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二届寻找《中国最美古村》征文大赛:排名中国六大美丽古村落之

2020-12-07 23:05:01
相关推荐

《神奇美丽的丹巴》

董徽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四川西部连绵的横断山脉中,深藏着一个神秘的美人谷——一方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由于横断山脉的交通不便,其秀逸自然,绚丽丰姿很少受到外来侵蚀、污染,保存了众多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和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丹巴藏寨——便以其旖旎的风光、迷人的景色,恬静如诗的村庄民居,独具一格、奇特壮观的古寨碉楼,千姿百态的密林幽谷和宁静怡人的雪山冰川,呈现出丹巴的美妙、神奇。更有那奇异神秘的世俗风貌,古老淳朴、缤纷多姿的乡土人情和丹巴美女,令世人惊叹。

丹巴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和流经处。丹巴县城非常的奇特,它座落于高山峡谷之中,河流穿城而过,所有的建筑物都建在峭壁之上,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逶迤,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原始森林幽深茂密,无边无际。各种野花草甸,森林植被色彩斑澜。小溪涧水潺潺、碧水红叶环绕村寨。更有那终年白雪皑皑的贡嘎山群峰静静地耸立在不远处,守护滋润着丹巴的山水村寨。当地藏民把这一切概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

走进丹巴,放眼望去,阳光辉映秋林山寨如流金般灿烂,蓝天白云纯净而又热烈。清澈的江水经年不息,激流奔腾,滚滚东逝。微风送爽,轻拂过开满野花的草甸,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清新醉人的芳香。高耸的古碉沿山而立,凌空挺拔。举目环顾,田野绿茵间的藏房与巍峨的原始寨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藏楼村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旧称碉楼寨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天人合一,安宁和谐。

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各具风格的藏族建筑。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碉楼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碉楼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簇拥着那沉甸甸的田野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围绕着雾霭中时隐时现的雪山冰峰和淙淙弹奏的潺潺溪流,一幅极富动感,色彩斑润、旖旎多姿的村寨山水画卷便展示在你的眼前。只须一眼,便会醉去……

丹巴是群碉云集、碉楼连片的吉祥宝地。历史悠久原生态的古碉寨楼星罗棋布,依山势而筑。漫步神山峡谷、藏寨村落,旦见处处耸立着碉群,寨楼,或耸立于山峦丘陵,或雄居于峭崖险峰,或隐现于山谷丛林。古碉楼按其功用划分为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界碉,其造型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四角碉最为普遍。碉身光滑,角如刀锋,虽然历经风雨,战争侵蚀,地震考验,仍巍然屹立。有的已歪斜欲倾,犹如比萨斜塔;有的遍布陈苔,野草丛生,苍桑斑驳;有的弯曲成弓,蔚然成景。其建筑技艺堪称精湛绝妙,与丹巴古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奇观异景。

深厚的文化积淀;原生态的纯朴风俗,美丽俊秀的山川水色,灵异神秘的人文风俗,以及大雪山带来丰沛且不受污染的神水仙露,滋润养育了丹巴一代又一代玉女佳丽,因此丹巴又称“美人谷”。西夏贵族后裔的血质禀赋,唐代“东女国”的遗风流韵,皇室宫廷服饰的浓妆素裹,藏族传统歌舞的锦上添花,愈发使得丹巴姑娘与众不同。山水间回荡着嘉绒锅庄的悠悠长调,晒场里丹巴藏戏的古老神秘,古碉下成人仪式的庄重典雅,草甸上赛马盛会的粗犷豪放,这一切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嘉绒丹巴风情图。

