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希望的田野唱响丰收赞歌?兰州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随笔

2020-12-03 21:25:02
相关推荐

希望的田野唱响丰收赞歌

——兰州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随笔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宋振峰 刘健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

9月23日,兰州市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永登县柳树镇黑城村隆重举行。开心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广大农民群众在这里尽情分享丰收的喜悦,庆祝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

农,天下之大本。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兰州市农业飞速发展。全市2017年农业增加值达到61.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83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5元,增长125.6倍,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年丰、岁岁丰。走进新时代,兰州广大农民群众又迎来一个丰收之年。

(一)

丰收靠什么?靠勤劳。

“现在的日子一年要比一年过得好。”见到贾廷盈时,他胸前戴着大红花,手里捧着县里刚刚颁发的永登县“‘十佳’种养能手”奖牌,脸上洋溢着笑容。

62岁的贾廷盈,穿着一身熨烫笔挺的西服。西服下面的衬衣洗的雪白,与他黑红的脸庞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穿着,对贾廷盈来说算得上是“盛装”——平时,这位永登县红提葡萄产业协会会长,只有过年或者参加市、县重要的会议时,才会穿上这套西服。

辛劳一年,只为丰收。“今天是我们农民庆祝丰收的日子,打心底儿高兴。”贾廷盈说。

这些年,老贾通过种植红提葡萄逐渐富了起来,过上了好日子。“家里20多亩地,种了6亩红提葡萄。仅葡萄收入每年就能达10多万元。”老贾颇为自豪。

老贾那张沧桑却平静的脸上写满了“勤劳”二字。

贾廷盈的村子原在永登县大山深处,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1996年,穷怕了的贾廷盈和乡亲们举村迁至柳树镇,成为韩家井村的一个社。

初来乍到,村民们“一穷二白”。没有房子,贾廷盈和乡亲们租当地人的房住;没有井渠,大伙儿一起开沟筑渠……一切都从零开始。

几年后,勤劳的山里人在韩家井扎下了根儿,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2006年,在政府的引导下,韩家井村开始探索发展红提葡萄产业,贾廷盈头一遭种起了葡萄。十多年来,他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种好葡萄。正月初六,别人家还在过年,他和老伴一头又扎到了大棚里,开始新一年的辛勤劳作。

老贾说,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丰收的喜悦?

(二)

丰收靠什么?靠科技。

老贾说,1亩红提葡萄的收入相当于他种的25亩小麦,附加值很高。但要种好,就得靠技术。

种植了12年葡萄,贾廷盈也研究了12年葡萄。过去的12年间,年龄的增长没有消磨贾廷盈的求知欲,他不断向农业专家请教种植技术,将学到的知识用到葡萄种植实践中。

运用“延后栽培管理技术”,老贾带领村民巧打时间差,闯出了市场上俏销的“一月红提”品牌,顾名思义,盯的正是元旦、春节这段行情。

贾廷盈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家,被大家推选为永登县红提葡萄产业协会会长。

先天“弱质”的农业,身子骨要想由弱变强,让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需要机械化来“强筋健骨”。

同样获得永登县“‘十佳’种养能手”的唐立栋,因为机械化种地种出了名儿。

唐立栋是龙泉寺镇大涝池村村民。2012年,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他关了在西藏开的饭馆回到村里,下田种地。

种什么、怎么种,唐立栋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觉得饲料市场前景广阔的他,一口气流转了600亩土地种起了青贮玉米。当年收获的时候,别的村民还靠镰刀,他则引进了永登县首台大型青贮饲料机械。当像大卡车般的农机开进田地时,村民们惊呼:“这大家伙不会把地压坏吧?”

事实让村民大开眼界。他的600亩玉米,一周时间就收获完了。而其他村民靠小型手扶拖拉机帮忙,3个人一天才能收2亩。

“大农机”硬件条件的改善,让现代农业加速落地生根。现在,唐立栋流转了近5000亩土地,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发展饲料产业,还成立永登子山农民种植养殖合作社。

“现在,我们喷洒农药用的是无人机。”唐立栋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说,他们合作社如今大中型农业机械达到了30多台。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他的丰收梦也越来越甜。

(三)

丰收靠什么?靠改革。

产业扶贫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我省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兰州市广大农村积极探索创新资产收益机制,为实现农民全面脱贫,全面走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王正清是黑城村村民,2014年,他和其他村民共同开办了永登越国开心农庄,尝试发展乡村旅游业。

紫色的马鞭草构成花的海洋,种类繁多的儿童玩耍设施,让年轻人嗨个不停的“网红桥”,味道地道的乡村饭菜……这几年,越国开心农庄生意越来越好。

“现在每天都有3000多名游客,今年暑期,最多时有1万余人呢。”王正清预计,今年农庄总收入将超过1000万元,比去年翻番。

越国开心农庄的成功,给黑城村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庄创办以来,许多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了农庄,在挣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进入农庄打工,拿上了工资。“三变”改革启动后,又有40多户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入股,成为农庄的股东,收入又增添了保底分红。

大地变公园、农民当股东……“三变”改革,为现代农业注入“新活力”,让这片曾经普通的农田,如今成为当地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勾勒出一道别样的丰收图景。

祈盼丰收、歌唱丰收、欢庆丰收,新时代的兰州农村大地,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自我介绍作文300 做人要诚实作文600字 充满爱的世界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万能模板 我最熟悉的人300字作文 影响作文600字 三年级看什么作文书 高中优秀作文范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自然作文 初一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温暖的作文题目 梦想的什么作文 一件烦恼事作文 妈妈的眼睛作文300字 文明城市作文800字 夏季的雨作文400字 五年级探险作文 描写八达岭长城的作文 神奇的铅笔盒作文 玫瑰花的作文300字 秋天真美作文300字 介绍老师的作文300字 我有一个姐姐作文 以自然为话题的作文 中秋作文250字 难忘的故事400字作文 我的宠物作文 天空真美作文 看得见和看不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