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逐梦九原70载 不渝初心书答卷——九原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12-06 23:50:01
相关推荐

70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分量有多重?

70年,九原从一穷二白走到繁荣发展,大山平原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70年,30万九原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

这是一片承载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土地,一片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的土地。从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到一步一景的园林城市,从城市的郊区到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中心城区,70年沧海桑田,70年风雨兼程,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大九原”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全新面貌,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历史视野、“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战略定力,正在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从传统步入现代,九原创造发展奇迹

时光回溯70年,九原区历史上是包头市郊区,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曾一度位居自治区85个农牧业旗县区之首。在经历了1998年,2003年,2008年三次区划后,九原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随之发生几次重大的变化。面对重新起步的工业基础,全区上下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走全面改革和转型的发展道路,九原的发展才有突破和希望。由此,一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二次创业之旅在九原区展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不断挺进深水区的壮阔进程中,九原区经济改革大业在真抓实干中“轻舟已过万重山”。加快内蒙古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核心区建设,重点是,抓好神华二期、神华乙二醇项目,引进实施浦景聚乙醇酸等一大批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打造煤化工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抓好30万吨明拓高碳铬铁三期、160万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项目,打造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碳铬铁及超纯铁素体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年产3万吨规模的高纯稀土金属“园中园”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纯稀土金属加工及应用产业基地;抓好东方希望碳素、杉杉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构建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性的中高端产品系列,打造碳素及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

要环境还是要GDP,九原人的选择是环境。从废气发电到工艺废水完全实现零排放,从铁水淬渣摇身一变成无害环保砖……一幅幅“变废为宝”的产业转型画面定格,包头市九原区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九原区明拓集团铬业科技而言同样如此,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处理全部回收,实现生产全环节绿色环保。从以往被动治污到如今主动治污,尝到了甜头的明拓集团相关负责人张国强说:“我们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付出的努力,正是遵循了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核心思路,仅煤气发电这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省电费成本2880万元。”

当我们触摸九原区工业经济的脉搏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革新逐浪而高,从“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跨越渐入佳境。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农虽旧业,其命维新。70年来,九原区这个曾经的农牧业大区,如今呈现出更加紧凑的农牧业发展风貌,一曲高质量发展的绿野新歌正在九原区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奏响。

走进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绿油油的有机蔬菜格外养眼,连片的温室大棚伫立,一派盎然生机。70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

“当年包产到户,村里人填饱了肚皮。如今深化改革,我们这里成了‘塞外沃土’,真像做梦一样。”抚今追昔,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党支部书记史喜栓无限感慨。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地处包头市最西端,由于临近黄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雨水冲刷不足,土地盐碱化严重。立足农情,破解难题,九原开启了一场“绿色革命”,把盐碱地变成沃土,不仅种起了蔬菜,还建起了温室,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年是九原区引进并推广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引进的第九个年头,当初的盐碱地现已全部变为良田。

作为一个传统农牧业种养殖区,九原区坚持质量兴农兴牧,再加上科技这一“硬核”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农牧业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走上“科技种养殖”的高质量现代农牧业新路子。

以“黑柳子”香瓜闻名的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首次尝试了农业界大火的“物联网智慧农业”,不仅使温室实现了“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的目标,更让植物的生长状况达到最佳。依托全区4个种羊场,九原区农牧局畜牧改良站采取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把国外进口种羊同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使肉羊的改良率达到70%,羊的品质越来越高。包头市三湖河农民养鱼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引进鸭嘴鱼、鲌鱼、胭脂鱼等新品种抢占市场高地,并通过九原区农牧局的技术攻关,大规模提升了南方鱼种的成活率。蔬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使得火龙果、油桃、樱桃、无花果等特色蔬果逐步出现在规模化的种植园内。

在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九原区服务业在重新谋篇布局后,如今呈现出更紧凑的风貌。包头市乃至自治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并极具吸引力的九原(国际)物流园多式联运中心投入使用,包头B型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新都市区绿地国际花都、富力城和恒大未来城等高品质地产项目有序推进;以万达九原广场、包百新都市广场项目为支点,新都市区核心商圈的逐步形成……九原区生产性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逐步成为西北连接华中地区的生产性物资需求信息枢纽,日渐成为现代气息浓厚、服务功能优质、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心城区。

时间是历史最好的记录者。如今,分秒间的数字跃动,记录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支柱产业的茁壮成长、全民消费的加快升级,九原经济动能转变的格局清晰可见。