丹巴美女早已名扬四海——在神秘的美人谷,女孩艳丽如玫瑰,娇媚似桃花。传说东女国女王爱泡温泉,爱吃温泉香熏的高山香梨,因此天姿国色,雍容华贵。民间女子皆仿效,由此美女遍及国中。丹巴美女花头帕,红长裙,古韵悠然,优雅端庄,一如瑶池仙女从远古款款走来。风中飘动的鲜艳裙摆,如同绵延的山势,绚丽的山花,此起彼伏。灿烂的微笑,被满山鲜嫩的黄栌和火热的红枫所装饰,色彩斑斓。历史的古韵遗风与眼前的现实交织成迷幻般的梦境。

埋藏得太久的美人谷,犹如深海中难得一见的璀璨珍珠,浮出水面揭开羞涩的面纱,以神秘的容颜、娇妍的盛妆、撩人的风情,给世界一个惊艳的震憾。藏寨的炊烟袅袅升起,寺庙苏醒的长法号低沉而悠远,转动的经轮消除业障,给丹巴藏民带来安宁平和、吉祥如意。漫山遍野的格桑花、羊角花尽情开放,倾听着背水女孩胸前清脆的铃铛……一切宛若飘渺的云彩围绕中的人间仙境,这就是让现代人向往的神奇美丽的丹巴。

《诗画宏村》

离开西递,驱车8公里途经黟县新区来至老县城。城区不大倒也清洁整齐。沿街缓缓行驶寻找旅馆,顺带欣赏小城街景。终于找到一处不大不小内有停车场的旅馆。办妥住宿手续,至房间

安顿好。稍作小憩,便趁晚餐前间隙上街逛逛。沿护城河一路闲逛。未见什么特别的景致,和现今大多山区小城一样,车辆不少,更多的是摩托车、电瓶车满大街乱窜。沿街店铺色彩斑斓,店内顾客寥寥,生意清淡。门前人行道上倒挺热闹,小桌矮凳,坐着站着的人或打牌或聊天,轻松自在,等着开饭。河滨栏杆旁和小公园里的人靠的坐的三三两两,或手臂轻动聊兴正浓,或俯首望水,不知所思。同样亦有不少健身锻炼的。看的出来小城生活的不急不躁,松弛、悠闲。

我俩沿河随拍了几张照片,便返回旅馆。晚餐三菜一汤两瓶啤酒,不亦乐乎,吃好喝足,早早上楼休息。明天还得逛宏村,再赶赴休宁。

第二天刚到宏村停好车,朋友电话来,说要安排景区免票和中餐事宜。为免朋友麻烦,我俩谎称已经进入景区大门,中餐也已定了,并相约晚上见。在景区外稍作浏览,拍了些山水远景和池塘荷花。便随拥挤的人流穿过剪票口。

刚进宏村的大门,便被那片宛若西子湖般的碧水、荷花、垂柳、拱桥震撼了,被湖边成片高大威武的古树震撼了。被那依山傍水,密集簇拥,恢弘壮观的古村老宅震撼了。是的,毫无疑问就是震撼。无论你是否理解,的确就是这样的感受。眼前的一切让我原本对徽州所谓的山水画廊及古老村落民居的概念,有了彻底的改变。真的,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心在跳,有种气血澎湃、兴奋的感觉。因为你犹如漫步在美丽的画卷中,成了众多画中人之一。此刻脑海里旋即想起了“清明上河图”,如梦如幻。而你此刻最大的遗憾就是,无论怎么调整角度,你都无法把宏村恢弘磅礴的美丽景象尽悉揽入镜头。

更让人惊诧的是沿湖畔列队写生的学生。一眼望去,除了熙攘拥挤的游客,便是成百上千绘画写生的学生。对!说成百上千绝不过分。漫步宏村,无论你行至何处,都能见到这些成群列队绘画的学生,尤其湖边更是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绵延数百米。实在是匪夷所思,若非身临其境,的确令人难以相信。

