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身边的初心使命」坚守 让荒山变绿林

2020-12-04 16:40:01
相关推荐

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东干丈村,只要提起“三八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耳熟能详,他们都会遥指远处山头上那一片葱葱绿色。可是在40多年前,这里放眼看到的都是光秃裸露的荒山、漫天飞扬的黄沙,能出现这样一片绿林,简直不敢想象。然而,当年以王计云为首的19位妇女,就是怀揣这样的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年复一年在山上摸爬滚打,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如今这15000多亩的绿林,是这个村的骄傲,更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象征。

王计云

新官上任,决心带领妇女植树造林

东干丈村属于山区,土地贫瘠,均在山梁上。这里地处呼和浩特市最东端,距市区60公里,是首府的东大门。是赛罕区18个革命老区之一。40多年来,作为内蒙古水土保持的重点村,历届村干部把沿山、沿坡绿化作为村里的优良传统,一任一任地传下来。曾组织造林专业队、三八妇女造林队,常年植树造林,养护林木,让万亩山坡披上了绿装。1992年,东干丈村荣获自治区植树造林先进单位,时任村妇联主任、三八妇女造林队队长的王计云,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1983年春天,王计云当上了东干丈村妇联主任。她决心带领全村妇女植树造林,绿化山村,造福子孙后代。王计云在第一次主持召开的妇女大会上说:“姐妹们,今天我们要成立一个植树队,为的就是改变我们这里的穷山恶水,愿意常年吃苦流汗造福子孙后代的,现在就可以报名。我先报名!”很快,在名单上,妇女们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王计云、冯秀英、李金翠、孟粉枝、郭秀珍、周秀萍、王喜梅、孟二板、张妙花、龚月英……在三天之内有19人报了名。王计云带领着“巾帼妇女植树队”,不分昼夜奋战在荒山秃岭。这19位妇女就像19棵青松深深植根在荒山秃岭之中……

带领植树队统一采取“蘸浆点种”

植树,对她们来说,开始虽然不是那么专业,但在林业局、水保站工作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如何挖坑,如何放苗,如何填土,如何围堰……很快就熟练了。

早上天刚蒙蒙亮,以王计云为队长的巾帼妇女植树队就开始在村里忙活起来了,坐着租来的四轮车赶往10公里外的树苗基地拉苗。一棵棵50厘米左右高、筷子般粗细的树苗被挖出、装车,赶在艳阳高升之前回到村里为植树做着前期准备。一把锹、一把锄、一个桶,三人一组,按照这个固定模式,植树队分成6个组,每组把上百棵树苗放在桶里,铁锹横穿桶把,两人一人一头抬着树苗艰难地上山。“三埋两踩一提苗,树苗放到坑里正中间。”为了确保质量,王计云这样做着示范。她先把树苗提起来稍微放点土下去,用脚踩一踩,再提提苗,再放点土,再踩一踩,再提提苗……

别看东干丈村是呼市二级水源保护地,可是荒山荒坡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干涸缺水普遍存在,靠天吃饭成为这里的常态,缺水是植树面临的最大困难。所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王计云带领的植树队统一采取“蘸浆点种”,即找个有水的地方挖个池子,泥土和水和起泥浆来,把树根都蘸上泥浆,这在当时是解决缺水最有效的办法。一般来说,只要40天之内能够浇上水,树苗成活率就高了。当时她们最期盼的就是下雨。可是天上的雨,哪能随人心愿。想要雨的时候,未必有雨,不需要的时候偏偏来雨,也使她们在山上吃尽苦头。当刚刚栽下树苗的时候,哪怕下一点雨也让她们欣喜若狂……

风吹日晒劳作,盼望小树苗快快长大

当时东干丈村里的背阴沟里有一眼微弱的泉水,人们口渴无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喝水,以解燃眉之急,人们称之为救命泉水,这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为了让这些筷子般粗的树苗活命,王计云和队员们无奈之下取用救命泉水来喂这些“婴儿”。取水倒是简单,她们在泉眼周围挖了一个锅大的坑,让水储存起来,可是这点水,根本不够用,她们就又在旁边挖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坑,这样更便于储存使用了。

