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2020-12-03 22:10:01
相关推荐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5年习总书记在会见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信仰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的文明脊梁,是一个国家强盛的信念底气。然而随着社会转型,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失去了约束力,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力有不逮,带来了转型期的阵痛。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穿日本军服、将慰安妇老人做成表情包等现象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折射出当下不少国民信仰的缺失。因此,重塑信仰是时代发展之必须。

内化于心,让信仰成为人民心中的“知”。信仰是每个人根植于内心的心法,是对某种事物、观念、思想抱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除了党员干部,现在不少群众也出现了精神上“缺钙”的问题,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不良家风影响了后代子孙的言行,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的淳朴乡风被财大气粗、凶狠霸道所取代。没有了价值和信仰的人民,精神开始空虚,行为不受约束,民风社风将会崩溃。只有让百姓知道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什么意义,才能让百姓认同、接受信仰,千万人的信仰凝聚在一起,就成了民族信仰。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精神核心,是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只有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对信仰有所“知”,才能在人们心中建起对于道德和价值的准绳。

外化于行,让信仰成为人民实践的“行”。知易行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宣传实现,然而让人们愿意实践却是难事。感人事迹、最美故事给人带了精神的食粮,洗涤了人们的心灵,可是擦干眼泪,这些事情却如一块漂亮的鹅卵石,荡起一层涟漪之后便沉沉坠入河底。与之相反的是,每一则儿童摔倒、老人讹诈的新闻出现在荧幕上,都会使人们心底的热度消失一分。只有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形成信仰坚定的社会风气,而这就需要多方携手,共同创建。不仅需要每个人自发践行真善美,更需要全社会对“好人”多加关爱,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还需要有关部门能在制度和政策上予以保障,如多地出台的“好人法”。《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中规定了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和保障政策,“让好人有好报”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张猛同志先后多次被各级政府授予各类荣誉称号,既鼓舞了他继续行善事、做善举的热情,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向他学习、从他身上吸取了精神养分。

信仰是深埋于内心的价值观,信仰决定了人生的道路,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在经济全球化、中外文化激烈碰撞交融的当代,坚定中国人自己的信仰,就需要坚持我们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只有信仰坚定了,才能提高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无畏国内国外的形势变化,积极做出合理应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更需要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民信仰,创造国家力量。

文/迪庆中公教育(dqoff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开 旅行作文英语 作文坚守 一本书作文 作文3年级 作文背影 简单英语作文 屁股作文 水果的作文 好看的作文 猴子作文 道理作文 作文梅花 的心愿作文 草作文 天津作文 作文懂得 作文写人怎么写 山西作文 手机的作文 放弃作文 作文四年级下册 拍照作文 四年级作文400 实验的作文 300字左右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 爱情的作文 食物的作文 搞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