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应该是世人的推崇,而且这样的赞誉必然与前来宏村写生的画家、学生有关。据说一年四季,来这里写生创作的画家络绎不绝,从不间断。更不用说每年前来实习创作的艺术学院的学生们了。中国画主要以山川村落、小桥流水为主要内容,以黑白为主色调。而宏村典型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粉墙黛瓦马头墙,在波光潋滟的南湖环绕晖映下,随碧波涟漪轻摇慢曳,相映成趣。但见古树苍劲,枝繁叶茂;且听游人欢笑,禽飞鸟鸣。垂柳婀娜恰似对镜梳妆的少女,秀发飘逸,轻拂碧水。湖边绿荷摇曳,观鸭群戏水;湖中石桥斗拱,随东西荡舟。可谓情趣无穷,别有一番景象。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山近屋,滑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与日光相互晖映,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这本身就是一幅绝妙的中国画,自然成为了画师们趋之若鹜的好去处。而对于摄影人来说,同样,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拍到奇妙美好的画面。

我更喜欢的是湖边写生和漫步游览的人们与那平滑如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小桥,以及倒映的老宅古居和众多楼、堂、院、居、园、阁的绝妙融合。不由地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果将此地此景此感偷梁换柱,那便是:“你在湖边画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拍你。南湖、月沼摇曳着你的影子,你装饰了多少人的梦。”如此,景色便增添了动感,有了气息,有了灵性,有了表达,更有了灵魂。于是乎,人在画里,画在景中,景又在画中,美,即流连其中了。

缓缓行走,随意浏览,感觉宏村的湖光山色、花草树木、巷陌古宅、亭台楼阁,触目皆是的三雕精刻细镂,镏金重彩,飞檐翘角马头墙,加之衣着缤纷的游人,奇妙地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长卷,真可谓步步是景,处处堪画。这正体现出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徽州、宏村就是悠久历史所留下的艺术瑰宝。不愧为“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时间较紧,所有景致无法一一尽览,我俩随心所欲边走边拍照,时不时尝尝徽州特色小吃。权当中餐。最爱吃炸臭豆腐、煎毛豆腐和豆黄馅石头馃。尤其那正宗毛豆腐,煎的两面嫩黄,你就站在摊前,端着小瓷碟,沾着地道的辣椒酱,那滋味那感觉真是美不堪言,诱人至极,想想都会咽口水。一直吃到不敢再吃了,方才作罢。

不知不觉便转到了下午。赶紧寻至出口。驱车赶赴休宁。下一站——“齐云山”在等着我们。

题外话:昨日今日之游,感触颇深,别有一番感受。宏村、西递,一些人习惯将两处相提并论。其实两处古村落的美有着明显不同。若一定要比较,可简单比喻为:西递宛若小家碧玉,即寻常百姓家清秀美貌、聪明朴素的女子。温柔活泼,机灵俏皮,随心所欲地享爱着尘世凡俗的恬淡生活。小家碧玉最显著的特点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宏村则恰似大家闺秀。一般泛指出身世家大族,富贵人家的女子,生活空间广泛,普遍受过良好教育。知书达礼,节制大方,举止端庄,气质沉稳。生活有着严谨的行为规范和礼教约束。大家闺秀最显著的特点是“知书明理,大方有度。”当然,此乃管孔之见,不足为谈矣。

董徽 : 笔名~草山,居安徽宁国市,退休于市广播电视大。学,现长住南京。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顾问。宣城市诗歌学会会员。曾任本地党报专栏作者四年。在一些纸媒以及多种选本和网络上发表诗、文600余首、篇、以及古诗词800余首、曲。现担任 : 中国诗歌流派网编辑委员兼论坛主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 作文旅游 350作文 世界作文 春节作文作文 春节.作文 作文 感 作文美丽 美丽 作文 描写作文 作文有哪些 六年级作文作文 自己的作文 喜欢作文 《成长》作文 作文一篇 作文 家乡 《爱》作文 作文朋友 作文小学生 的故事 作文 故事的作文 的人作文 作文的结尾 英语一作文 作文的开头 中考作文作文 的作文400字 的故事的作文 你 作文