从荒芜走向繁荣,九原展现改革奇迹

《包头市九原区文史资料》中记录:1971年包头市同意郊区革委会独立新建治所,位于建设路4—5公里以南,面积2.8平方公里。1972年正式开始建设,建筑全部为平房。1973年各机关逐步开始入驻办公。1980年之后,逐步修建柏油马路和政府办公楼。一页页翻阅着九原历史的文史资料,似乎看到她曾经的身影,依稀回忆起她旧时的模样。70年光阴,时过境迁、岁月无痕,回望往昔,感慨万千。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满地跑,沙丘比房高。”57岁的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支部书记乌日吉木斯回忆多年前道,“那时真被沙欺怕了。”阿嘎如泰苏木地处包头市西北郊,乌拉山南麓,是九原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牧区。过去这里牧场广布,盛产白绒山羊和优质山羊绒,然而过度放牧带来了生态危机。

改变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九原在全区实行封山禁牧。长久以来都自由放牧的羊群全部进舍入圈饲养,草原、林地等围封育林育草。“养不成羊还咋活?”以前只知道以牧为生,养羊挣钱、羊毛羊绒能卖钱,离开羊就觉得天要塌了的牧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看到了新希望。

在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牧民赵腾飞的340亩土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李子、金杏等六个品种的果树刚过成熟季。“现在是我种植的第四个年头,一棵树就能结20多斤左右,比过去一年增收好几万块钱。”赵腾飞高兴地说。近十年间,九原区在大青山南坡发展经济林,将阿嘎如泰苏木大片的沙石荒地都种上了果树。过去的沙石地,变成如今绿油油的果林。

和收入一样,草场面积也翻着跟斗地扩大。近看,良田万顷,如今全部种上优良饲草;远眺,是树与草的世界,都是封山禁牧后补种的,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70载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如今,九原区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绿地率达到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1平方米,打造出一片城市新绿洲。九原区千方百计“用绿”,全力以赴“护绿”,以“生态+”发展模式和经济林建设为支撑,显现出四季有绿、全年有景的勃勃生机。

“去嘎查,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笑着问。内蒙古农村牧区出行问题被总书记记在了心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九原区,农村牧区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行难已经成为过去时。

“10年前从我们嘎查上市区,路是真不好走,换乘好几路公交,差不多要耗上半天时间,现在修了水泥路,三四十分钟就能到。”阿嘎如泰嘎查党支部书记高国峰说,“水泥路还修到了我们嘎查家家户户的门口,下雨天脚上也不沾泥了。”

一代又一代的九原人秉承“要想富,先修路”的致富观,举全民之力,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一边发展产业,一边大兴交通。相继开通6条乡村公交线路,配套建设109座公交候车厅,已有农村公路815.1公里,城乡公交通镇村率达到100%,惠及沿线76个嘎查村,6.8万群众受益。

道路通、百业兴。如今,这一条条公路,不光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农牧民的致富路。九原区先后投资8.2亿元,建成沿黄旅游公路、梅力更旅游公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公路等430公里农村产业公路,公路辐射范围内已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织成新农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铺就九原人奔向小康路的“加速度”。

从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九原书写民生奇迹

70年时光,犹如一本历史相册,记录着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恩格尔系数也从“贫穷”迈入“富足”区间。数字的背后,是老百姓生活图景的改变。从“一包窝窝头要吃一个星期”,到美味佳肴成为餐桌常客;从“一家人一年的粮票、布票、油票”,到动动手指、琳琅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从“有辆自行车就是致富的标志”,到小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身边具体可感的改变,汇聚到一起,就是70年民生成就的恢弘画卷、人民幸福的底气来源。

“居者有其屋”,一句耳熟能详之语,看似寻常却崎岖。

1999年,尚玉平一家从东河区搬到九原区井坪新村。“交通真是太不方便了,坐34路车下站牌,还得再走十几分钟才能到家。巷子里全是土,一下雨泥泞不堪,出租车都不愿往里走。到了冬天,各家泔水、垃圾倒在路旁,一结冰后老人、小孩特别容易摔跤。”一旁的社区居民屈凤青听尚玉平“忆苦”,也感慨过去居住的不便。“巷子里电线拉得跟蜘蛛网一样,家家户户用水都得提前储备,瓮里装满水,不然说不定啥时候就突然停水。冬天取暖全靠烧炭炉子,挖煤、淘灰,满脸满手都黑乎乎。”

2017年,幸福来敲门,井坪新村正式动迁。九原区通过实施“鹿苑康城”“锦绣新城”等安置房建设项目,交付安置房3103套,使尚玉平一家和周边300余户老百姓一起搭上“棚改”班车,告别了居住十几年的旧平房。为使百姓真正实现由“忧居”变“宜居”,从2010年开始,九原区先后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8万户、240万平方米,建设回购鹿苑康城、锦绣新城、鹿园佳园、中慧新城4个安置房项目,共计4436套,供居民进行产权调换。目前已有近3000户居民搬入新房,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蜗居”到“广厦”的华丽转身。

