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平凉 遇见诗和远方

2020-12-07 00:10:01
相关推荐

70年,平凉大地沧海桑田。200多万平凉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伴随着国家和民族强盛的足迹,平凉文化旅游产业历经“六五”“七五”起步、“八五”“九五”加快发展,“十五”“十一五”提质增效,“十二五”“十三五”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向支柱产业的美丽跨越。

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

如今,平凉旅游与平凉煤电、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并驾齐驱,成为我市四大特色优势品牌,成为拉动平凉经济增长、助推平凉脱贫攻坚、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新动力、新引擎。

平凉旅游

平凉有风景名胜100多处

规模社会宾馆540家

星级宾馆20家总床位3.1万张

旅行社22家 导游员172名

乡村旅游专业村38个

三星级以上标准农家乐33户

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

打造了“理念、美食、运动、国医、温泉、氧吧”六大养生名片,开发形成了8大类300多种旅游商品。

形成了以陕、甘、宁、青等周边市场为主,辐射京、津、川、渝、鄂等中远程市场、覆盖全国的客源市场格局。

华亭莲花台景区

优化政策环境 机制顺畅好扬帆

崆峒古镇,古色古香、古韵悠扬。

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临街商铺风格独具,民俗演出夺人眼球。

崆峒古镇

南来北往的游客,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登临国家5A级景点崆峒山。而后返回,透过古镇的活色生香,认识和体味这座西北小城。

一头连着道源圣地,一头通往烟火人间,崆峒古镇无疑是平凉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平凉美食八大碗

平凉红牛肉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平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又有崆峒山、王母宫、大云寺以及仰韶、齐家古遗址等灿若星河的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环伺加持,“西出长安第一城”自带光环。

可如何让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优势彰显价值,成为富民产业,带来真金白银?

烟雨崆峒

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来抓!

近年来,平凉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筹、全要素提升、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多次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机制顺畅好扬帆。

如今,交通围绕旅游建通道,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抓生态,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政法围绕旅游保平安,已然形成部门协作、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崇信华夏古槐王

突出项目带动 激发产业新活力

蓝天白云下,新落成的平凉市博物馆气势恢宏,大气磅礴。11000余件馆藏文物顺利搬迁,向世人展示着平凉历史变迁与发展的足迹。

产业发展,项目先行。

“十三五”以来,平凉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79个,总投资164.32亿元。今年实施重点文旅项目38个,截止7月底完成投资5.49亿元。

平凉市博物馆

平凉市博物馆、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崇信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等一批文旅项目的陆续建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政企合作,创新机制,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新活力。

全市三个大景区,在“变”中前行,在“变”中求胜。

崆峒山大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先后成立管委会,组建了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分别与陕旅集团、省城投公司联手合作共同开发,编制完成了《关山大景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有力助推景区高效、快速发展。

崇信、华亭、庄浪成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管理运行体制,使得文化旅游产业焕发出新机。

通过机制改革,平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走上了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的模式,优化了旅游空间布局,提升了景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迈进,把平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步子。

崇信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

崇信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脱贫奔小康

何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答案是乡村旅游。

崆峒区麻武乡月明村,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游人如织。

昔日的烂河滩,变身小桥流水的田园美景,曾经的土坯房,换成红瓦白墙的小康屋。

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

近年来,我市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旅游+”战略,统筹推进大景区与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培育了锦绣凤凰等2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探索出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乡镇+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农户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近3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增收。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

与此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各类文旅产品精彩亮相。

依托打造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实施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等一批健康养生项目,形成了以“十大养生产品”为主的知名品牌。

推动旅游与体育赛事融合,举办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弈决崆峒”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拉动体育运动旅游市场。

打造文旅游线路,整合市内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种资源,推出了问道礼佛祈福、崆峒养生游学等8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文化研学旅游、康体养生、工业观摩购物、农业观光休闲、农事体验采摘等大众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市场越来越火热。

美丽乡村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

美丽乡村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

加强宣传推介 提升平凉知名度

道源崆峒来问道,生态平凉来养生。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平凉向世界发出邀请。

这是发展带来的自信,创新带来的底气。

为了提升平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坚持高端策划,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展示平凉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

崆峒武术

去年,参加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第二季两轮竞演,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平凉魅力。今年,又精彩亮相北京世园会,再次推出“武术之乡”“围棋之乡”“针灸之乡”“书画之乡”的文化名片,平凉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为讲好平凉故事,大力实施“N+1”工程,出版发行《人文平凉》《崆峒奇观》《遇见崆峒》《神仙留恋的好地方》《忆画崆峒》等系列丛书、纪录片、电影、歌曲和剧目,向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立体直观多彩的平凉。

针灸甲乙经

持续举办“交响丝路·问道崆峒”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今年,更以“写崆峒”“画崆峒”“唱崆峒”“诵崆峒”“摄崆峒”“演崆峒”等系列活动,达到了以会促游,以会促销的目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昔日寂寂无名的平凉,已然成为无数游客追寻“诗和远方”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一组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8年,平凉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分别增长了292倍和1309.49倍。

“十三五”截止2019年7月,累计接待旅游人数7722.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6.528亿元,平凉已经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业服务体系,成功跨入我省旅游大省行列。

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养生大会指定宜居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年度文旅扶贫城市”“优秀魅力城市”“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等荣誉称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 快乐时光作文400字 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中秋节见闻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与结尾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第一次学做饭 介绍我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梦想450字作文 颐和园作文500字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 玄武山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一种植物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作文 母亲作文800字高中 脚踏实地作文800字 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 快乐的元旦节作文 生活需要坚持作文 怎样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爱是什么的作文 近五年高考作文 游文化公园作文 做家务作文450字 海豚表演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关于生活的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