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是士官 我骄傲!

2020-12-07 18:40:01
相关推荐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张海华、邵洪波 等 责任编辑:张硕

近日,武警部队第四届“十大标兵士官”评选活动揭晓。他们中有铁血教头徐克松、排爆尖兵张明明、“生命挖手”黄勇刚、“白衣天使”陈艳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士官。让我们走近他们,感悟他们的铁血担当。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我是士官,我骄傲!

■张海华 邵洪波 龚小江 王冰冰 窦椋/采写

士官长徐克松。李世才摄

士官长徐克松

“偏执”的铁血教头

“士官带了长,仍干兵的活,挂长未必响。”这句善意的提醒,着实让士官长徐克松挠头。

这还要从徐克松上任团士官长之初讲起。

那天,徐克松到训练场检查,当场指出一位新排长的组训方法不灵活、战场应变能力差。谁想,这位排长当即和他“杠”上了!“班长,我在军校学过,用不着你教。”徐克松一时语塞,半天话才出口。“那就各训一组,来一场PK如何?”作为一名入伍16年的四级警士长,这不是他想挑衅,而是几番掂量才下的决定。他深知只有立起士官长的工作标准,干出实绩才能服众。这位新排长听着就来劲了,“那就以一个月为期!”看起来他们都不露声色,却仿佛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都是一号士官长了还这么拼,图啥?”一时间,质疑声不断传到徐克松耳中,“再折腾岂不拖垮训练成绩?”因为按照他的训法,射击时肘部要悬空,这不仅增加了射击难度,射击考核成绩也直线下滑。他依旧带着10个战士铆在训练场上严抠细训。

一场新老训法的比拼在200米应用射击中展开。排长带着他组训的10名队员经过50米快速跃进后已经气喘,还没来得及调整姿势和呼吸,靶子就不见了,10名队员有7名脱靶。而徐克松带的队员采用悬臂射击姿势,出枪瞄准快,10人全部命中靶子。

“跟着徐班长练,那感觉酸爽!”二连士官长李波说,徐克松是出了名的“铁血教头”,对极限训练的追求近乎偏执。

有天深夜,狂风卷雨。徐克松正组织营连士官长进行夜间实战化射击试训。只见一排排子弹穿透浓密的雨帘,直奔百米外的半身靶。“1号靶5发、2号靶4发……”手握对讲机的徐克松,听着还算不错的射击成绩,却面无喜色。

“全部撤出射击场,从出发地线跃进100米后再射击!”徐克松此话一出,射击场一片沉寂。“这是在挑战极限啊!”已经习惯了不断加码的营连士官长们嘴上嘟囔,可行动起来从不拖泥带水。

跃进、换弹夹、跪姿射击、跃进、换弹夹、立姿射击……几个回合下来,营连士官长们蔫儿了:跃进中换弹夹时弹夹掉地、到位后据枪瞄准慢、射击成绩也不理想。徐克松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查不足找原因、想对策再训练。终于,在反复摸索中总结出夜间快速射击快平稳“三字诀”(跃进快、呼吸平、出枪稳),大大缩短了训练进程、提升了训练效果。

徐克松研究训法战法堪称“入魔”,担任考官更是铁面无私。

今年半年军事考核,徐克松提出带实战背景、突出实战氛围的考核模式就让不少连队吃尽苦头。在实弹射击考核中,正当官兵进入射击位置瞄准击发时,担任考官的徐克松突然扔出两枚爆震弹和烟幕弹,弄得不少官兵现场发蒙。结果可想而知,靶纸上就找不到几个弹孔。

“你是不是故意刁难?”一向以神枪手连自居的六连这次考核成绩惨不忍睹。“这是要排名打分的军事考核,不是演习演练。”连长杨洪昌当面质问徐克松。

“按实战要求设置考核条件,才能倒逼出训战不结合的问题。如果真是在战场上,岂会是两枚爆震弹和烟幕弹那么简单?”这句话让杨连长无言以对,更让官兵们体会到了与实战化的差距。