今年是九原区撤郊区设城区的20周年,洗尽铅华、化茧成蝶,九原区实现了由传统农区向主体城区的转变。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中国,“千城一面”不免让人置身新城却失去新奇。而在中国北方,九原因绿色而卓然不凡。俯瞰九原,这片城乡皆备的土地被绿色紧紧拥抱;走进九原,住宅、街道、村落处处有绿色相随相伴;散步世纪鹿园,呦呦鹿鸣带思绪回到最初的草原;徜徉于现在的九原区,现代住宅花园小区、大型商业配套拔地而起,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雏形逐步显现。

80%的市级行政单位坐落于九原区,行政配套齐全,每天有超过10万的人流到行政审批大厅、社保服务中心等;拥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包头大剧院、城市规划馆、城市展示馆等文体设施配套;拥有绿地、富力、恒大、中海等全国前十强地产项目,及赫尔辛基幼儿园、包九中分校、西北地区最大的三甲医院——包医国际医院等生活配套;拥有万达广场、天福广场、复正大厦、金创总部经济园等商业配套,九原区积极打造宜商、宜居、宜业城区,不断优化主城区功能品味,已经成为包头市政治经济发展新阵地。

时光倒回多年前,面对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城乡教育格局不均衡的实际情况,九原区不间断规划、梳理、优化全区的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九原区多次实施撤点并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改进学校管理,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到1995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齐备”,同年,九原区实现了“两基”达标,是自治区首批实现“两基”达标的农村旗县区。进入新时期,九原区顺势而为,以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战略地位发展。近年来,几大片区幼、小、初学区圈逐步完善,城乡就近入学率、中小学信息化网络覆盖率都达到100%。签约成为包头市首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综合改革实验区,19所中小学成为首批综合改革实验学校……九原区教育事业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缺医少药看病难”的困境,发展到今天已经建立起全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提高到现在的77岁,九原区医疗卫生事业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健康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正在九原大地上保障更多人的健康,也使九原区的医疗坚冰逐渐融化。“过去生了病,主要是靠村里的赤脚医生。遇到大病,就得赶上车跑老远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可不方便呢!”麻池镇65岁村民李云香对几十年前的看病经历记忆犹新。“现在看病方便多了,一出家门就是卫生院,医生专业、设备齐全,还有专家经常坐诊,大病小病都能看,再也不用往远跑,简直就像我们的私人医院!”几十年医疗条件的改善,李云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改革开放初期,统包统配的“铁饭碗”保证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初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已经不再是时代的宠儿,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创业的“金饭碗”。“叮咚”一声,90后打不素村民史小龙的手机提示又有了新订单。随后,史小龙拿着捞鱼工具就去了自家鱼塘,一会儿工夫,几条大鱼就被捞上来,称重,包装,然后被送上运往市区的物流快递车。从去年他打工返乡,加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后,这就成了他的日常。从种地种田到外出打工,再到返乡创业,农民实现自主创业是九原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2012年至今,九原区共打造创业园19家,共为11851人进行了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贷款近3.5亿元,创业带动就业23811人。2018年,九原区新增就业6852人,新增就业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九原区织就了一张民生安全的大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实现了由职工向居民、由城镇向农村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统筹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参保问题,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基本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实现的城乡一体化低保标准、率先出台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按时足额发放的低保、大病、五保等社会救助资金,实现弱势困难群体应保尽保,让这张安全网实现城乡无割裂、无漏洞。

70年驰而不息,70年砥砺奋进,岁月见证九原前行的铿锵步伐,彰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向未来,九原区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开启新征程,凝聚民族力量,奏响华美乐章。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亦然

九原发布责任编辑:潘峰

九原发布首席执行:贾志军

九原发布热线:0472 6939913

投稿 ▏公益 ▏活动 ▏宣传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逐梦九原70载 不渝初心书答卷——九原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巡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5 11:43幸福131[山西省网友]IP:1728212610
    这次庆典真正展现了九原的不屈不挠和奋斗精神,值得为之骄傲和庆贺。
    顶41踩0
  2. 2020-11-09 03:39Trina[国外网友]IP:3418162958
    九原区70周年庆典传递出浓浓的奋斗气息,展现了新时代下人民的勇敢和拼搏精神。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 作文 我爱我家作文500字 书伴我成长作文 以成长为题的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 赞美老师的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 关于音乐的作文 路作文600字 乡村美景作文 感恩作文800字 升国旗作文 新鲜事作文 五年级作文大全 300字作文大全 动物作文300字 小白兔的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 家风家训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 年味儿作文600字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 端午节作文300字 成长的足迹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我最喜欢的玩具作文 有关感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