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师节丨来听听四个不同年代的曲靖人讲述他与老师的故事!

2020-12-07 09:10:01
相关推荐

陌生环境里,您带我熟悉伙伴,找到自信;调皮捣蛋时,您轻轻责备,悉心教导;语文课上,您的讲读如春风,把诗意美丽吹进我心间;疫情影响下,您变身“网红主播”,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谢谢您,我的老师!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本报将为读者讲述那一份难忘的师生情背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分别是“00后”大学生,“60后”退休职工、在职教师和“90后”年轻教师。让读者感受到不同时代,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印记”……(曲靖日报记者 陈泓洁 )

“恩师给予我的是灵魂的启蒙教育”

57岁的邝能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一干就是37年,他目前在花柯小学任语文老师。

在邝能的人生道路上有两位恩师对他影响很大,一位是他的小学老师夏丽华,一位则是他的高中老师冯玉献。

1971年9月,邝能上小学,开学那天他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到学校报名。当老师问及姓名时,邝能回答得小声小气,老师问了好几遍才听清他叫邝能。邝能告诉记者,上小学的时候他7岁,胆子特别小,在人多的地方都不敢出声,但幸运的是入学第一年他就遇到了人生启蒙老师夏丽华。夏老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不断鼓励邝能,也让邝能逐渐找回了自信。第一年就加入了红小兵(现在的少先队员),开学第二年还当上了副班长。“夏老师教学功底非常扎实,我有幸遇到一个好老师,接受好的教育,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我很感激夏老师对我的教育,我感觉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她这是对我进行灵魂的启蒙教育。”邝能说。虽然邝能读书的时候大环境没有现在那么好,但是夏老师还是尽她所能地把每一个学生教好,在那个时期真的是很难得的。

采访中,邝能拿出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指着照片中第2排告诉记者:“从左数起第八位戴眼镜的男老师就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冯玉献老师,是我第二个要感谢的老师。”

1979年9月,邝能考入曲靖市第一中学,冯玉献既是他的班主任也是他的语文老师,邝能在冯玉献老师的影响和鼓励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冯玉献鼓励他的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也是在那个时候邝能第一次接触到小说,久而久之便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冯老师不仅培养了我的读书习惯,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黑板字,教给我许多做人处事的方法,也影响了我一生,让我萌生做老师的想法。”邝能说。

有一天,邝能在去上晚自习的路上突然肚子痛,但他还是坚持走到教室。来检查晚自习的冯老师察觉到邝能脸色不对,连忙让几个学生送邝能到医务室,并悄悄垫付了所有医药费,事后邝能非要把垫付的医药费还给冯老师,但冯老师说什么都不肯要。就是这样一个小举动让邝能内心无比感动和温暖。

如今,两位恩师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邝能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望两位恩师。

这就是邝能与两位印象最深刻的老师间的平凡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邝能依然记在心头。它被封存在邝能的记忆匣子里,偶尔他会拿出来翻阅,还会让他会心一笑。

(记者陈泓洁)

把文学梦植入我的心田

去年初回老家,正好见着80岁的小学恩师亢德书老先生。我们师生间交谈时,仍然和从前无二,互相有说不完的话题。

老先生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都是他教。

我们的校名叫“大枯坑小学”,那时学校和村里所有的房屋一样,都是茅草房,条件十分简陋,但毫不影响我们的求知欲望。

当时只有一个老师,三个班级同在一个教室,也就是一个老师要上三个年级的课。他是怎么上的呢?每节课都先安排一个年级复习;一个年级写作业;一个年级翻开课本,接着上过的课程往前“赶”。只有上体育,唱歌,干劳动时,三个班才一起进行。

老先生从17岁就开始任教,身材不高,但浓眉高鼻梁,头发又厚又粗,五官周正。他写的粉笔字、毛笔字特别出彩,尤其是行书、楷书,方圆几十里,没有谁可与他比肩。我们从上学第一天起,每天都使用毛笔。开始时不会握笔,老师就从身体坐姿、握笔姿势到运笔,反复示范。点、横、竖、撇、捺如何落笔、行笔、收笔,不厌其烦地教。在三年级时,我的毛笔字已小有长进。记得有一天,大队完小的李文良校长来我们学校检查工作,在翻阅我桌子上的作业时,我的毛笔字让他很吃惊,他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名师出高徒啊!”

老先生特别爱看书,我当时觉得那些书很神秘,外壳都是用报纸包起来,而且很灰很旧,又不见外壳有书名。直到后来识字多了,才知道他当时看的书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拍案惊奇》《鲁迅小说集》等。

因为文学书看得多,肚子里的“墨水”就多,讲起课来就特别生动。

师出有名,他教的每个班,走出本校后,从五年级到初高中,个个身上都带着他的“烙印”,走到哪被夸到哪。

老先生不仅教书育人在全公社教师队伍中赫赫有名,他写的文章还被《云南日报》登载。后来,老师写的小说《眼病在哪里》还被《大西南文学》期刊刊登在1989年第6期上。

我高中毕业两年时,报名去当兵,当时要填写一张表,表里有一栏“个人特长”,我不知道什么叫“特长”,就拿着表去请教他,他说:“你就填酷爱文学,擅长毛笔字。”

后来到了部队后,我第三年就从连队文书调到团政治处从事专职新闻宣传。至今,一直从事文字工作。

老先生从17岁任教,至2000年退休,有整整43年教龄。43年中,他先后受到8次表彰。但他直至退休那年,才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

时光如流。回望自己在写作上取得的点滴成就,与恩师的教育引导分不开,是他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千言万语归成一句话:感谢恩师亢德书老先生,祝老先生康宁长寿!

