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博士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就能评奖学金?南大博士奖助新规的操作秀

2020-12-07 12:25:01
相关推荐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阅读量超一万。」

南大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可以凭着上述条件,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也就是说,他们今后有可能凭着一篇微信公众号科普文章拿到国奖。

别不信,南大官网 9 月 3 日发布的《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里头,还真就是这么写的。

图片来源:政策截图

此办法一出,当即引发热议:

有人觉得好,让科研更亲民,也让科普工作者更有动力,不止靠爱发电;

有人觉得不好,觉得这样会降低学术标准,会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

也有人表示无所谓 —— 可以申请参评而已,评不评得上还另说……

是踩是捧先放一边,咱们先仔细了解一下相关政策。

南大的操作并非首创

追溯起来,南大这个引起热议的操作并非首创。

2017 年,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这些在央媒、各大主流媒体以及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 “两微一端” 上刊发、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最高可认定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图片来源:浙大官网

同年,吉林大学也发布《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行)》,鼓励网络正面发声,对优秀网络文章和网络舆情信息稿件予以肯定。

分析一下这三所 985 院校的类似政策,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南大侧重点:科普

国内科普不好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普不算绩效,只能靠爱发电,所以优秀的大脑不愿去写科普。另外,科普文受众小,阅读量所以仅要求 1 万的阅读量。

图片来源:南大官网

浙大侧重点:学术

文科领域,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理论文章,早已被很多高校也算作科研绩效。可见浙大政策的落脚点比较偏学术。与之匹配的,在纯传播方面,浙大的门槛较高,微信阅读量要 10 万 +,头条的阅读量要 40 万 +。

吉大侧重点:舆情

吉大主要看中传播性,虽然也按照媒体等级进行分级认定,但落脚点还是舆情,也就是说要正面发声,倡导网络主旋律,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

高校这类政策的初衷是什么?

不少吃瓜群众听信某些不负责任的网友之呱噪,自己又不仔细了解,就开始对名校的政策冷嘲热讽。

这是很不理智的。既然三所国内知名 985 高校先后有类似政策,说明这背后应有很深用意。

1. 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如何让学术走出象牙塔,是中外学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咱们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注重科普。9 月 19 日到 25 日,是今年的全国科普日,由各地集中展开。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官网

一些知名高校一般有专门的公共关系联系人,在本校官网发布最新科研动态时就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媒体转载到公众传媒。

图片来源:港大官网

校方一般也有合作媒体,第一时间把本校教师的学术成果发布。高校能提供专业又硬核的新闻,刚好是媒体所需;媒体借助自身影响力,让公众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塑造高校的良好形象。双方合作,携手共赢。

图片来源:大公报官网

类似的操作,我们的高校也应该积极推进,而不应仅靠自媒体寻找所谓热点。

2. 对人才评价更加多元化。

当今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着眼点是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已经发文要求破除「唯 SCI」,现在把科普算入科研产出也算一种探索。

公平是人才评价多元化的应有之义。

在这里,咱们可以先思考一个社会培养科研人才的底层逻辑。国家培养科研人才,难道全都能去搞科研?

这显然不现实,因为科研训练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具有极高的淘汰率。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更多科研产出肯定更好,但这个强求不得。但只要是智力产出,都应该被鼓励。智力产出的概念很广,科研产出只是智力产出的少部分高端产品,广义地说,科普肯定算科研产出;传递正确的三观也算;好文章也算。

从这个角度上说,校方无疑应对此鼓励。这种鼓励,在以往仅停留在口头,现在终于开始落到实处,虽然压力重重,但最起码开了好头。

3. 积极拥抱网络,扩大高校正面影响力。

文化形态在变化,载体在变化,新面貌的文化成果在网络上不断迭代。高校肯定也希望自己能以正面姿态登上媒体。

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某些无良的企业能找公关公司把黑的说成白的登上新闻,凭什么老老实实做学问的高校就不行呢?

浙大的政策中专门提到「提升浙大声誉」。可见高校也意识到塑造自己形象的迫切性,这对提高生源吸引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都有好处。此乃潮流,不可抗拒。

但政策真正落地,隐患也不小

人人都想做好绩效评价,但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制定规则容易,制定好规则难。很多时候,规则之所以不好,在于有些人会钻空子。网友们对这类政策大多持否定态度,其实骨子里也是担心有人钻空子。

知乎 er 吐槽

实事求是地说,网友的担心并不多余,政策本身的空子也确实很大。

首先,把传播成果和学术成果并列很不合适。

学术成果使用 peer-review,这是多少年来经受住考验的,尽管在操作层面仍有漏洞,但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学术成果发表方式。

传播成果,基本没什么评价体系,转发量或者阅读量,很多时候跟文章水平或者文章的三观没关系。

一篇专业的期刊论文,引用次数大概不会超过 50 次,研究到最后可能全世界只有那么几个人看得懂。而公众号文章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咪蒙」式三观非常歪的文章也有很大的传播。

其次,网络数据太易作假。

买流量已经是今天路人皆知的操作,买个 10W + 其实并不难操作。把学术圈和娱乐圈类比的话,某些流量明星超话热度第一,远超周杰伦,但两者流量里的水分大大不同。

当学术被拉进网络中,学术水平和流量挂钩起来,「防水」就会成为一个需要防备的漏洞。

最后,对代笔的监管约等于零。

在论文代写已成为学术之殇的今天,公众号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似乎是个永远都无法搞清楚的问题。

买卖论文尚且如此猖獗,逼得百度都只能检索出「论文代写」的词条,公众号推文找人捉刀的门槛更低—— 价格也更低!与之对应的,恐怕没有哪个委员会肯专门花时间确定微信推文究竟出自谁手。这无疑会滋生更大的学术腐败。

图片来源:百度截图

总之,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传播成果只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补充形式,锦上添花可以,绝不能一锤定音。评奖和职称还是应该落脚到学术。

当然,回到南大的政策上来说。如果仅谈科普,那些具有很高传播性的优秀科普作品理应受到更多奖励,但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另辟蹊径,单独奖励,专门设奖,可能是更合适的做法。

那么,在新常态下,我们广大硕博生该怎么做呢?

废话不说,赶紧动手,顺应政策,写点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刚与柔的作文 优秀写景作文400字 游白水洋作文 我的家长作文300字 欲扬先抑的作文 书包的作文400字 保持良好的心态作文 彼岸作文 用名言警句写作文 第一次存钱作文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 我因梦想而美丽作文 五年级关于春天的作文 美丽安徽作文 游西湖的作文400字 批改作文用语 假期活动英语作文 勤奋作文议论文 打手板作文5000字 我的童年作文100字 英语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作文 我的哥哥 你的爱温暖了我作文800字 名师教你写作文 写玩老鹰捉小鸡的作文 拒绝网络暴力作文800字 红星闪闪作文 关于缉毒警察的作文 一路上有你陪伴作文 关于玩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