如今,在徐克松的“直谏”下,雨中5公里武装越野、200米跃进射击……一系列实战化训练课目已成家常便饭。他这“铁血教头”的名号也越叫越响,越传越神。

心声

向极限要战斗力

■徐克松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绝招。我始终坚信,在训练中不断突破极限,才能不断提升战斗力。

排爆手张明明。于传涛摄

排爆手张明明

从容生死间

川西高原正值夏日,却气温骤降、雪花飞舞。

“某国道路段有车辆强行冲卡,车内有多个爆炸物,排爆手立即处置!”正在海拔4200多米的任务一线担负备勤任务的排爆手张明明,听令迅速赶往现场。

只见他穿着厚重的排爆服,小心翼翼地操纵近6米长的机械手提捏转移第一个疑似爆炸物。尽管手冻得发紫、嘴唇乌青,但他移动爆炸物没有一丝慌乱。

6分钟后,4个疑似爆炸物被成功转移至空旷地带,张明明这才长舒了口气。“就地拆除爆炸物!”张明明再次走进警戒圈……

“不愧为高原排爆尖兵!”这时,从远处综合指挥车上走下一队校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这是武警部队“卫士-15·雪域”演习中,一个现场随机考核课目。

23岁的张明明一战成名,他看上去却很平静。然而,熟悉他的战友都知道,每次精彩亮剑的背后,是他无数汗水的付出。

“排爆手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就是要敢于和死神掰手腕!”2013年,入伍不到两年的张明明如愿进入武警四川总队二支队特勤中队,成为一名排爆手。在总队集训,装备式样纷繁复杂,训练课目单调重复……现实给张明明泼了冷水。不服输的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体能是基础,心理是关键,技术决定成败。

渐渐地,战友们发现大大咧咧的个性在张明明身上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内敛沉稳。很快,他穿脱30公斤重的排爆服所需时间从5分钟变为1分40秒,熟练掌握了排爆机器人、手持式炸药探测仪、便携式X光机等近100种器材的运用,总结摸索出了10余种排爆手训练方法。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6年,张明明代表武警四川总队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与来自全国50余名排爆高手现场过招。

“房屋里有‘人质’,身上有炸弹……”晚8时,夜间解救人质排除爆炸物课目拉开帷幕,此项课目要求排爆队员在15分钟内,携带应急照明器材对陌生房间内的人质进行解救,并且拆除模拟的爆炸物。

“我是来救你的,请保持镇静……”张明明一边安抚“人质”,一边冷静地观察“人质”身上的爆炸物。

“滴、滴、滴……” “人质”胸前的钟表响个不停,前胸有爆炸物,脚底绑着一个大纸箱。张明明仔细分析爆炸物结构,发现“人质”脚下纸箱里有3个爆炸物,含有不同的触发装置。两处爆炸物随时都可能引爆。经过快速而缜密的分析,他小心拨开线头,剪断白色电线,排除了第一个爆炸物。之后,他又成功排除了“人质”脚下的爆炸物,将“人质”成功解救。

短短3年,张明明从排爆“菜鸟”成长为“尖兵”。行走在生死边缘,张明明不敢有丝毫马虎。因为他知道,只有平时训练敢向极限要战斗力,战场上才更有胜算。训练中每一次披挂上阵,他都当作实战检验。

“所有人撤出警戒区,我留下!”今年夏天,在武警部队川西片区举行的特战分队比武中,张明明身着厚重的排爆服靠近爆炸物。

只见他开始拆卸装置,各种工具在手中上下翻动,爆炸装置上的螺丝被一颗颗拧下……

又一次成功排除险情!取下厚重的排爆头盔,张明明满头大汗,一脸淡定。

心声

胆大心细技艺高

■张明明

排爆是无声的战场,在瞬间穿越生死,靠勇气,更靠能力。我愿意用生命保护生命。

三级警士长黄勇刚。徐 明摄

三级警士长黄勇刚

“生命挖手”求精准

“卡脖子”路段宽只有2.5米,而挖掘机宽度是3.2米!怎么通过?