(作者:“60后”退休职工亢恒学)

“我很骄傲,因为我是一名老师”

阳兆卫老师是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二年级259班的一名“90后”班主任。在他人生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他高中时期的班主任许德福老师。虽然毕业已十年,阳老师印象中的许老师,还是那个带着淡淡微笑站在教室里和蔼的模样。

许老师有一个外号叫“德芙先生”,只因他亲切甜蜜、朴实真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阳兆卫上学时所在的13班是文科班,高二的时候大家学习数学还是觉得吃力。但许老师总是不急不躁、耐心讲解,从不轻易批评人,进入高三以后全班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极大的提升。

作为班主任,许老师恪尽职守,几乎天天扎根在校园里,除了关注课堂,生活中许老师对学生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记得高三时阳兆卫重感冒,一连一个月都在医务室里挂针,许老师总是抽中午和晚自习的时间来看望他。至今想起,阳兆卫心中都能泛起阵阵温暖。

阳兆卫所在的班级,09年高考时,会泽县文科状元就出自他们班。那一年班里很多同学都被各大名校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今,阳兆卫也成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每每想起自己的老师,总觉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作为班主任,阳兆卫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他深知,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是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的精神熏陶和人格感染。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成长,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跟上学生们的心理变化特点,做好班主任工作。

(记者陈泓洁)

亦师亦友,益师益友

一转眼,2020年的教师节到了,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老师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徐璐老师。

李玫瑾曾说过,“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一个比自己大十岁左右的朋友。”于我而言,我的忘年交,便是徐璐老师。想起徐璐老师太多的回忆涌上心头,如同电影片段在眼前放映……

高一初见。徐璐老师是严厉且威信极高的班主任,我是首次上任的班长。从未当过班长的我战战兢兢,对如何管理班级毫无头绪,甚至有些崩溃。于是向徐老师提出“辞职”申请,本以为会等来批评,但徐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教我如何更好地处理班级事务,用自身经历告诉我如何与他人相处会更融洽。这是我第一次与她谈心,也是我第一次发现她不只是个严格要求学生的班主任,更是能设身处地给出建议的朋友。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逐渐展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发掘出自己“宝藏”的另一面。

高二相知。徐璐老师是产假归来的宝妈,我是心疼理解她的懵懂学生。当班主任的老师难,孩子年幼又当班主任的老师更难。徐璐老师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既要顾学生,又要顾孩子,辛苦不言而喻。一次课间,我去老师办公室正好听见徐璐老师在和女儿打电话,电话里孩子哭闹不止要找妈妈,徐璐老师只能一边赶着教案,一边哄着孩子。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感受到老师的不容易,面临工作和家庭,他们难以做到两全,却从来不懈怠。作为学生,作为朋友,我更加心疼并理解她,也决定以后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她能轻松些。

高三相伴。徐璐老师是同学们的心理辅导员,我是她的“辅导对象”之一。受疫情影响,开学时间推迟,高考的挑战更加严峻。学校为大家开设了网课,“课堂入云端,温暖伴身旁”。徐璐老师在网课教学之余,同样关注我们的身心状态,安慰鼓励我们好好复习。高考前,徐璐老师为所有同学做心态调节工作,并带我们做运动放松心态。印象最深的便是考前的端午节,老师们一起亲手包粽子,给我们带来祝福与支持……

毕业后相聚,她是我的“十三姐”,我是她的“十二妹”。“十三姐”和“十二妹”是我们给彼此最独特的称呼,寓意着师生、朋友,甚至亲人。我们从在校趣事聊到了家庭琐事;从往日旧事聊到了未来计划;从处事原则聊到了三观喜好……无论多久没见,我们也依旧热络如初。

三年来,徐璐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关怀一直指引着我,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走近彼此互相支持。“亦师亦友,益师益友”,大概是对我与徐璐老师最恰当的形容。我们是师生,也是朋友,一起变得更好才是一段情谊的最佳目标。

老师不仅能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伙伴。我们毕业各赴前程,留在青春记忆里的不止数不完的卷子、刷不完的题,更有三尺讲台上无私付出的老师。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所有老师说:“教师节快乐,你们辛苦了!”同时,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老师多一些理解与感恩,在老师的陪伴与指引下奔向梦想的彼岸!

(作者:“00后”大学生周芸)

编辑丨蔡黎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复兴之路作文 研究报告作文350字 禁毒心得作文 读书伴成长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500字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结尾 玩泥巴的作文 作文传统文化 听的作文 坚持志向的作文 作文家乡美食 一件小事作文怎么写 假如我是班长作文500字 关于方位的英语作文 我就这样长大作文 春暖花开作文700字 写景作文秋天 作文优秀600字初中 班级不良现象作文 生活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 遇见挫折作文 英语写人的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300字 暑假的见闻作文500字 煮饺子作文400字 小树林作文300字 作文父爱300字 拖地作文200字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