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赵建明:游在同里

2020-12-05 03:55:02
相关推荐

说起同里,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唐代诗人杜荀鹤那首《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绘的吴地秀美风光。她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与旅游热线古镇周庄相邻,因宣传片《千年艳遇,情归同里》而网红,被海内外人士热捧追寻,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闻名于世,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了“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老苏州,说来惭愧,对于水乡同里古镇的印象,可能要追溯到六、七年前在同里湖畔定购了居所,想解甲归田隐居小镇,并在来往穿梭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但真真作近距离的情景对话,还应结缘于在前年底成了小镇常住居民,因寻常老百姓油盐酱米之类生活琐事不时地走街入巷,在与古镇每次肌肤亲密接触、品味着世事冷暖、穿越时空对话当中,领略到了不同季节不同特点的风韵传情。

我之前之所以从未关注过。一个是90年代初北去当兵锻炼前,因区县交通不怎么发达,并非没有机会,而是没有能力去寻访;另一个是作为根在苏州的原乡人,有一种随遇则安的心态,交通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探访的机遇害很多;再一个是长期在京畿工作,回苏寻亲的时间有限,总想留在父母身边,尽一点孝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今依然成为了小镇子民,终究脱离不了食人间烟火的俗气,还是应该接接地气,尽早融合当地习俗,去关心并认知她的前世今生,弘扬和传承她的历史精神。

同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浪渚文化”。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元素,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原有八景、续八景、后四景等220处自然景点,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明清民居鳞次栉比,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镇东以烟雨景观闻名的罗星洲,是集佛、道、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宛如浮在碧波上的仙境,乘船前往,沿途可欣赏同里湖烟波浩渺、鱼帆点点的水乡景色。每当夕阳西下,从岛上可远望同里湖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意境。

乔迁入住同里一年以来的过往,古镇在我的感观深处,烙下了河道小桥多、街巷里弄多的印记。

水是同里的命脉,是古镇发迹之所在。而说到水不能不说桥,因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若不是长期生活于此的人,对于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不是所能轻易理解的。因此说,这些桥在岁月的风雨中高高地挺立着,成为游人了解同里的一本耐读的书。

桥既是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又是同里历史的见证。傍水而建的街区老屋,应桥而连街串巷。宋元明清时期的桥梁,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桥龄最长最古老的思本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饱经风霜,至今仍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岿然不动;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最小的独步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桥,小巧玲珑,堪称一绝;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富观桥,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石”的石雕。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来一为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

相较于众多的大小古桥,在同里老百姓心中,对静卧古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的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有个独特的习俗——走三桥。三座古石桥,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每逢婚嫁喜庆,在欢快的鼓乐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沿街居民纷纷出户观望,上街道喜祝,就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同里水网交叉,宛在水中央,俯瞰如同一幅错落有致的山水画卷。市政布局自古以来都环绕水做文章,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桥、民居、园林等融为一体,在临水的一面修建石阶。镇内有8条主要街道,每条各具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绿树掩映,有的屋枕河埠,有的店铺林立。里弄是小镇居民沟通交流感情的一条便道,有的弄内人家穿过便上河桥,还有的里弄则横穿一个圩头,从河的这头一直可以走到另一头。

风雨沧桑的老街,遍布了室宇丛密的明清民居,高墙深院的住宅建筑,给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流淌着生活暖溜与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变与不变,给古老的小镇带来一种新的希望。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具历史风貌的一条古街,明清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店铺栉比鳞次,有的出售当地土特产,有的摆满了各种字画墨宝,有的挂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的正在现做现卖各种香喷喷的小吃,给人一种古风悠悠扑面而来的感觉。

同里老街古朴庄重、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镶嵌着费孝通老先生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远远望去,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

