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对标赶超”看天台系列报道之九

2020-12-05 19:25:01
相关推荐

“以前我们提‘旅游兴县’,现在我们提‘文旅兴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天台采访时,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总经济师费卫元一再强调。

“和合”文化是天台县树立“文旅兴县”战略后力推的一大特色。据了解,雍正年间,寒山与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也成为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如今,该县深挖“和合文化”,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我们通过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等方式,将文化物化为各景点的石碑雕塑、楹联文字等,并通过影视化演绎,让旅游文化大放异彩。”费卫元告诉记者。

和合人间文化园是天台县“和合文化”物化工程之一。当记者来到和合人间文化园,“善解能容、贵和尚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合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化园以和合文化为灵魂,以“和合人间”为品牌,倡导“和合家庭、幸福人间”理念,建有和合博物馆、和合堂婚庆馆、满堂红婚俗馆、一根藤艺术馆、拾得街、寒山阁等。和合博物馆馆藏和合珍品3000多件,是全球最齐全的和合文化史料库;满堂红婚俗馆展示千余件传统婚俗藏品,体现该地传统婚嫁礼俗文化;一根藤艺术馆收藏了近千件一根藤艺术品,一根藤木作工艺也是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下一步,我们打算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发展完善酒店等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和合人间文化园负责人沈盛钢介绍,仅和合博物馆、满堂红婚俗馆、一根藤艺术馆就已投资超过1亿元,县政府提供了土地政策优惠助力其快速发展。据了解,目前,该县建设了和合小镇、天台山民俗博物馆、和合人间文化园等一系列物化工程,在全县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和合文化氛围,为“名县美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演绎化表达无疑是“和合文化”物化的另一大亮点。2017年3月,该县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刘阮传说》改编的《天台遇仙记》旅游演艺舞台剧项目启动,在仙凡之恋的主线中,传达天台山和合文化,还将天台山的美景美食融合在唱词之中,推介天台山旅游。另外,该县还与央视联合制作动画片《小济公》,并拍摄以“和合研学”为题材的儿童电影《阳光小伙伴》,并成功播出纪录片《天台山》,从地质、地理和天台山本身解读和合精神特质的根本由来。

国清寺

国清寺是许多游客来天台的必游之地,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前来参拜。国清寺熙熙攘攘的秘密是什么呢?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总经济师费卫元给出了答案:“我认为国清寺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源于其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中、日、韩佛教天台宗祖庭,2001年列为全国文保单位,有隋梅、隋塔、独笔鹅字碑等2000多件文物、古迹。国清寺五峰环抱、双涧回澜、古树参天、环境清幽,是理想的禅修之处。在这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郭沫若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此外,高僧大德的入驻也让这座古寺“锦上添花”。

浙东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和最精华的部分在天台山,据统计,约有250位诗人,写下1100多首描绘天台山的诗,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大家,这些诗歌向世人展示了天台山文化的影响力和天台山作为中华名山的崇高地位。为了让唐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该县牢牢把握“物化、活化、升华”三个关键点,深入挖掘当地唐诗资源,修复唐诗之路古迹。如在石梁景区内楹联及桥名上体现唐诗元素,让游客所见处处是诗;打造“云端唐诗小镇”,在景区、公园和民宿中增添唐诗元素,并开发唐诗文创产品,将唐诗元素融入小镇的日常生活中等。同时,加大文献研究力度,全面梳理诗人、诗作、事迹,编制了全域古道图、诗人游线图,加强天台山唐诗文化与和合文化、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一带一路”的关系研究,着力打造全国唐诗之路的研究高地,并着力发展“唐诗之路经济带”,着力打造以“台岳书院”“和合书院”“寒山书院”“明达书院”四大研学营地为依托,延伸唐诗小镇、和合小镇等七大研学基地,与著名导演团队合作开发唐诗特色文旅演艺等。

在旅游中注入文化灵魂,将“无形”文化以“有形”方式展现,天台县作为诗画浙江的魅力板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远方来客到此栖息心灵。

记者手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品性。我县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文化,在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金华婺学发源地明招寺孕育了独特的“明招文化”;在素有“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美誉的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家传奇为景区增添神秘色彩;始建于五代的延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理学家吕祖谦、道教天师叶法善等诸多名人在我县留下众多文化遗产、历史佳话。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旅游在我县显得有些“若即若离”,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壁垒”还未打破。如何让景区发挥更大的吸引力?让游客感受“诗与远方”的独特魅力?深挖旅游文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不可避免。

记者|江翀

编辑|陈文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0579-87673902。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0579-87673902。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