“再险也要向前!”2015年7月,身处福建连城泥石流救援现场,武警交通八支队一大队三级警士长、挖掘机手黄勇刚知道,前方就是受灾村庄,道路断通,群众被困,急需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救援。如果不能向前,就会影响黄金救援时间。他向现场指挥员请战,“侧悬开进!”只见黄勇刚操控自重30多吨的挖掘机,缓缓地侧悬驶过“卡脖子”路段。

“真是惊心动魄!”见证这一奇迹的军地救援队官兵和群众掌声如雷。这时,一头汗水的黄勇刚长舒了口气,“其实,那是我第一次这样驾驶挖掘机。”

别以为黄勇刚只是逞一时之勇,熟悉他的战友都知道,“有底气才有这份勇者无畏的担当。”

2000年12月黄勇刚入伍时,因为悟性高被支队的挖掘机能手张文海收为徒弟。不到3个月,黄勇刚就能够独立操作完成任务。他开始有些飘飘然,操作中常常粗心大意。张文海果断让他停开一个月。看着师傅开了一个月车,黄勇刚在煎熬中明白了师傅的话:“战士不熟练手中的武器可不行。如果哪一天你要是觉得那个挖掘机的铲斗就是你的手时,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他发现,精准操作和精准射击有共通之处,最重要的就是“手稳眼准”。他每天通过计时穿绣花针来练眼力,从一分钟穿过去两三下,到现在一分钟能穿过去30多次。不过,黄勇刚练得最多的还是“刷边坡”。

“刷边坡”,就是操控挖掘机把土堆刷成斜坡,挖料、倒料、压实、磨平。天长日久,黄勇刚练就了超强的感知能力。他能仅凭铲斗接触边坡时的受力大小判断是否平整,通过调整铲斗立面与边坡斜面的水平角度以及斗杆的收放角度,反复压实、磨平,刷出“正看一个面,侧看一条线”的边坡。

凭借过硬的基本功,黄勇刚不仅在交通部队装备操作手技能大比武中多次拔得头筹,更在抢险救援中一次次挑战不可能。

2016年5月8日,福建泰宁遭遇特大泥石流,几十人遇难。要把被重达数百斤乃至数吨重的石头压埋住的遇难者遗体完整挖出,绝非易事。黄勇刚操控挖掘机的机械臂如手持绣花针般,使挖掘机的铲齿进入巨石和遗体之间的缝隙,通过挑、剥、推、掀等动作将巨石一一挪开……连续奋战48小时后,他完好地搜寻出19具遇难者遗体。

黄勇刚有个习惯,只要到了救援现场,他就睡不着觉。在抗击最强台风“莫兰蒂”的战斗中,他“钉”在驾驶室连续战斗三天两夜,饿了啃干粮,困了在太阳穴抹清凉油,就是不下战斗第一线。

有一年,新疆海拔4000米人迹罕至的天山深处,30多人被暴风雪围困。

“只有铲出一条路来,而且还必须孤军奋战,因为多车上去更危险。”黄勇刚奉命驰援。盘山路边上就是悬崖,稍有不慎就是车毁人亡。他和战友硬是经过50多个小时的奋战,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抢通了一条50公里长的生命之路,把30多名被困人员救了回来。

心声

时刻保持冲锋姿态

■黄勇刚

这些年,我先后参加了20多次重大抢险救援任务。只要任务需要,我就会冲在第一个,冲向最前线!