交通距离上,同里虽然离上海和苏州很近,但似乎繁华和典雅与她无关,在水网交织的江南,幽静的如流水一般,一切都保留了旧时江南的模样。当你行走小街里弄深处游览园林景点、寻访历史遗迹困了累了,歇脚便可在市井之中找一个农家小馆,坐下来细细品味太湖三白、水八仙、状元蹄、芡实羹、袜底酥、退思饼等独具江南风味的菜肴小吃,实实在在地饱个口福;或是去寻个茶馆,点上一壶红茶或绿茶抑或茉莉花茶,配上一碟水乡纯朴的熏青豆、罗卜干,抑或时尚浪漫的各式茶点,遥想着“老虎灶”烧的开水泡茶,品茗聆听几段江南丝竹、宣卷、评弹、戏曲、小调等曲子,从戏文唱词中寻味一番古诗里描述的“休愁到此食无鱼,十里周围大小湖,茶座街头闲结网,渔舟浅载笑相呼”的鱼家生活。

承载形体上,水是同里的灵魂,水是同里的依赖,水是同里的骄傲,水是同里千年的承载。而船是旧时同里最主要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就像鱼儿离不了水一样紧密。来同里泛舟环游小镇的也是一件美事,坐在乌蓬船之中,垂手扶水,衣着素色花布衣服的船娘(船夫)吱吱扭扭的摇着橹,桨声应和水鸟之鸣,随船穿梭来往纵横相连阡陌交错的河道水汊,透过岸边高大的榆树古槐和鹊鸦飞鸟憩于枝头,拾阶而望曲折幽深精致典雅的小弄院,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石桥河埠,低头凝视柔润碧绿的河水无声地流着,流过小镇,流进小镇人的心田,滋润着水乡人的生活。

水是同里的命脉,轻轻荡漾,淌过千年,润泽一乡风土,在世事万物皆变中,坚守了江南水乡文化的内涵,又拓宽了江南自然生态的外延,两者融合相生。与江南其他被过度开发的小镇相比,在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变迁中,水墨同里没有矫揉造作,浑然天成,像一幅舒展绵延的水墨画卷,较完整的锁住了江南水乡的风韵神情。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真的会让游人忘却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同里的粉墙黛瓦,让众多游人流连忘返,盛夏时节,憩息于此,找家傍河而居的民宿住下来,静坐在窗前,探头凝望夕阳下柔柔的光线投射在河面上,宛如一幅幅淡笔描摹的水彩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城市中整齐宽敞的马路,更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到了傍晚在河边夜排档来个消夏晚餐,吹着徐徐而来地湖风,目视水巷河畔若隐若现的流光溢彩,脚下小鱼儿在波光中憨憨的游弋,从街头巷口偶尔隐隐飘来几记吴言软语的叫卖声,天空中蛙声蝉鸣和谐共奏,入夜枕河听涛而睡,让人暂时忘却了城市的喧哗和躁动,仿佛找回了税自己久逝的童年和感动。

行走同里,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同里的整体之美,除了水的律动、河的轻灵、老街的古朴、古宅的典雅外,就是听从自然、保护历史、顺应时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道。阳春三月,走进“网红打卡地”北联村千亩油菜花田,七分酿成青翠,三分化作金黄。灿灿的油菜花田边,是粉墙黛瓦的农舍,院子里花草树木、鸡鸭成群,小河依村缓缓流淌,不远处有三五只可爱的小蜜蜂悬停在花蕊上授精采蜜,田垅上极目眺望,花田、房舍、小河、石桥、桃花、海棠,与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点缀了江南春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立德作文 以微信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题目 我是中学生感觉真棒作文 参赛作文 真爱的作文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 德里克罗斯作文 付出才会有收获作文 我的小确幸作文500字 广一模作文 赛诗会作文 写假期的英语作文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中秋节习俗作文 安全作文450字 快乐的滋味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节日的作文 一处景物作文300字 钢琴作文800字 描写小鸟的作文 童年趣事800字作文 2018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19年全国卷一语文作文 打屁股作文后妈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600字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 打屁股作文3000字 如皋水绘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