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筹备近20年!国家级博物馆

2020-12-05 06:35:01
相关推荐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

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

而博物馆则是用建筑承载历史文化的完美载体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古城咸阳

当然也不例外

如今,在咸阳渭河北岸、五陵原下

耸立起一座豪放古拙的建筑群

它便是即将揭开面纱的秦咸阳博物院

延续着历史文脉

传递着秦咸阳古代与现代的对话!

秦咸阳城之上的文化殿堂

秦咸阳博物院是重点文旅项目大秦文明园3个组成板块的中间板块,地处秦咸阳城(宫)遗址范围内,即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街道。

具体位于泾渭大道以东、秦宫一路以西、兰池三路以北、兰池四路以南,总用地面积约458.9亩,建筑面积近4万㎡。

咸阳博物院的前身为咸阳博物馆,原址位于咸阳市中山街文庙旧址内,于1962年初对外开放。旧址空间狭小,馆内面积不足2000㎡,展出环境简陋,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周边环境也较差。

记得第一次去咸阳博物馆,内心有些许的遗憾。作为大秦帝都咸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千年帝都的文化阅历,眼前这座博物馆显然与大秦帝都的身份略显不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曾遗憾表示,咸阳博物院原址受现实条件制约,文物瑰宝久藏深闺,难以发挥文物典藏的优势,迄今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博物馆。

咸阳文庙(咸阳博物馆)

事实上,博物院的重新选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未曾停止,曾有主张在文庙周边扩建,东至仪凤南街、西到秦都鞋厂、北到仪凤街,涵盖凤凰台区域,占地面积约70亩。

也有主张在咸阳学道门步行街以南、沿渭阳路原渭城区政府东西两侧、东至咸阳古渡口遗址、西到统一广场,占地面积约65亩…

在20余年的漫长筹备期间,三度选址均无果而终,最终咸阳博物院于2012年底在秦汉新城窑店镇秦遗址塬下破土动工。

这座全新的博物院不仅承担着保护、收藏、研究秦汉历史文物的作用,还承担着保障社会文化延续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改善秦汉新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及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机场城际的秦宫站就毗邻咸阳博物院,该站标识Logo即为博物院建筑剪影。待博物院建成开放后,游客可通过轨道交通便捷抵达。

咸阳博物院与机场城际位置关系

机场城际秦宫站

恢弘大气的“北斗七星”建筑布局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过,不关秦地有山河。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在经过咸阳宫遗址时所作,曾经的宫殿是何等的气势恢宏、富丽堂皇。而今,眼前的这座秦咸阳博物院是什么样呢?

秦咸阳博物院主体建筑设计,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主持操刀。其借鉴秦咸阳宫建筑群规划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建筑结合,整体以北斗七星、组块贯连的建筑结构形式构成,各单体按照“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千牛”的布局分布。

秦咸阳宫复原图

建筑平面以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五星组成对称布局,以玉衡为中心确定的轴线,设定在秦咸阳宫1号宫殿一直的中轴的延长线上,总体布局象征秦朝宫殿的“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规划思想。呼应了秦代的宇宙天文理念,是现代博物馆设计的一大发展。

所谓“北斗七星”,就是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气息,风格豪放古拙、刚健质朴。博物馆与秦咸阳城遗址二者隔空对望、遥相呼应,延续着历史的文脉。

秦咸阳博物院整体效果图

其中,主体建筑在采用高台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功能的同时,还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复道行空,横桥卧波,冀阙凌空”等特征。

高台榭、美宫室

高台建筑起源很早,殷商鹿台、周之灵台,从战国至秦汉,筑台之风盛极一时。秦咸阳博物院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将陈列区设于一层高台之内,旅游服务等公共活动区设于高台上的“殿堂”之中,不仅满足了博物院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也使博物院外观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的高台建筑造型特征。

复道行空

秦时,高台楼阁之间的复道(架空廊道)是为了建筑之间交通便利而设。组成秦咸阳博物院的7座单体,通过不同标高的复道相连,复道采用透明玻璃幕墙,让行走其间的游客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横桥卧波

在博物馆南面有一处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景观水体采用旱喷水雾形式,营造如梦如幻的仙境效果,让游客仿佛置身九天云霄。

博物馆主入口设横桥,长长的“横桥”,从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平台前是从“天”而下的水幕,横桥由低而高、近宽远窄,将建筑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此入口在应和“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同时,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个超乎寻常、气势恢弘的入口空间。

冀阙凌空

秦都咸阳由商鞅主持营建,冀阙和宫殿是咸阳营建初期的主要建筑,宫室之阙,两两相对,高大巍峨,有标表门限、颁布法令等作用。在秦咸阳博物院入口,标志建筑双阙与博物馆主体遥遥相对,它们共同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故事。

咸阳博物院内部环境实拍

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借鉴秦汉园林文化“宫苑结合”理念,将水景仙岛、景观瀑布、旱喷水雾、景观树林坡地、广场道路等与7座单体建筑自然围合形成庭院空间,是对中国“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园林观、“和谐社会”的创作观的继承发扬,开创了中国园林景观绿化的新格局。

通过现场照片不难看出,秦咸阳博物院结合地形堆土成坡、广植丛林,在建筑周边作“苑囿”景园设计,使得馆与园结合,建筑与环境结合。

部分珍贵文物将首次展示

咸阳博物院内设置秦文化馆、汉唐壁画馆、汉兵马俑馆、珍品馆和临展馆共五个陈列厅,而采用建筑群体可避免集中式的单体建筑过大过高的体量对咸阳宫遗址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量因原展馆有限容量未被展出的咸阳地区出土珍贵文物,也将在此予以展示与保护。

展厅效果图

部分珍贵文物

陈列之外,博物馆专门设置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展示等区域,让游客现场参与、直观感受,会对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借助AR、VR等技术,提升参观真实感、体验感、新颖性,让文物“活”起来。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阅览区、报告厅、4D电影院以及咖啡茶座休憩区,这些文化服务消费空间和设施,把博物馆从单一展览功能升级到多功能,使咸阳博物院成为搭建文化交流、促进都市生活的场所。

目前,咸阳博物院南区环境景观工程已全面建成,7座主体建筑进入建设尾声,展厅内部装修正同步进行。

秦汉新城作为一座蕴含诸多故事的历史文化之城,秦国据此统一六国,商鞅在此变法改革。相信未来的秦咸阳博物院,定会为几千年秦文化带来永恒的生命力!成为世人了解秦文化一个重要的地方。

渭水之阳、五陵原下

一座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博物馆

即将与世人见面

大秦帝国的雄风

将再次吹响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秦咸阳博物院,网友们也存在疑问!

一是秦咸阳博物院建好之后,位于咸阳中山街的老博物馆是否会搬迁过去?

二是秦咸阳博物院当初为咸阳筹建,是因旧馆空间狭小,基础设施陈旧等,目前秦咸阳博物院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建成之后该归属何处?

文章来源:西咸新鲜事

图片来源与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 任务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