辈勤劳,从没出过懒汉,觉得把地荒了是作孽。”

2012年,谭小杰从长沙市雨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决定在这片荒山里“种点东西”,从湘西引进第一批红心猕猴桃苗子。

不久,退休的谭应龙来和谭小杰“搭伙”了,又聘请了9位村民开荒种苗,都是60岁以上的“闲散劳动力”。

山上开荒远比平地艰难,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杂草荆棘丛生,有时还需要从别处运来泥土。

每年七八月份,气温最高,山上的猕猴桃也最难“伺候”,老人们最初都是一担担挑水浇灌,后来千辛万苦打洞挖沟,从山上引来了水,又用电泵从水库提水,修建了8个蓄水池。

千般辛苦,种下两三年的猕猴桃却无一挂果。谭小杰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才明白猕猴桃植株分雌雄,要按照8比1的雌雄比例种植,而自己种的全是雌株,只好重新补种雄株。

年年补种,四处取经,如今猕猴桃树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株。2016年开始部分挂果,今年终于迎来盛产期。

除了猕猴桃,谭小杰还尝试种植了油茶、桃树、梨树、枣树、冬瓜、南瓜、丝瓜、芋头等等,“就当是做试验,帮老乡们找出一些合适的品种来,让大家把荒山种起来”。

今年桃子、李子、梨子都丰收了,而且味道特别好,此时节,还有红枣挂在枝头,小南瓜爬在架上,芋头也即将成熟。周围有村民在他带动下种了油茶,去年也小有收成。

“这山里头真的很长东西咧,老话说,勤劳是传家宝,只要人勤奋,土地是不会辜负人的。”谭小杰说。

宁乡土花猪 滋味盼头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黄婷婷

9月21日,记者来到宁乡花猪原产地流沙河镇草冲村,和当地村民一起分享中秋节杀猪的喜悦。从将军大道驶入,不多久便到了村民何长才的家。

何长才在草冲村担任了2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卸任之后,闲不下来的他,又开始张罗成立起宁乡石柱土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都说宁乡土花猪肉肥而不腻、清甜好吃,何长才特别强调:“要吃正宗的土花猪,还得来草冲村。”提起土花猪,老支书有说不完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草冲村是宁乡土花猪的正宗发源地,肉质自然是最好的。”

何长才自家的猪圈里,即将出栏的土花猪在哼哧哼哧吃着熟食,20多头出生不到1个月的小土花猪,则围着母猪,欢快地跑动着。

今年,何长才给流沙河镇的5个村共90多户贫困户免费送去小猪崽,鼓励他们养猪脱贫。

郭伏秀是草冲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月17日,她卖掉了今年养的2头花猪,每头约100公斤,卖了6000元。清理清理猪圈,又准备继续养小猪崽,干劲十足。

“说到养猪卖猪,我可是村里的能手!”何长才说,自己会为贫困户提供“跟踪服务”,给他们提供养猪技术指导。

“这几天又有一批生猪出栏,好几个人来找我买猪肉,杀猪过中秋。”何长才笑呵呵地说,“我们今年还和长沙市雨花区政府合作,固定供应新鲜土花猪肉,‘回头客’越来越多,生猪的销路不愁了。”

何长才铺上一块单人床铺大小的板子,当天新鲜宰杀的花猪肉铺在板子上。

家中巧妇将新鲜猪肉制作成一顿盛宴。还未上菜,何长才2岁的外孙女便闻香而来,眼神直勾勾地盯上了灶台上炒好的这盆花猪肉。

“开饭喽!”菜上桌后,何长才夹起一块土花猪五花肉喂给外孙女,小家伙立即伸手抓住,有滋有味地啃起来,看门的小黑狗蹲在桌边,眼巴巴看着,直摇尾巴。

何长才告诉记者,今年7月送出去的200多只小猪崽,现在都养得十分健康,村民们盼着这批猪出栏,一起杀年猪,迎来一场大丰收!

世代种田人 田间丰收忙

——澧县城头山镇稻谷收割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黄婷婷 通讯员 曾颖彧

在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牌楼村,种植大户黄道湘在这里共流转了400亩田地,而眼下,正是中稻收割时分。

虽已到初秋,9月19日上午,阳光依然十分强烈,将金黄色的稻田镀上一层油画般的色泽,正好晒干了清晨的露水,是收割的极好天气。

黄道湘开来收割机,请来附近的村民帮忙,收割机进入田间飞速作业,很快收割机车厢便装满了稻谷。

时至中午,眼看着太阳越来越毒辣,收割机吞入稻穗,吐出秸秆。在阳光的烤晒中,浓烈的稻香弥漫田垄。

趁着大晴天,黄道湘预计用3天时间,把成熟的100亩中稻收割完,每亩可收获550公斤到600公斤稻谷。

今年,黄道湘全部改种了优质稻,他跟记者算了笔账,每50公斤,优质稻要比普通稻收购价高出30多元,这季中稻,收入会比往年多。

黄道湘站在田埂上,时刻关注着收割机作业,一经收满,他赶忙指挥着将收割机车厢的稻谷倒入路边的货车中,如此4至5次,一车装满,便立即运到附近的合作社进行烘干。

负责收粮的湖南锦绣千村农业合作社业务经理宋翔说,合作社对收来的稻谷都会进行含水量、米质、出米率三项指标的检测。记者抓起一把刚从精米机脱谷而出的新米,还有些温热,脱谷后的优质米粒,完整饱满。

湖南锦绣千村农业合作社的仓库中,金黄色的稻谷堆成小山,这里相当于周边农民的“粮食银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可以把收割之后的稻谷存在这里,待到价格上扬时再进行结算。

合作社总经理黄平说,去年收购过来的稻谷全是普通稻,今年仓库中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优质稻了。

这片由澧水及其支流滋润的澧阳平原,是洞庭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早的时候,先民栖居在这块土地上,挖筑水沟、蓄水坑,种植稻谷。

6500多年前,先民们便以加固田埂保水固田等做法,展示了澧阳平原农业文明的智慧之光。当今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依然传承先辈流传下来的农耕文明,辛勤耕耘着这片肥田沃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人和事的作文 优秀作文450字 陌生人敲门作文 编故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四年级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人间真情的作文 关于写爸爸的作文 写花的作文300字 让生命充满爱作文 我们的校园500字作文 蚕丝被英语作文 记事作文350字左右 我的绝招作文500字 乐观心态作文 关于贵州的英语作文 喜悦的眼泪作文 开学随想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书的作文100字 父亲的爱作文350字 新学期新计划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未来的生活 实践出真知作文 幸福在心中作文 我的学校一年级作文 时光依然作文 我的家乡徐州作文300字 我的心里话作文400字 修自行车的作文 观察绿萝的作文400字 描写兔子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