山坡高,提着水寸步难行。每一组前边必须有一个用铁锹开道的,让后边两人提着水桶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取水点距离植树点少则几百米,多则几公里。抬水的两人走走停停,换手换肩,才能一步一步将水运到山上。因为这水来的不易,她们觉得比油都金贵。每株小树苗也只能分得一碗水,在队员们看来,这水就是救命水,是“婴儿”的“奶水”。她们盼望小树苗快快长大,个个成为守护在荒山秃岭上防风固沙的哨兵。

山坡上植树也是有章可循的。阴面背坡栽得全是松树,有油松、落叶松、樟松。阳面正坡种柠条、沙棘等。一般是一片一片从上往下栽,在一个山坡上一天要栽七八亩,为了取苗取水,她们每天顶着风吹日晒不知要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跑多少趟,流多少汗,受多少累!

大家使用简单工具,

成就了15000亩的绿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开春到封冻,常年在山上植树。王计云带领大家,坚持了10多年。1994年自治区将她们种植的这片树林命名为:内蒙古三八林。现如今,当年只有筷子粗,一尺高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望着坡度接近60度的茂密树林,攀爬都要小心翼翼,谁都无法想象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那个年代,这些妇女仅凭铁锹、锄头和水桶这些简单的工具,成就了15000亩的绿色。

东干丈村四面环山,山地面积占本村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王计云等19名植树队员来自5个自然村,每天统一集合统一出发。植树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植树点由村外的1公里多,到1996年已扩展到距村10多公里的韩家窑村的山头上。这个时候中午已不能回家,吃饭成了大问题。韩家窑村是革命老区,人民朴实善良。早上大家带上干粮,送到附近的村民家,村民就会提前给热上干粮,等她们种完树,也就可以吃饭了。为了缓解满身的疲惫,太阳落山的时候她们就会哼起“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等革命歌曲。山下听到歌声的家里人,就知道她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

巾帼精神,不折不扣地传承

随着首府实施东部生态建设工程,2019年4月,赛罕区区委区政府在东干丈村现有的林地上开始实施万亩生态园林项目建设,以种植经济林助力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

最适宜植树的那几天,东干丈村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妇女依然是植树的主力军。现已70岁被村委会聘为护林员的王计云,身体依然十分硬朗,她主动请缨,担任植树“顾问”,现场指导村民种树,把自己积累了十几年的种树经验传授给大家:“种树的时候也得分阴阳面,仔细看就能分辨出什么是阴阳面,你看……”

从昔日的荒山荒坡,到如今的15000多亩绿林,东干丈村虽然经历了几代人,但王计云等妇女的巾帼精神,却不折不扣地传承下来了,她们在生态建设中“吃苦耐劳,担当在前,永不服输,坚守初心”的巾帼精神依然在这里熠熠生辉。

久居的荒山可见,茁壮成长的树苗可见,数不清的脚印可见,“三八林”可见!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于亚军

校对:王文艳

审读:志伟

编委:郝飞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呼和浩特晚报官方微信”,违者本报将依法追责。版权联系电话:0471-6564069、6564065。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 窗外的风景作文600字 成长的快乐作文400字 挠妈妈脚心作文 哈尔滨之旅作文 写景的作文400字左右 写物的作文450字 感悟自然作文600字 找春天作文400字 写人的作文600字初中 介绍自己的家人英语作文 难忘的经历作文600字 堆雪人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400字 作文好词好句摘抄积累 描写乡村美景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450字 我的梦想作文350字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300字 读书感悟作文600字 有关家国情怀的作文 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六下第二单元作文 我能行作文500字 我的乐园作文100字 我的梦想作文450字 关于龙的英语作文 我的未来作文600字 那盏灯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