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含蓄内敛 压抑幽暗|浅谈日本人偶艺术

2020-12-05 04:15:01
相关推荐

日本人偶

日本江户时期出现了人偶艺术。作为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在日本的武士家族中,“人偶”情结极其深重,一般来说,人偶作为一种嫁妆被赋予消灾解难的寓意和祝福的美好愿望送给女儿。由此可见,人偶是一种寄托了精神愿望、具有心灵抚慰,甚至是灵魂寄附的载体的文化工艺物质。

日本人偶常常穿着华丽的和服盛装,日式发型和传统的日本打扮作为装饰品,出现在武士士族家庭的橱柜。它反映了日本民间和社会的风俗习惯、民情文化,展现了日本百姓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物质追求。

人偶在日本文化中又叫做人形,人偶艺术是日本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民间美术,与中国的绢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初的人偶是作为孩童的玩具出现在民间,常见的就是简单的木偶人。木偶工艺有上千年的历史,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国家,其地域面积狭小,多山多林。

而在人口稠密区,最富盛名的木偶人发源地便是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在鸣子町,人们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制作了大量的木质生产生活用品和工具,其中就包括木制的人偶工艺品,这些人偶手工艺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民族个性与中原文化: 社会传统影响下的人形美术

1.“含蓄与内敛”——精神至上原则的信奉

日本民族性格十分复杂,受华夏东方文化的影响,日本作为封建传统以集团为重,且具有极强敏感性质的忧患意识的民族性格心理,使之在“人偶”情结上具有始终如一的热爱。

“以和为贵”与精神至上的传统思想使得人偶的人文意义变得复杂而生动,它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了很高的位置。

日本的文化体系里的羞耻感、含蓄与谦和、集体意识、武士道文化、哀寂幽玄等,让日本的民族心理具有双重性。

柔美与内敛,却又压抑幽暗,这些都体现在人偶美术里,使人形代表了隐私与希望、期盼甚至恐惧等不能说出口的复杂情绪的情况的寄托。

精神超越物质的民族心理在“万物皆有灵”的基础上,以及强烈的依赖意识,让人形娃娃具有神化的特点,在祈愿消灾的祭祀中引出许多关于魂魄附体的鬼怪传说和妖祟离奇现象。

在日本传统的三月三女儿节里,人偶被摆放在特制的雏坛上,穿着精美的华服,点灯笼,献桃花,再摆上放上白酒、菱饼等节日美食,伴随着欢乐悠扬的乐曲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俗夙愿和对幸福安康的向往。

人偶文化

2.中原傀儡人偶与雏祭的传入

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傀儡学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便随着人口迁徙和移民、使节渡传入日本。

关于操控人偶的技术和传说在《三国志·魏书·倭人传》里就要一些提及,文曰:“时倭女王卑弥呼,以塑泥人为偶,行巫蛊之术,人偶能坐立,能行走,倭民大骇,俱服之。”

当然,人偶行走的怪力乱神的巫邪魔力术事实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背后的真相实则是人们利用早期的机械学和模型构造,以及物理运动原理进行人偶控制罢了。

而此时这也让初次传入日本的傀儡术罩上了一层灵异巫蛊术的神秘外衣,也让日本本土的人偶有了新的发展和传统精神意义上的改变。

傀儡真正的人型化是从日本的战国时期开始的,傀儡与人偶在日本武士家族和贵族阶级中地位非同一般,它们时常被赋予了人的鲜活的魂魄和思想,甚至要特定的表现工艺来替代其大名和本尊形象,人形娃娃除了要代替的人生活精神等各方面仿造得十分之像,还要在形体外观上与之完全契合。

这样的人偶娃娃常出现在重要或是盛大的场合,它们将代替本尊或是政客在危险或激烈的地方活动,以鼓舞士气,延续精神上的支持。

古代中国雏祭的传入后,日本便一直保持着用人偶祭祀祈福的传统。

平安时代,神佛禅道思想、玄学咒术等中原文化与日本本土的“和风文化”相结合,再加上巫蛊和傀儡等文化的影响下,人形娃娃通常带着一种幽暗灵异的特征。

在雏人祭中,人们用人偶祛除女孩身上的厄运和不幸,这使人偶成为一种厄运的转载体,它接受了人的不幸,把人体内的灾祸转移到自己身上,以此保佑人们健康平安的生活。

舞伎文乐: 日本人偶与古典文化的结合

日本是一个热爱歌舞伎乐的民族,在文乐戏剧、狂言歌舞等艺术形式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追崇人偶美术的日本人开始将其融入到这些文艺活动中。在很多日本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人形的踪影,而日本人形与歌舞伎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通常情况下,歌舞伎的角色扮演由人偶来替代,在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中始终离不开日本民族性格里的集团精神和序列、等级观念以及强烈的服从、克制与敬畏心理。

而在文乐方面,人偶的表演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文乐也就是俗称的人形净琉璃,属于一种木偶戏剧,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傀儡操纵戏,由人操控着木偶人进行戏剧表演,配合三弦乐曲和说唱叙述形式进行完整的演出,这在日本的民俗文化中十分著名。

人偶表演

不管是歌舞还是戏剧,人形美术具有强烈的日本古典文化色彩,使人偶艺术以细腻和含蓄为基础,既有室町时期的“幽玄”,又能体现江户时期的“闲寂”的古典文艺特征。

结语

在日本民族风俗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下,日本人偶艺术具有“真”、“哀”、“艳”、“寂”等特点。随着经济和农工业的发展,日本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致的人偶不再是上层阶级和武士政客的专属,它们开始流行于民间下层社会。

这样一来便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人偶艺术的发展,精致大方、表情丰富、服饰鲜美的人偶娃娃展现了日本不同地域的民风民情,日本百姓的情感寄托、风土人情以及浓厚的和风文化,伴随神识玄学盛行于日本民间。

从本土文化到与中原、西方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人偶艺术的发展得到了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日本民间艺术》

2、《日本人偶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