上士陈艳榕。王 亮摄

上士陈艳榕

天使驻心中

滔滔江水裹挟着沙石奔涌而来,似乎就要越过江岸,让陈艳榕感觉到随时有被卷走的危险。此时,她随武警福建总队医院卫勤保障分队徒步了7公里才赶到救援现场。连夜的暴雨引发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将池潭水电厂的项目工地上成片的工棚掩埋,35名民工兄弟音讯全无,几百名武警官兵正奋力刨挖……

“收缩压70,舒张压49,心率35……情况紧急,即刻后送!”眼前的陈艳榕像装填子弹的射手,动作麻利却不慌乱。听诊、配药、扎针、补液,这套应急处置程序在灾区一线、战斗前沿,她不知重复过多少遍。救援行动从2016年5月8日凌晨打响,到第二天傍晚时,陈艳榕已高负荷巡诊了80余名官兵,包扎伤员15人。这期间,她还为几名因为搬运遗体而瑟瑟发抖的新兵做了心理干预……

今年已经30岁的陈艳榕,是总队医院的一名护士、上士警衔。别看她如今一副处乱不惊、沉着干练的样子,几年前的“画风”却不是这样的。刚从后勤学院毕业的时候,繁重的护理工作让她一度对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产生怀疑。在她心中,完美的女兵形象,应该是一枪毙敌的“火凤凰”,抑或是穿透电磁迷雾的“听风者”。

“那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一门心思想着撂挑子或者转岗。”当时,康复科里的病号都不愿意跟她打交道,谁都不知道身边这颗地雷什么时候踩上会炸。

真正让陈艳榕发生心态逆转的是一次救援经历,“我感觉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2012年5月的一天,一个年仅17岁的新战士在闽西北抗洪中,一截手指被滚石硬生生挤扁、指甲掀掉。当陈艳榕搀扶着满身鲜血的战士,出现在就近的县医院门诊大厅时,所有眼神都落在两人身上。“快看,抗洪英雄来了!”随后,战士就医一路绿灯。县医院领导对陈艳榕说:“这是为救老百姓受的伤,我们要让最好的医生来给他看病!”陈艳榕一下子泪水打湿眼眶,“我为小战士的英勇壮举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内心的纠结羞愧……”

雨还没有停,救援行动还在持续。在距池潭水电厂不到3公里的南洋港村,有一位89岁的孤寡老人急性肠炎发作。得知消息后,陈艳榕和战友不顾前方塌方的危险,前去接诊老人。只见她一手托举着输液瓶,一边不停地安慰老人。老人已经不能说话了,却紧紧地攥住陈艳榕的手。这个温暖的镜头,永远定格在陈艳榕的记忆深处。

“经历越多感触就越深,也愈发明白责任之重。”陈艳榕感觉自己心中燃起一团火,始终充满了力量和自信。这些年,她不仅多次在各级组织的技能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还自学了很多辅助技能,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过了英语四六级,成了护理界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今年5月,陈艳榕参加了国家级重型应急救援队资质考核。她一次又一次敏捷灵巧地钻进漆黑狭窄的管道、墙角、坍塌的废墟,为“伤员”做心肺复苏、包扎、遮光等医疗处理。最终,她所在的福建地震应急救援队成功通过考核,成为继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队、甘肃地震应急救援队之后我国第三支专业救援队。

心声

抓把阳光送给你

■陈艳榕

从抗拒到爱上护理岗位,让我深深懂得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职责所系,那就是当人们需要时,送上如阳光般的温暖。

(版面设计:方汉,封面摄影:曹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军训拉歌作文 甪直古镇作文 秋天景物作文200字 描写树叶的作文300字 快乐的一次旅行作文 作文倾听 落叶的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800字作文 得到帮助的作文 我的青春作文600字 风景优美的作文 爱阅读的作文 张泉灵的作文课 北京的风景作文 责任为话题作文800字 关于奶奶的作文600字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350字 记忆的芬芳作文 我这个人450字作文 耀眼的光芒作文 检查眼睛的作文 拍苍蝇作文 暑假结束了的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收获作文300字 作文的英文怎么写 初中写景作文大全 受伤的小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二百字 六年级第八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